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学家眼里,一块CPU和原子弹相比,哪一个更难制造?为什么美国这样的世界强国对付疫情的能力远远不如中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在科学家眼里,一块CPU和原子弹相比,哪一个更难制造

难是相对于容易来说的呗,所谓会者不难,当年“两弹一星”是什么条件呀,基础正是一穷二白,没人帮助我们,中途半道就撤走,还留下不少弯弯绕,不少故意的错漏。

今天基础变得不一样,实现设计和生产的条件可以说已有天地之别,因此个人的研读,尽管芯片有些个小难难,难不及当年。重在三个方面调整好,就可以。

一是摸清芯片研发规律。

像航空发动机,走出核心机研发的路,发动机不再是飞机型号的附属品,统一整合在一个大的航发集团之下,研发体制得以理顺,不再当做附属品,不再各自为战,军民技术实现融合,引入民营参股,收益共享,研发单位即可以竞争机制相互促进,再难的高技术,假以时日,自可突破,不用一丝一毫担心。临时发生状况有点困难没什么,走得顺了,一切可以水到渠成。发动机如此,芯片亦如此。协调好外企技术和资金比例,就不怕其反悔。

二是人才队伍建设最可贵。

有人便有了一切,稳定而技术素质过硬者,能揽在一个顺心顺气待遇良好的团队工作,加强监督和管控,打破一切慵懒,自可让技术官僚靠边站,扫净屋子方有待客之道,有一个拴心留人的环境最重要。

第三说到长期的资金投入有保证。

银子到位不惧失败,潜心研发持续推进,就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当年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创造条件,成就了奇迹,而今条件管控也需苛刻,把人为干扰因素排除贻尽,以雷霆之势,荡尽一切污泥浊水,才能孕育出无数杰出的匠人。

为什么美国这样的世界强国对付疫情的能力远远不如中国

为什么美国这样的世界强国对付疫情的能力运远不如中国?

从表面看是防疫机构多方的缺失,实质是美国国家制度的问题!崇尚自由,他们多党轮流值政,多党参政,为个人达某种目的和私利,互相攻击,遇事互相扯皮,把做对的事可把它说成错的,只为资本家谋利业,自已抬高自己,夆行自由主义,从美这次疫情失控就可以看出,而决对自由主义制度害了人民百姓!最终害了自己和国家。

体制内没人没钱不爱交际,只认真工作会有发展吗

恐怕很难,因为你所谓的苦干只是大量简单重复的劳动,具有替代性,对管理能力也没有帮助。很多人总有一种误解,觉得一人干的多干的苦就会得到提拔,所以对于老黄牛没有被提拔颇有微词。实际上老黄牛可以做榜样,但未必能做领导,何况很多人连老黄牛都不是只是混日子罢了。

如果你的专业技能很强,可以谋求做技术官僚,但是一般意义上的体制内大多是文案工作,基层工作。技术官僚大多数是由专业性极强的技术岗位提拔而来的,并且具有不可替代性,也就是说,这个工作只有这个人了解这个技术,别人都不懂。但是技术官僚对于具体问题只是给出自己的专业意见,只有建议权,没有决定权。参照这次武汉疫情,卫健委给出建议,但是是否封城,什么时候封城,最终的决定还是由政治官僚来下。

要不然就锻炼好笔杆子,做领导的秘书一类工作,但是如果你不能揣摩领导意图,恐怕只是诸多秘书中的一个,而且只是文字秘书。

如果要做政治官僚,不学会搞好人与人的关系是没用的。你怎么搞好与上面的领导的关系,给你机会表现自己?给你资源做事情?给你方便做出成绩?没有成绩怎么提拔?

你怎么搞好平级之间的关系?不搞好关系,别人都反对你,工作怎么配合?涉及到多个部门合作的时候只能抓瞎。单打独斗做不成事情的。

你怎么带好下面的人?不管理好,怎么推动工作,怎么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

简单来说,想要做领导要有不可替代性(包括你的背景对于领导而言的)。

要么技术优势,要么管理优势。

中日黄海海战之前北洋水师为什么不携带足够的炮弹

北洋水师如果携带足够的弹药,很可能在黄海海战中把日舰全打沉了,这不是开玩笑!中国海关关长、英国人赫德的机要秘书濮兰德就说过:

“如果这些大炮有适量的弹药及时供应,黄海海战很可能中国方面获胜,因为丁汝昌提督是有斗志的,而他的水手们也都极有骨气。”

事实上,在黄海海战中,北洋水师的命中率是高于日本人的:

北洋水师?

整体命中率12% 重炮命中率5%

—————

日本联合舰队?

整体命中率6.5% 重炮命中率0%

(命中率数据来源于战后目本官方编纂的《明治二十七八年海战史》)

北洋水师装备‬精良‬,将强兵壮,从‬人员‬到‬兵器‬都‬是一支非常近代化的舰队,但是这支表面‬光鲜‬的‬舰队背后,是一个昏庸、腐朽、失败‬的封建政权,就‬是‬这个‬政府‬,连‬起码‬的‬炮弹‬供应‬都‬难以‬保证‬。

如果炮弹管够,北洋水师真的会赢!可惜我们炮弹是真的不够———海战中在镇远号上的美国人马吉芬(P.N.McGiffin)说:

“海战进行大半时,镇远的6英寸炮已经发射了148枚炮弹,弹药告罄,只有12英寸火炮(有一门已经不能使用)穿甲弹大约25发,而已无一发爆破弹。‘定远’舰也处于同样的困境。再过1个半小时我们就将用完所有的炮弹,到那时只能听天由命了‬……”

顺便说一句,这位美国人在海战中受了重伤,回到岸上不久就去世了。?

根据日本《二十七八年海战史·黄海役》记载,黄海海战中,定远号共发射305毫米炮弹120发,150毫米炮弹100发;镇远号发射305毫米炮弹94发,150毫米炮弹148发。两舰共发射305毫米炮弹214发。定、镇两舰共有305毫米克虏伯炮8门,平均每门炮只打了区区27发炮弹。

按德国人当时出口军舰的标准,每门主炮的备战基数最少应该是50发。而两舰的305毫米克虏伯炮所发射的炮弹,只有最小基数的53.5%,即使加上剩余的弹药,备弹也达不到最小基数的60%,弹药远没有带够。

什么原因呢?

其实早在北洋水师刚刚成军之初,就面临炮弹供应不足的情况了,北洋水师1888年成军,1889年秋季在大连湾会操时,就因为炮弹没有多余储备,各舰炮弹缺乏,不得不“各船通融挪用”,才使得会操顺利进行。为此,丁汝昌还特意在发给李鸿章的电报将所缺炮弹种类数量一一开出,可从后来的实际供应情况来看,这一提醒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

和大家认为的弹药普遍进口相反,北洋海军所需弹药,大部分由清朝国内供给(天津机器局东局生产),然后再由天津军械局统一调拨,原因‬就在‬这里‬————国内生产‬和‬供给弹药就很不给力!

北洋水师领取的弹药,除配补各舰外,其余均存在旅顺基地的弹药库中,需要时再由军械委员开单提取。

旅顺作为北洋舰队主要的弹药存放基地,修建有子弹库存放弹头,另有储存发射药和炸药的仓库,舰队的母港威海没有储备弹药。平时北洋水师仅在舰上储备少量炮弹,用于日常练习和会操之用。

到黄海海战开战前,定远、镇远两舰仅备有305毫米开花弹249枚,平均每门主炮仅有开花弹31枚。其余都是实战中用处不大的穿甲弹(实心弹)。

更耸人听闻的是:平远号所用的260毫米火炮,不仅开花弹一发没有,连实心弹也只有15发能用!再考虑其他火炮药包和引信的短缺,可以想象北洋海军当时在弹药上的窘迫。

而且,即便天津军械局提供的这些数量有限的国产炮弹,质量也不容乐观。

由于技术力量薄弱,天津军械局所产的炮弹较进口之炮弹威力弱很多,以定远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