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皇帝为什么长达28年不上朝,你怎么看?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指出的明王朝的不治之症是什么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万历皇帝为什么长达28年不上朝,你怎么看

1956-1957年国家批准开始挖掘明十三陵的定陵地下玄宫,1958年,郭沫若、吴晗等打开了定陵,里面有万历皇帝和他的两个皇后的尸骨以及随葬物品,随葬品众多震惊世界。专家们对万历皇帝的尸骨进行整理时发现了一个重要的特征,万历皇帝的右脚明显比左脚短不少,万历皇帝的有严重的足疾,不能走路。这是万历皇帝28年不上朝的原因之一。(万历皇帝骨架图)

196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因为批斗“牛鬼蛇神”,万历皇帝和他的两个皇后的尸骨被焚烧,金丝楠木棺材烧不坏,被扔到了山沟里面,是国家的重大损失。

万历皇帝28年不上朝是不是因为足疾?

通过考古挖掘,直接证明了万历皇帝有足疾,不能走路,这是他不愿因上朝听政的主要原因之一。还有其他原因也促使万历皇帝不上朝的,足疾并不是唯一重要的原因。(万历皇帝像)

一、张居正后时代,万历帝怅然若失

万历皇帝少年登上帝位,前十年主要是张居正主持朝政,大太监冯保和皇太后支持监控。张居正开始大刀阔斧的改革,主要是“一条鞭法”:赋税和徭役进行合并,化繁为简;统一役法,摊丁入地;田租征银;官收官解。这一措施缓解了明朝前两代皇帝时期产生的弊端。在军事上已经基本消灭倭患,调戚继光在北京的正北方,李成梁在东北方向,国家形式一片大好,史称“万历中兴”。(张居正剧照)

1582年,张居正病死了。万历皇帝亲政,张居正得罪了很多利益集团,他们弹劾张居正,同时万历皇帝长期在张居正的阴影下生活,需要建立自己的君权威望。他先后查抄了大太监冯保和张居正,在冯保家查抄了大量的财富,在张居正家里也没有得到多少银两,万历皇帝怅然若失,长期依靠张居正,现在依靠也没有了。

二、文官制度和“国本之争”

张居正在位时,文官们都在他的把控之中。万历帝亲政了,要自己面对。明朝的文官制度,在封建道义上牵制皇帝,对万历皇帝的事情管得很宽,万历皇帝也比较和善。最后发展到在朝堂上与万历帝吵架,万历时期的内阁首辅申时行著有《召对录》,里面记载,万历皇帝身体不适,不适宜参加众多的朝政活动,言官和大臣大臣指责万历皇帝,万历皇帝曾经做过解释,但是仍得不到文官们的谅解。一个大臣指责万历贪酒好色,万历皇帝也就是免了他的职务,让他回家而已,碰上一个稍微厉害的君主估计差不多处死了。(郑贵妃像)

万历皇帝打算立郑贵妃的儿子福王朱常洵为太子,主要考虑是太子朱常洛为宫女所生,在朝堂上也没有什么势力支持他,万历皇帝担心一旦朱常洛登基,恐怕把控不了朝政,对大明王朝发展不利,其中也有宠幸郑贵妃的关系在内。而福王朱常洵在外廷的支持势力比较大,继承大统好控制朝局。

万历皇帝这个想法主要是从国家的大局出发,立太子。朝堂上的文官们抱着“立长不立幼”的封建道统,与皇帝进行力争,太子之争长达15年,这也直接导致万历皇帝开始不上朝了。

三、军权、财权和用人权控制在手

因为立太子的事情,万历和内阁争执了15年之久,万历皇帝开始不出宫门、不理朝政、不郊、不庙、不朝、不见、不批、不讲。别以为万历皇帝什么都不管,军权、财权、用人权这些主要的权利万历皇帝都控制在自己手上,别人根本不能插手。至于朝堂上的鸡毛蒜皮小事,由文官们打理就行了,他也懒得理会。

万历年间的三大征。万历皇帝也是亲力亲为,1592年西北的宁夏之役、1599-1600年西南的播州之役、1592-1598年东北的朝鲜之役都取得了胜利。有人说花了很多钱,损失了很多人,伤到了明朝的根本,这样说是不负责任的,三大战役的钱都是万历皇帝搜罗的私钱拨发的,没用户部的钱。此外,内忧外患来了,不打肯定亡国更快。日本的丰臣秀吉,就是知道万历皇帝多年不上朝,以为万历皇帝是个菜鸟,没想到是一条猛龙,当头一棒,直接导致日本200多年没敢侵略朝鲜和中国。(朝鲜之役图)

万历皇帝大局把控还是非常好的,萨尔浒战役失败,也是晚年的万历不能掌控的了。

万历28年不上朝的明朝。有人曾经说,明朝亡国实际上是亡于万历,我看不然。立太子这样一件事情,万历皇帝的眼光绝对要比大臣们的眼光要长远,文官大臣们极力拥立的朱常洛,做了一个月皇帝就不明不白的死了,自己的儿子朱由检即位,魏忠贤掌握朝政专权,这也应了万历帝当时的担忧。

文官们结党营私,什么东林党、浙党、昆党等,都对明朝国家的发展造成了很坏的影响,实际上和阉党专政没有多大区别,只是更加隐晦罢了。朝廷官员结党是国家政局的不稳定因素,自古以来都是有据可考察的。

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指出的明王朝的不治之症是什么呢

以道德代替法律。中国是个农业社会,大部分人都生活在乡村,德治比法治更优越。关于这点可参考《大明权力场》。

明朝万历十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现在有些很火的史书有涉及

题主想说的大约是万历十五年吧?因为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这本书,以及《人民的名义》里对这本书的推崇,导致万历十五年大火。不过,万历十年也确实发生了不少事,我在这把这两个年份的事儿都说说:

万历十年:死了两个重要的人,来了个日食,又生下了一个孩子,还贬了一个太监,总共四件大事。

万历十五年:死了两个重要的人,有个人罢工了,还和一堆人吵了一场架,还放了一个俘虏。

万历十年死的那俩人,年初的那个叫俺答,是和明朝干了几十年、折腾了三代皇帝的家伙,他死了算是大明一大幸事;年中又死了一个,他的死不啻是对帝国的巨大损失,因为他叫张居正。因为他的死,他的老战友冯保也被贬官,最后郁郁而终。至于生下来的那个孩子,叫朱常洛,是皇长子,后来的皇太子,但是为了他的储君之位,一堆大臣和他亲爹干了几十年的仗。

万历十五年死的那俩人名气更大,一个戚继光一个海瑞,都不用多介绍。至于罢工的那哥们,就是万历皇帝本人,吵架也是因为谁当太子的事和手下大臣吵的。至于放的那个俘虏,他的汉文名字叫野猪皮,女真语则是努尔哈赤。


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青言论史”,也欢迎您的批评指正。

公元1587年初春,万历皇帝龙颜大怒,严惩全体官员,为什么

这是一件乌龙事件,明朝上下所有的官员脸都被丢尽了。
很多人说到万历皇帝,就会提到万历15年。那么万历15年到底发生了什么?其实根据历史记载,这一年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但是仔细回味,到处都充满了诡异。因为这一年发生的诸多事情,都或多或少的推涨了明朝的灭亡。

荒唐的午朝大典

今天所讲的是叫做“午朝大典”的故事,也是发生在了万历15年。由于这件事情实在是太过戏剧性,而且也丢了皇家的脸面,万历皇帝侍候罚了所有人的俸禄。

时间回溯到1587年,在历史长河当中是再普通不过的一个年份,也被叫做万历15年。在当年3月2号的中午,春天的气息还没来到,街道两边还有冬天留下的痕迹。

不过在中午午饭的时候,不知道从哪里传来了消息,万历皇帝要举行午朝大典。有关于午朝大典要解释一下,其实是明朝时期的一种习惯,皇帝要在中午登朝议事,所有文武百官必须全到。
结果不知道从谁开始传出来的,所有的官员都急匆匆的赶往皇宫。由于消息来得太过突然,有的人还在家里面休息。但是被朝中好友拉着,连衣服都来不及整理妥当。

不仅是他们,当时在大明门前面的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