兰溪有哪些名人?于正旗下有哪些艺人于正比较捧的艺人有哪
发布时间: 2023-07-17

明正德三年(1508)中进士,正德三年(1508)成进士,傅于明弘治三年(1490)中进士,至正四年(1344)卒于家,徐为官30余年,史官被记录在历史书中,宋崇宁五年(1106)中进士,锺为官多年。

兰溪有哪些名人


舒元舆
  舒元舆(?-835)字升远,今建设乡(土+见)坦人。少聪颖,唐元和年间中进士。先任(雩+阝)县(今陕西户县)县尉,以干练知名。宰相裴度用为兴元书记,所作文采灿然,颇得时人称许。升监察御史,转任刑部员外郎。元舆自负高才,锐于进取,有志革除弊政。大和五年(831)上书自荐,文宗李昂颇为嘉许,但宰相李宗闵以为浮躁不可用,改任著作郎,再迁左司郎中。不久,李昂录囚,因元舆奏辨明审,升任御史中丞兼刑部侍郎,旋以本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文宗时,宦官仇士良集团专权。大和九年十一月,宰相李训、王涯、舒元舆及节度使郑注以左金吾卫石榴村上有甘露,欲诱仇等观看时,伏兵起而诛除。事败,李、王、舒、郑均被杀,史称“甘露之变”。无舆擅长文学。所作《牡丹赋》,深为李昂称赏。虽急于事功,但尊敬旧臣,无争宠之意。如裴度贬官,元舆为相后,复以斐为中书令。大中八年(854)诏雪,次年归葬于白露山麓。
  贯休
  贯休(832-912),俗姓姜,字德隐,太平乡登高里人。7岁在和安寺出家为僧。天资聪敏,日诵《法华经》千字,过目不忘。精修之余喜爱吟咏,16岁已有诗名。其后往洪州(今南昌)等地求师及讲学。60多岁至杭州,作《献钱尚父》诗呈吴越王钱鏐。诗云:“贵逼身来不自由,龙骧凤翥势难收。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鼓角揭天嘉气冷,风涛动地海天秋。东南永作擎天柱,谁羡当年万户侯。”鏐见诗大喜,因有统一海内之意,传语命改《十四州》为“四十州”,方许相见。贯休答道:“州亦难添,诗亦难改,闲云野鹤,何天不可飞!”于是收拾衣钵,拂袖而去。先至富阳申屠山小住,再经江西、湖南至荆州(今江陵)。因与节度使成讷不惬,被流放黔中。天复三年(903)入四川,作《陈献蜀皇帝》诗,自称“一瓶一钵而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蜀主王建甚悦,称为得得和尚,赐号禅月大师,并建龙华道场以待之。蜀永平二年(912)病卒,葬成都北门外。
  贯休形体矮胖,落拓不拘小节,又好俳谑。著有《禅月集》一卷,《西岳集》三十卷。其诗多劝善惩恶,指斥弊政。如《酷吏祠》云:“霰雨(氵+爵)(氵+爵),风吼如(属+斤)。有叟有叟,暮投我宿。吁叹自语,云太守酷。如何如何,掠脂斡肉。吴姬唱一曲,等闲破红束。韩娥唱一曲,锦锻鲜照屋。宁知一曲两曲歌,曾使千人万人哭?不惟哭,亦白其头饥其族!所以祥风不来,和气不复。蝗乎(上贼+下虫)乎?东西南北。”又擅书画,草书尤佳,人称姜体。画有十六罗汉图传世。
  梅执礼
  梅执礼(1079-1127),字和胜,梅街头村(当时属浦江县)人。宋崇宁五年(1106)中进士,有人于宰相前介绍他的才能,并劝他亲自谒见宰相,以谋进取。执礼答道:“以人言而得,必以人言而失。吾求在我者而已。”不肯听从,历任鸿胪丞、比部员外郎,擢中书舍人、给事中,迁礼部侍郎。因讥讽宰相王黻奢侈宴乐,出知蕲州,又被撤职。钦宗接任,徒知镇江府,召还为翰林学士。未至京,于途中升吏部尚书,旋改户部尚书。靖康元年(1126),金兵围东京,执礼劝钦宗亲征,不从。翌年京都失守,徽、钦二帝被掳,执礼与宗室及诸将吴革等,谋集兵夜袭金营,迎二帝归,为奸人范琼所泄,未成。金兵以二帝为质,勒索金帛数以百万计。执礼与陈知质、程振等不忍京都涂炭,力陈民力已困,而宦官挟宿怨密告金帅,称城中富有,所取未百分之一。金帅怒,呼执礼等责之。执礼对道:“天子蒙尘,臣民皆愿致死,虽肝脑不计,于金缯何有哉?顾比号枵空,无以塞命耳。”金帅益怒,执礼犹坚拒强敌无餍之欲,于是被挝杀,时靖康二年。
  范浚
  范浚字茂明(1102-1150),香溪人,人称香溪先生。浚出自宦门而不喜荣利,刻苦读书,诸子百家无所不通。祖锷、父筠、兄弟溶、渭、浒、浩、洵、(氵+徵)皆中进士,浚独隐居不仕,于保惠寺讲学授徒,屋室简陋而怡然自乐。南宋绍兴间,以贤良方正数荐于朝,因秦桧当权,坚辞不出。但以《策略》25篇,详论富国强兵御金之道,与经国要务,供朝廷采择施行。浚精于理学,讲究存心养性。朱熹两次至其家拜访,皆不遇。绍兴二十年(1150)卒,年49岁,朱熹又亲临吊唁。香溪范氏宗祠有楹联云:“朱子三访地;朝廷七聘家。”即记其事迹。著有《香溪文集》22卷。
  作者: 元佑谠人 2006-9-26 13:18 回复此发言
  --------------------------------------------------------------------------------
  2 兰溪名人
  范锺
  范锺(?-1248),字仲和,纯孝乡清口村人。南宋嘉定二年(1209)进士。历官武学博士,太平州通判、知徽州,累迁刑部郎官,尚书右郎官兼崇政殿说书。朝见时,宁宗说:“仁宗时甚多事。”锺对道:“仁宗始虽多事,乃以忧勤致治。徽宗始虽无事,余患至于今日。”宁宗甚喜,又迁秘书少监、兵部侍郎兼给事中、权兵部尚书兼侍读。嘉熙四年(1240)授参知政事。淳佑五年(1245),特拜左丞相兼枢密使。明年辞官归里。锺为官多年,虽无赫赫功勋,而清德雅量,惜重名节。虽位极人臣,廉洁奉公,未在家乡建造私宅。淳佑八年殁于金华旅邸,时称“无地起楼台宰相”。赠少师,谥文肃。
  金履祥
  金履祥(1232-1303),字吉父,号次农,芝堰乡桐山后金人。少时即抱经世志,学于金华何基、王柏。凡天文、地理、礼乐、图乘、兵谋之书无不通晓。尤精经史,主张学以致用。因奸佞当权,绝意仕进,但仍忧心国事。元兵攻襄樊,上书进牵制捣虚之策。主张用重兵由海道直趋河北,襄樊之危将不战而解。并详叙海运所经远近难易,翔实可据,惜朝廷未能采用。德佑初年,征为迪功郎、史馆编校,辞不就。宋亡,隐居仁山下,著书讲学,教育后进,谆谆不倦。学者称为仁山先生,与何基、王柏、吕东莱齐名,为浙东学派中坚。元大德七年(1303)卒。著有《尚书表注》、《大学疏义》、《通鉴前编》等书,皆有独到见解。清雍正二年(1724)诏从祀孔庙。
  柳贯
  柳贯(1270-1342),字道传,横溪镇柳村(当时为浦江县通化乡乌蜀山)人。入元,历任国子监助教、太常博士、翰林院待制兼国史院编修。曾就学于金履祥,凡六经、兵刑、律历、数术、方技诸书无所不通,文学尤为世所称。所作散文长于议论,诗善写景物变化。与黄溍、虞集、揭徯斯齐名,号称“儒林四杰”。至正二年(1342)卒。著有《柳待制文集》、《近思录广辑》、《字系》、《乌蜀山房类稿》等书。
  贯端庄凝重,廉正不阿。幼年即不苟取,某日随父逛庙,拾得价值万缗珠宝,候主失寻找,原物归还。作地方官治狱明察公平,为京官正直敢言。生平以奖进人才为已任,人有一善,谆谆称誉,唯恐不闻。门生宋濂称其“负魂雄绝特之才,蓄峻大刚方之德,发而为文则沉雄而雅劲,见于行则端重而遂直。怠色不形于面,媚古不出于口。所学以圣贤为师而不戾俗以为异,所至以教化为重而不阿近以为同。”品行文章皆为世所推崇。
  吴师道
  吴师道(1283-1344),字正传,家城内隆礼坊(今解放路)。聪敏善记诵,诗文清丽。元至治元年(1321)中进士,任宣平录事,代知县。遇大旱,师道动员富户输捐购米三千七百石,平价出售。又用官储及赃罚钱银三万八千四百余锭赈济灾民,使30万人免于饥饿,百姓颂德。至元初年,迁池州,建德县尹,旋召为国子助教,升博士。教诲不倦,人以为得师。再迁奉议大夫,礼部郎中致仕。生平以道学自任,晚年益精于学,剖析精严。曾采兰溪历代人物言行可为后世取法者,撰《敬乡录》。又采金华一郡人物言行撰《敬乡后录》。尚著有《易诗书杂说》、《战国策校注》、《兰溪山房类稿》等书。至正四年(1344)卒于家,终年62岁。次子吴沉,字浚仲,明洪武十五年(1382)官东阁大学士。
  吴履
  吴履(?-?),字德基,明初紫岩乡人。通《春秋》,善书法,尤工行草。朱元璋部李文忠定婺州,聘为本郡学正。洪武初,任江西南康县丞。南康民性强悍,颇轻之,履摘发奸伏,吏民皆慑服。时有王、罗二姓械斗,牵连千余人。履谕以祸福,化解宿怨,两姓皆甚感激,谓“吴公活我”。县令周某下乡巡视,受乡有辱骂,欲捕之而其人逃逸。周怒甚,将其邻人全部拘禁。履阅案卷审明情由,即将所拘邻人释放。当地风俗多巫祀,以蛇为神。履下令禁止,召巫责之,又沉神像于江中。在南康6年,深得百姓爱戴。调任湖南安化知县。其他邻近三苗,有万夫长易俊者据险自守,江阴侯吴良将发兵征讨,召履商议。履以为易俊据险原为保命,并非谋反,以招安为上策。履于亲往易俊家招之,俊果应命而至,得免干戈之苦。于是升山东潍州知州。山东俗以牛羊代秋税,且须远驱至陕西交纳,途中多病患死亡,乡民多因此破产。履改牛羊为粮食,潍民称便。在任2年,奉诏回京。乞归,病殁于家。
  作者: 元佑谠人 2006-9-26 13:18 回复此发言
  --------------------------------------------------------------------------------
  3 兰溪名人
  姜琏
  姜琏(1427-1482),字迁器,紫岩乡人。明天顺四年(1460)进士,授山东宁海知州。在任兴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