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竿而起历史事件(历史上有哪些最不可思议的历史事件
发布时间: 2023-07-17

本文目录

历史上有哪些最不可思议的历史事件

魔鬼张献忠

明末,天下大乱,各地农民揭竿而起,出现多路起义军。起义一词比较褒义,说白一点就是造反,造明王朝有反。众多造反大军中,有一支活跃在四川一带的军队,领头人叫张献忠。此人在历史书上混得一个农民起义领袖的正面形象,和李自成齐名。小时候读历史,还挺佩服此人,以为他老人家有什么光荣事迹,还暗暗为其痛惜,为什么没能夺取政权。

长大以后,读的杂书多了,才渐渐明白张献忠原来是一个土匪地痞流氓,甚至比土匪地痞流氓更可恶,不配称之为人类,他所干的事,没有一件是人干的。

其一,张献忠喜欢杀人。这厮不上马杀敌,下马杀民,反对他的人杀,拥护他的人也杀,和他不相干的人也杀,只杀得天昏地暗,阴风惨惨。四川的老百姓被他害惨了,富饶的天府之国被他搞得荒无人烟,清朝建立后,不得不从外省移民入川。

其二,张献忠喜欢吃人。遇到小孩就抓来蒸食,最喜欢吃女人的脚,他认为风味独特,有如猪蹄。军粮短缺时,就下令用人肉替代军粮。

其三,张献忠无恶不作。张献忠砍下年轻女人的小脚堆成一座山,并将其命名为“金莲峰”,看到白嫩嫩的小脚堆积如山,他带着心爱的小妾前往欣赏,一边看一边谈笑风生:“好看是好看,但美中有不足,如果再有一双秀美的小脚放在顶端,就再好不过了。”接着张献忠笑咪咪地对小妾说:“就用你这双脚吧!”说完抽刀砍下小妾的脚,放到“莲峰”上。

崇祯皇帝铲除阉党,你怎么看待这一历史事件

魏忠贤在天启一朝受重用,权势很大,文官集团与之斗争,遭到残酷打击,魏忠贤营建了以他为首的阉党集团,人称“九千岁“。虽然魏忠贤及其阉党集团恶事做绝,搞得天怒人怨,但他不会危及皇帝的权威。为什么崇祯一即位就要铲除阉党集团?

首先,魏忠贤并不把年青的崇祯放在眼里,放松了对崇祯的警惕,使崇祯得以以迅雷之势拿下阉党集团。

其次,崇祯以皇弟身份即位原本正统性不足,他惧怕成为魏忠贤的傀儡,甚至被他废除,使得崇祯一开始就决心拿下阉党集团。

其三,魏忠贤乱政对明朝造成的恶劣影响崇祯深知,他也知道官心民心希望阉党集团倒台,这么做胜算很大。

再则,崇祯希望大权在握,他不允许任何人专权,而明朝的体制,大政的决策权归于皇帝,魏忠贤虽然权势熏天,但依附于皇权,一旦皇帝撤销对他的支持,他的势力就会土崩瓦解。

所以魏忠贤为首阉党集团顷刻倒台,不是崇祯如何能干,而是明朝体制的强大,以及阉党疯狂之后必然灭亡的趋势决定的。

秦国在一统六国的过程中,哪个历史事件导致秦国后来的一家独大

商鞅变法导致了秦国一家独大,尽管战国七雄先后变法,但只有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彻底与持久。变法者,利益之重新分割也:如果利益分配让大部分国人都有动力战斗,那么这个国家就会强大到统一天下。商鞅变法并不仅仅是秦孝公和卫鞅两人变法的那二十几年,之后的历代秦君皆坚持新法。秦国不断发掘国家的内部潜力,蚕食山东六国,最终有了统一天下的实力与决心。

强国无二途,唯有变法。战国七雄都变法了,却只有秦国变法最为彻底与持久,其余诸国变法最多三代而逝。魏国的李悝变法,坚持了魏文侯、魏武侯、魏惠王两代半;韩国的申不害变法,只坚持了韩昭侯一代。楚国的吴起变法,仅仅九年,之后屈原虽想变法,但是时不与我。燕国仅仅在乐毅主政期间变法了,之后恢复了老路。齐国变法经历了齐威王、齐宣王两代;赵国变法经历了赵武灵王、赵惠文王、赵孝成王三代。

一个国家要统一天下,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军队善战,靠的是国家经济实力雄厚。离开军队和经济而清谈天意和仁道,那必然是成不了事的。世上无不攻自灭之国,因此必然要用武力攻灭一国,军队善战是攻灭敌国的关键。在冷兵器时代,军队打胜仗的基本要素是兵精械利,后勤充足。要保证兵精械利,后勤充足就必须要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将士舍生亡死为国而战,除了道德和荣誉外,少不了物质奖励。

农,民之所苦;战,民之所危。让人民苦于耕种,让人民甘于战阵,这就需要国家法律因势利导了。商鞅变法的核心就是让百姓甘于农战,上至将相、下至庶民,所有利益皆源于农战,那么国家的潜力就被充分发掘了。秦国历代国君坚持商鞅变法,让秦国成为一个全新的战国,山东六国半新半旧,故视秦国为洪水猛兽,六国虽然称秦国为虎狼暴秦,但也免不了被秦国兼并统一的命运。

历史上哪些伟大的历史进程,是由小事件导致的

谢谢头条的邀请,看到这个问题我首先想到了吴三桂因为自己的爱妾陈圆圆被李自成手下将士占为己有,一怒之下率兵投靠大清,直接让多尔衮的部队轻松通过山海关。最后清兵打败李自成的大顺农民军,占领北京,天下易主,中华大地也开启了将近300年的清朝统治历史。

1、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小举动却影响重大的历史进程。

李自成的小举动推倒了多米诺骨牌,影响了华夏大地几百年的历史进程。如果当时吴三桂选择坚守山海关,或者选择反清复明,再或者选择投靠李自成,在后人看来会是一个正确的选择。近代历史课本可能会薄一半。

2、历史没有假设,吴三桂的看似冲动的行为,可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权衡之策。

当时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占领了京师,但都是鲁莽之夫,军中纪律混乱,吴三桂在他们身上看不到新一任统治者的希望,反而是多尔衮率领的清兵,纪律严明战斗力强,综合考虑之下,吴三桂为了维持自己的地位和利益,投靠大清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3、是福是祸?

不管李自成是为了红颜知己还是保全自身利益,他都已经做出了投靠大清,引清兵入关的举动,这一小小的举动却引起了历史的大变动,加速了历史进程。开启了清朝将近三百年的统治历史。

有什么历史常识因新的出土的文物而被推翻了

刚被确定发现的汉文帝霸陵,就推翻了一个流传近千年的“谎言”。

公元前157年,刘邦的第四个儿子,也就是汉朝的第三位皇帝汉文帝刘恒,病逝在未央宫,在他死后,汉景帝继位,遵汉文帝遗诏,将其葬入霸陵。

“後七年六月己亥,帝崩於未央宫,年四十七,葬霸陵”---《史记》

根据这段简洁的记载,我们就可以得知,汉文帝在死后埋在了霸陵里,但随着朝代的更迭,关于霸陵的一个问题也随之出现,并且让后人困扰了上千年。

这个问题就是,霸陵的准确位置,究竟在哪里?

之所以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不知道霸陵的准确位置,这还要从汉文帝刘恒尚未去世的时候说起。

公元前180年,执掌大汉朝政大权的吕后去世,吕后一死,忠于汉朝的大臣周勃与陈平随即发动了“诛吕”行动,将吕氏家族屠戳一净。

而在将吕氏家族杀光之后,周勃与陈平就开始商议,要立谁为新的皇帝呢?

思来想去,最终,周勃等人挑中了汉高祖刘邦的第四个儿子代王刘恒,之所以选他,一方面是刘恒是刘邦的血脉,另一方面,刘恒看起来比较好控制。

于是,周勃安排使者,前往刘恒的封地去接刘恒来长安登基,起初,对于这突如其来的“大礼”,刘恒表现得十分谨慎,一度认为这是一个圈套,最终还是在谋臣的坚持下,才勉强踏上了前往长安的路。

而这一路,刘恒可谓是步步为营,且多方试探,直到他来到长安之后,才知道真的是要自己当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