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的功败垂成都是因为范增的甩手不干吗?项羽功败垂成客观的原因有哪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项羽的功败垂成都是因为范增的甩手不干吗

这个问题如果是肯定的,那范增就要承担千古责任,其实范增也不是甩手不干,是他被逼得没有办法干,想当初他以70多岁的年纪,带着满腔热情跟着项梁反秦,说明了范增还是有抱负的人,他想用他的智慧为反秦做点贡献。

项梁死后,范增继续跟随项羽干革命,也被项羽尊称亚父,在项羽军中那也是有相当的地位,按说范增是有足够的条件去实现他的人生价值,但没想到是他与项羽硬是不对脾气,以至于后来不得不辞职返乡,心情极端郁闷的智囊范增病死途中。

范增被司马迁称之为西楚头号军事和智囊,范增是个奇才,好奇计。项羽的军事计划一直有范增布局的影子,项羽具有强大的军事势力,加上范增的奇谋,理应合作快乐!项羽终究是项羽,范增终究是范增,一对黄金搭档不欢而散!

项羽有太多的优点,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高富帅,但西楚霸王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自负,他最终的失败就是因为自己的刚愎自用,生性多疑上,虽然他尊称范增为亚父,范增也很为他卖力,但项羽是不会完全听任范增的,否则就没有了霸王气势。

范增以前就是个民间高士,属于闭门修炼的人,人际关系处理肯定不是很拿手,不属于会来事的那种!而且有些孤傲,奇士总有他独特的个性,所以范增说话也不会讲究方法,就算对项羽,在大庭广众面前也是好不留情面,一次两次项羽也不会在乎,次数太多项羽就反感啦!

这一切都看在陈平的眼里,陈平投靠刘邦后,只是小小的使了个离间计,就让项羽与范增不欢而散,真是四两拨千斤啊,难怪军事家都要讲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可以看出范增肯定没有张良的阴谋!就是一个倔老头!

其实项羽的最终失败主要责任是项羽自己,范增作为他的谋士没有沉住气,也有一定的责任,当然历史也有其偶然性,我们后人无法去解释某种偶然!现实就是项羽失败了!项羽的骨气还是值得后人尊敬,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项羽功败垂成客观的原因有哪些

关于项羽的问题,我个人之前专门写了一篇关于项羽,冉闵,吕布三人之比较,因这三人也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猛将。现在单独谈项羽的问题,简而言之,项羽不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大约他自己也不把自身定位为建立万世之基业的君王,而是把自身看作是血战沙场的将军。他的优点是身先士卒,爱护下属,讲仁义而轻利益,缺点是无远大目标,而有谋士而不能用,能与人同利,所以实现了推翻秦统治的目标后,没有了目标的项羽出现了种种举措失宜,终于自刎于乌江,结束了壮烈恢宏的一生。

坑杀章邯降军二十万,劫掠秦国宫室,尽失关中民心

乱世建功立业首要在于得人心,勾心斗角,互相杀伐不可避免,但是杀人必有合理理由,所谓不兴无义之兵。如果疆场对垒,全歼敌军,在道义上并无过错,所谓各为其主。

项羽乃召黥布、蒲将军计曰:“秦吏卒尚众,其心不服,至关中不听,事必危,不如击杀之,而独与章邯、长史欣、都尉翳入秦。”于是楚军夜击阬秦卒二十馀万人新安城南。

但是,对于投降的士兵,仅仅以防止降军有异心,而尽杀之,不仅残暴,而且未免太过于短视。这些降军本是秦国子民,如此残杀,必然与关内秦国子民结下血海深仇,如此作为,即便攻取天下,失去了民心,又怎么能长久。项羽若虑计深远,可以遣散,改编,分化秦军,又何必击杀。

攻入咸阳以后,项羽的作为更是无法理解。

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

号称反抗暴秦的义军,如此行为与土匪有什么区别,先后攻入咸阳的刘邦与项羽,两人所做作为,简直有如云泥。

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馀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

刘邦进入咸阳与秦人约法三章,秦人持羊牛酒犒劳士卒,这可以看出人心向背,也可以看出刘邦志向高远。若没有称帝之心,何能以子民视之。项羽如何有此等视见,即便无此视见,也该采纳贤人谋士之策,可惜项羽只有作一将军之才,无帝王之心胸。

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室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王闻之,烹说者。

项羽焚毁秦国宫室以后,就想回到家乡,有人劝诫项羽在长安建立万世基业。项羽的表现仅仅只是把自己看作是一富家翁,建功立业只是荣耀乡里。荣耀乡里有错吗?没有错,错就错在只是荣耀乡里,这是志小而短视。项羽后来定都彭城,彭城乃四战之地,彭城后多次被攻破。可以看出项羽似乎并没有深谋远虑,仅仅是凭借个人喜好。再者,烹杀谏客,一则没有纳谏之明,二者没有容人之量。

分封天下不公,用人不智,致乱之源

以功劳而论,项羽为灭秦第一功臣,击溃秦军主力于巨鹿,大败章邯而收之,因而实际上成为天下共主,不仅威望高,而且实力强大。

故立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而三分关中,王秦降将以距塞汉王。项王乃立章邯为雍王,王咸阳以西,都废丘。长史欣者,故为栎阳狱掾,尝有德于项梁;都尉董翳者,本劝章邯降楚。故立司马欣为塞王,王咸阳以东至河,都栎阳;立董翳为翟王,王上郡,都高奴。

义帝当日与诸侯约,先入关中者王。实际上就是说先攻入秦都的义军,可以领关中称王,义帝还在,项羽分封刘邦在巴蜀,都南郑,其实就是公开背约,这是言而无信。同时为了防范刘邦,把三秦之地封给章邯,司马欣,董翳等降将,也是短视。秦卒二十万被坑杀,秦人对三将皆有怨言,以这三人分守离心离德之地,被刘邦迅速击败难道是没有原因的吗?刘邦入关中,关中父老还记得刘邦的旧恩,如今以背叛秦人的三人驻守,秦人怎么会卖力。刘邦能轻易占据关中,项羽分封用人不够明智。

要是说防刘邦也就算了,但是分封其它灭秦诸侯明显夹带着私心。

田荣者,数负项梁,又不肯将兵从楚击秦,以故不封。

田荣一直是反秦在齐国故地的实力派,因为田荣不能跟项梁保持步调一致入关中灭秦,因此产生嫌隙,项羽灭秦以后,对于田荣竟然不封,这让田荣怎么咽的下这口气。

当时他又原来的燕王韩广贬到辽东,把原来的赵王赵歇打发到代国,赵国的国号也被取消,国土则一分为二,因此诸侯不满。所以战火又起,这是必然。如果项羽能如刘邦一般,公正的分封诸侯王,然后,时机成熟在剪除枝叶,也许会是完全不一样的结果。正在田荣陈齐王后两月,刘邦从陈仓进入关中。

诛杀义帝,摧毁了自身反秦的道义基础,暴露出狼子野心

项羽应该杀义帝吗?我觉得不应该杀或者不应该采取杀的方式。项羽本来就是实力最强的一方诸侯,义帝是提线木偶这没有问题。但是,义帝是反秦之旗帜,所谓“秦灭六国,楚最无罪”。因此尊楚,就是反秦。项梁也是采纳范增之谋,迎回牧羊人义帝,义军才纷纷归附。

既然奉义帝为王,也就有了旗帜。如果是曹操,他采取的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如果是项羽,即便他有称帝的野心,为什么不用义帝作为旗帜建立自己法理的正义性,然后凭借自身实力,削弱诸侯,一统天下。等到天下以平,然后逼义帝禅位,这难道不是更好的选择。天下并不太平,就砍倒自己的正义旗帜,这怎么能说是明智呢?

汉王闻之,袒而大哭。遂为义帝发丧,临三日。发使者告诸侯曰:“天下共立义帝,北面事之。今项羽放杀义帝于江南,大逆无道。寡人亲为发丧,诸侯皆缟素。悉发关内兵,收三河士,南浮汉以下,愿从诸侯王击楚之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