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太和养老网
热词老年艺术  助老机构  养老系统  

中心区域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全国城市养老院目录 全国县市养老院汇总目录 太和AI作品展 太和养老艺术网AI作品展示

什么是“鲶鱼效应”有什么启示?“鲶鱼效应”是不是真的存在

 

2023/7/18 1:01:39 ('互联网')

本文目录

什么是“鲶鱼效应”有什么启示

“鲶鱼效应”普遍是认为来自一个故事:

挪威人喜欢吃沙丁鱼,尤爱活鱼。但问题也是出自这里,沙丁鱼在运送回港的过程中容易窒息而亡。但唯有一个船长能够将大量活着的沙丁鱼带回来,直到他过世后,这个秘密才得以面世,就是:在装着沙丁鱼的容器中放入少量鲶鱼,鲶鱼进入这陌生的环境,四处游动。而此时,沙丁鱼见状,亦是十分紧张、四处乱窜,得以保持活力。问题终于迎刃而解。

这便是著名的“鲶鱼效应”。

后来,人们将“鲶鱼效应”引申于生活中、企业中:

通过在一个团体中引入“鲶鱼”型人才,对原本死气沉沉、不活跃的“沙丁鱼”施以压力、给以激励,从而达到活跃集体气氛、提升做事效率的目的。

而鲶鱼型人才,可以有很多种。可以是新奇的观点、尖锐的问题、高效的效率等。而对于管理者来说,将自己打造成鲶鱼型的管理者,也是一种选择。

欢迎评论,求关注哈

“鲶鱼效应”是不是真的存在呢

“鲶鱼效应”在我国的历史不长,大概是1985年左右出现的。但传播非常广泛,可以称得上是人尽皆知了。而且尤为难得的是,与几十年前相比,故事基本没有发生太多变化(文尾附1990年,《中国人才》第四期46页的一篇转载译文)。直接说结论的话,这个“效应”的故事本身并不属实,它只是因阐述道理而出现。搜索百科“沙丁鱼”可以看到,沙丁鱼为近海暖水性鱼类,一般不见于外海和大洋,所以无需通过这种极端方式保鲜。

以下开始解释整个故事的各种相关问题:

欧洲确实有鲶鱼(鲇鱼),两种,搜索百科“鲇形目”可见介绍,今日国内多见对欧鲶(Wels catfish)的介绍,另一种就没有了。且不同于亚洲地区的海鲶,这两种鲶鱼都是淡水鲶。

因此第一个疑问就是挪威的老船长如何让淡水鲶一直在盐水中活得快快乐乐(其实沙丁鱼也涉及这个问题)。再就是捕鱼并非一两次,也太不可能每次都更换鲶鱼,更不可能每次放鲶鱼的过程中不被人发现,所以原文中的“鲶鱼进入鱼槽后,由于环境陌生”就不太合理了。

第二个问题其实更严重些。沙丁鱼的经济价值与产量直接挂钩,价格并不是很夸张。而它又很娇弱。在日语汉字中,它被称为“鰯(イワシ)”,就是鱼弱,弱鱼……所以在一艘小型渔船的鱼槽里,它们如何在缺氧环境下“加速游动”就是难题。或者老船长的渔船很先进,有水泵、充氧泵,可这又涉及到性价比。毕竟在很多国家,只有大个的才会做罐头,小的多会被粉碎做成鱼粉。

在挪威,早期的沙丁鱼捕捞,多见于小型渔船和垂钓,就像动画电影《天降美食》中的传统沙丁鱼船。沙丁鱼钓上来后会被送进盐水中度过余生,所以换而言之,日本以外的沙丁鱼,根本无需考虑鲜活程度,因为都是做罐头、鱼粉的命……

第三个问题就是,虽然挪威人确实喜欢吃沙丁鱼,而且早在1810年时就出现了沙丁鱼罐头厂。可今日斯塔万格市(Stavanger)的沙丁鱼博物馆却得以证实,在1965年以前,挪威与日本并无什么密切关联(如图,挪威早期的各种沙丁鱼罐头品牌)。

在1880年时,挪威人开始大规模地向国外出口沙丁鱼罐头,较为著名的就是贝杰伦公司(Bjelland & Co. first)出口的“奥斯卡国王(King Oscar sardines)”。但是直至1920年,他们才在英国立下口碑。而后于1965年,将这一品牌出口到日本。这也源于日本当年沙丁鱼捕捞量较低的缘故,如图:

在此之前,挪威、日本、沙丁鱼之间是很难有所关联的。然而考虑到1985-1990年间的故事原文可谓绘声绘色,或者故事的描述者三泽千代治(现年80岁)只是为了避免中国人的抵触,将日本渔船上的事情易称到挪威?

如果这样看,文中的很多问题都会得以解决。日本有着悠久的沙丁鱼食用史,像写出《源氏物语》的紫式部,就很喜欢吃这种在当时,属于下等鱼类的食物(相关故事可见江户时期谷川士清所著的《和训栞》)。而且日本对沙丁鱼也有着较浓郁的人文风俗,会说出“鰯の頭も信心から”这种话,以及“柊鰯”这种民俗。而且今天日本,也可看到相关的料理,多少能证实“鲶鱼效应”中,尽量保证鲜活可以获得较高的经济回报。但对于日本人来说,“鲶鱼效应”或许也是种很生僻的知识。

如图:柊鰯即日本人认为盐焗沙丁鱼头部的臭气可以驱鬼,但可能因为流浪猫的缘故,也有将整条鱼干和柊树叶子吊在房檐下的事情……

在中国流行“鲶鱼效应”的这段时间(1985-2000)里,日本并无对“鲶鱼效应(ナマズ効果、Catfish Effect)”的相关描述。甚至此后,我在网上能找到最早的,也是2004年的一篇博客文章。

除了私人博客,少有日本的媒体会使用这种知识。甚至在2015年人民网日语版去形容“鲶鱼效应”时,还需要附缀一段介绍,如图:

若是日本人真的熟知鲶鱼效应,我想这段话就不会出现了。

最终说到“鲶鱼效应”本身的始作俑者。三泽千代治相较于他的故事,在中国并不很知名。但在日本,他曾经是非常成功的一名商人,他的最大习惯就是讲述各种类如寓言的小故事,而让人们更好的理解那份道理。

所以这个故事与三泽本人之间,就像日本电视剧《LEGAL HIGH》(李狗嗨)第二季中的羽生晴树律师(扮演者冈田将生)用阿拉伯去举例各种事情一样。这种阐述道理的行为被一些人称为“三泽主义”。且这个故事,也衍生出了今日的“ナマズ(鲶鱼)俱乐部”。

附图:《中国人才》1990年第四期46页的一篇转载译文:

“鲶鱼效应”的利弊是什么

任何事情总会有利与弊的存在,当一尾鲶鱼投入鱼群中,一定会带来好的一面就是充分的激发起因原有组群保持不变的相对平衡的环境,就会产生波动也会相应的起到了刺激作用,也就相当于给老的组群打了一剂强心针,这固然起到了积极的正面作用促进了惰性群体的改变,但事情都会有两年也就是都存在矛与盾的辩证关系,我们把鲶鱼效应的积极性的一面展示出来的时候,反过来他的负面影响也暴露了出来,那是什么那?就是原有组群里那些惰性组群的反面组群,因为我说过任何事情都会有矛与盾的正反两面性,相对于负面的,代表惰性的组群的反面那就是正面的积极组群里的代表的不满情绪。这样新的矛盾对立产生了,继而又会行程新的惰性组群,也为他们以往积极的诉求还没有得到结果就被代表新鲜力量的组群所取代了。

什么是鲶鱼效应

挪威人爱吃沙丁鱼,但当渔人将捕捞的沙丁鱼运回渔港时,发现大多数的沙丁鱼已经死了,死鱼卖不出好价钱,怎办?聪明的渔民想出一办法,那就是将沙丁鱼的天敌——鲶鱼与沙丁鱼放在一起。鲶鱼因其活力而四处游动,偶尔追杀沙丁鱼,为此,沙丁鱼自然紧张起来,一见沙丁鱼便四处逃窜,从而使整槽水的氧气十分充分,有了氧气就能保证沙丁鱼欢蹦乱跳地运进渔港。这一现象被称为“鲶鱼效应”。

在管理上,当你管理的组织人浮于事、缺乏效率、死气沉沉的情况下,你可以在组织内部挖掘或从组织外部引入“鲶鱼”,让这些人才成为企业的一部分骨干,无形之中就可以提升整个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此刺激和带动整个组织的其他人员。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版权声明:

---------------------------------------------------------------


所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8148044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养老资讯
助老机构介绍
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推荐养老院

您希望养老院位于
  • 不限
  • 东城
  • 西城
  • 崇文
  • 宣武
  • 朝阳
  • 丰台
  • 石景山
  • 海淀
  • 门头沟
  • 房山
  • 通州
  • 顺义
  • 昌平
  • 大兴
  • 怀柔
  • 平谷
  • 延庆
  • 密云
您希望的价格范围
  • 不限
  • 500以下
  • 500-1000
  • 1000-2000
  • 2000-3000
  • 3000-5000
  • 5000以上
老人的情况是
  • 不限
  • 自理
  • 半自理
  • 全护理
  • 特护

姓名

年龄

电话

全国城市养老院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0-2022 京ICP备18035644号-3 北京太和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