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诗朗诵你的样子(你对当前网络上铺天盖地的“抗疫”诗怎么看
发布时间: 2023-07-06

你对当前网络上铺天盖地的“抗疫”诗怎么看

谢邀。

当前,疫情严重,抗疫诗自然有人写,这是很自然的事。

说实话,这些抗疫诗有写得好的,也有写得很多一般的。

不过,自古道:诗以言志;愤怒出诗人。

凭心而论,不管这些抗疫诗写得好与不好,质量高与不高,凡是这些写诗的,都是对国家和民族有着非常深厚的情感,这是肯定的。否则,他们不会用诗这种文学样式抒发自己心中的想法、胸臆。

我敬重每一个写抗疫诗的作者。当然,这并不是说,我对那些不写抗疫诗的人不敬。

每个人都有各自表达自己情感的方式方法。也有一些文人朋友是用散文、杂文、随笔,或者感悟,或者其他方式方法,表达他们对于这场病毒疫情的愤恨,表达他们对国家、民族的关切,表达他们对于奋战在抗疫第一线的白衣天使们的敬重。

抗疫中,不少诗人“诗兴大发”,这类诗对抗疫灭毒,有多大作用

诗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有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诗歌之说,诗歌影响并激励着一代代中华儿女穿越时空隧道,书写历史悲欢,激发豪情斗志,描绘美好未来。

诗以言志

诗最主要功能就是言志,这也是共识。正因如此,才有"国家不幸诗家幸"之说。

越是在民族危难、国家危亡之时,诗歌就像一盏明灯,一把冲锋的号角激励我们无畏无惧前进向前进。湖北人夏明翰的“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激励着无数的革命先辈为国捐躯。毛主席更是伟大的乐观主义革命诗人,其诗足可以顶百万大军,激励着革命战士走出险境,从胜利走向胜利。

同样,在当前全民抗击新冠肺炎的危难时刻,诗人们纷纷自觉地拿起笔杆子,与奋战一线的勇士心连心,用诗歌讴歌他们的奉献牺牲壮举,用诗歌给患者以信心和勇气,用诗歌凝聚中国力量,应该说起到了巨大的鼓舞和激励。今年的元宵晚会,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场以诗歌朗诵为主导,并用诗歌朗诵来激起全民战疫的誓师晚会。虽然有些人并不是什么诗人,但在此时此刻,面对疫情有感而发的打油诗或顺口溜,同样在坚定着我们抗疫的信心,传递着一种正能量。

诗能传情

诗除了鼓舞斗志之外,还有一个传达感情、表达心境的重要功能。一个人最深最真最美的文字表达形式应该就是诗歌。就像热恋中的男女青年,骨子里的"诗人"细胞就会被激发出来,彼此一夜之间似乎都变成了"诗人",以诗传情表达爱意。。

面对如此严峻复杂的疫情,面对疫情影响每个人的生活生产,如此而息息相关、密不可分,面对自己的亲友和同事或正奋战一线,或生离死别,面对战疫中感人至深的人和事,只要是正常的诗人,都会在内心深处被感动或伤感,自然而然会"诗兴大发"表达心中的这份真情。就像当前网上有无数诗词赞美院士钟南山、悼念已逝去医生李文亮的那样,更有无数诗歌讴歌白衣"战士"和军队驰援人员等等,这些诗作也就汇聚起团结奋战的伟大力量和不朽精神,也温暖着每个人的心,更鼓舞着我们战疫必胜的勇气。

诗可褒贬

诗除了言志和传情,还有一个功能就是针砭时弊。古诗为什么特别讲究意境,从某些方面讲,意境高低即决定诗的水平高低,这也许就是中庸之道吧,但古代文人墨客的诗作大多以物(景)寄情寓事,这看似描景写物,其实质更多影射当时社会的现状和诗人对社会的看法。

同样,在如此大疫面前,诗歌也从一个侧面表达了诗人对政府对社会对公职人员的一种看法,或是肯定赞扬,或是批评不认可。各级职能部门可通过读其诗进行反思或改进工作方式方法,诗外之意或许就是一个真实的民意和民情。

结语

总之,在全民战疫的关键时刻,我们齐心协力,共克时艰。诗人们以其独特的为民视角、真挚的为民情感,创作出一批经典的抗疫阻击战诗词歌赋。武汉保卫战早日打赢!湖北加油!天佑中华!

让历史永远记住这些感人至深的平民英勇、平凡壮举!

(文/原创首发 图/原创+网络)@诗词中国 @微头条

抗疫视频怎么拍内容怎么写

疫情纪录片

来自专栏剪辑师

5 人赞同了文章

为你朗读

6 分钟

今天我们讲一下疫情纪录片。

01

很多媒体把这次疫情也当作一个热点,实时拍摄记录每一天的变化,最后剪辑出一个类似于纪录片的影片,尺数甚至长达30分钟,今天咱们就这次关于疫情来说说你想剪辑的片子。

咱们先分下《疫情》影片的种类:

第一类:多集形式,每集大概30-40分钟。

这种的疫情纪录片剪辑不适合新手,因为多集形式一般都是团队来完成,从前期是的策划拍摄到后期的剪辑,实际上都是团队配合完成,我只建议新手可以多上网看看。

这种纪录片的意义在于关于疫情,你只能在家,那到底发生在最前线是什么样子?你可以通过多集纪录片形式知道,比如抗疫纪录片《英雄之城》还有纪录片《中国抗疫志》,大家可以上网搜索看看。

多集形式的纪录片,实际上都会有配音作为主线逻辑,用配音引导你该去怎么看待这个故事,所以,在剪辑中,你要注意镜头的场景规整和时间发展顺序。

第二类:更偏向与小范围记录,小到一个区、县、或者家里,这样的纪录片更偏向于新手来做,实际上就是vlog。

我举个例子,比如你可以从拍摄到剪辑,记录你在家里隔离的这些日子,简单来说,前期拍摄就定了你的影片发展方向和记录形式。

比如你按照时间来记录,Day 1、Day 2等等,当然每一天的做的事情,也可以具体到时间,早上、中午、下午、晚上。

我个人更建议,每一个时间段只记录一件事情,但是不要重复,这样的方法好处更多在于你可以自己动手拍摄和剪辑,剪辑本身就是实战,其他都是虚的,所以动手去做对于剪辑的提升是其他无法比拟的。

这类的纪录片你可以投放在抖音等等,一些趣事也可以剪辑在你的记录片里。这种短片记录,更适合娱乐,我不建议做的很沉重,更像是一个调节心情的短片。

重点来了!

第三类:更偏向于混剪,他并非按照时间顺序或者某一个地区发生的事情,而是主题。

你可以把关于这次疫情想成一个主题,这个主题就像作文一样可以分几块大的内容,给你举个例子:

起–突如其来的疫情可以从一些报道出发,报道一定要真实性和话语的重点选取。承–抗疫的艰难过程可以用数据说话,政府做的工作,比如封城、禁令等。转–抗疫过程的转折同样可以从报道和数据说话,做这些工作给这次疫情带来的转折点是什么。合–中国控制了疫情控制了疫情,还有致敬那些在一线的一生和护士,还有为此牺牲的英雄们。

每一幕,实际上你可以用一个确认确诊的人数当作转场的字幕,就像超体里的50%、70%等等。

02

关于混剪,我想说几个重点:

纪录片的素材,你的素材必须是由真实性的,对于纪录片的剪辑,素材的真实性是必须的,而不是摆拍,表演。越真实,才会让观众记忆深刻。

所以纪录片的第一原则:素材的真实影像留存。

2

音乐,实际上像这次疫情,我不太建议用一个很平的音乐,因为疫情给我们带来的感受实际上和音乐是相辅相成。

比如,疫情严重时期,我觉得是沉默、害怕,拿着时候的音乐可以用单一乐器来衬托,比如钢琴,钢琴的节奏点可以很缓,就像这个样片。再比如,到后期,疫情确认人数下降并转折,给我们带来的感受是信心,这时候的音乐可以选用多乐器组合,并且选用偏向激情的风格。

所以我认为,纪录片记录真实影像,而音乐,就是给这些真实影像配上合适的情绪。音乐,让观众可以感觉到更真实的情绪。

3

开篇带入感,这个实际上是很关键的,我交给你几种方法带入:

(1) 空镜头

我看过一个武汉纪录片,开篇就是用武汉的航拍空镜头,按理说街道上应该全是人,但是他拍的街道空无一人,并且配合缓慢的钢琴声音,让人更深刻的体会这次疫情与平时带来的反差感。

(2) 热闹的镜头

有的人开篇用春节回家过年的喜庆镜头,记录火车站、飞机等等,每个人都拿着年货,非常高兴的回家过年,实际上这个开场也是想和后面进行一个反差,从热闹到空无一人。

(3) 新闻报道介入

我们看过很多电影中,上来就是多种报道穿插剪辑,既可以讲清楚故事缘由,又可以通过报道的真实性来产生代入感,让观众想知道后续的事情。

(4) 特写

这种开场方式比较急,比如,开篇就用几个特写镜头来刺激观众的感官,因为特写是视觉的重音。

比如:

镜头1:医生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