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太和养老网
热词老年艺术  助老机构  养老系统  

中心区域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全国城市养老院目录 全国县市养老院汇总目录 太和AI作品展 太和养老艺术网AI作品展示

《长安十二时辰》的大案牍术有几分可信?马伯庸《长安十二时辰》里的“大案牍术”是否有可行

 

2023/7/18 0:01:16 ('互联网')

本文目录

《长安十二时辰》的大案牍术有几分可信

剧中的大案牍术是以档案录入等数据为核心并进行人工加经验推算的一种方法和实践吧,和今日拥有滔天热度的大数据及运用有几分相似。但,理论虽然是相通的,在唐朝的时代背景下,操作有较大的难度吧。大数据的基础必然是海量的数据和各种建模的算法,唐朝的租庸调制度虽然要求一定数据的录入和储存,不过由于储存介质的匮乏和人力的不足,在准确度、实时性上应该都挺差。所以,姑且将剧中大案牍术作为一个背景设定,信之即可。

另外有一点,剧中徐宾作为大案牍术的实操者,选出张小敬推荐给李必,谁说不是作者为了体现两人情谊的一种美好寄愿呢?

马伯庸《长安十二时辰》里的“大案牍术”是否有可行性

先说结论吧,“大案牍术”不仅具有可行性,并且在中国长期的历史中一直在实行,只不过是分解开的“小案牍术”,没有在中央层面形成集中。

所谓大案牍术,这实际上解决的就是一个人口管控的问题,那么古代“大案牍术”是如何实行的呢?简单来说,主要靠里保甲制度,在城市中再加以里坊、门禁、巡兵。

中国自春秋时期,就有了里长,每八十户为一里,里长主里政,检具善恶,这一制度一直延续到了民国,其生命力非常强大,里长要熟知本辖区内的各种基本社会信息,家庭成员,家庭财产,也包括人员流动,可以这么说,每一名里长,都是“大案牍术”的实行者,他们不仅负责搜集人员数据,还要负责掌握人员动向,《长安十二时辰》里面,也多次反映了张小敬、姚汝能询问里正,了解龙波、狼卫的信息和动向。,唐代一里大约管理人口一百户左右,但是也不止一个里长,他也有自己的部下。

而到了宋代,里长的管理范围就演变到了一里十户的程度,也就是一个里正只管理十户人口,这个管理强度是极大的,在古代人口流动受到严格限制的情况下,这么说吧,你们家今天买了二斤猪头肉,里正要是足够负责,也都一清二楚。

而在城市管理中,不仅有里正,还增加了门禁和巡兵。

所谓门禁,就是坊与坊之间均设置门禁,由专人看守,据考古发现,北魏时一门就设里正两人,吏四人,门士八人,而在唐代的长安虽然没有望楼,却有专门的武侯铺,每个大门100人,小门20人,大坊30人,小坊5人,而一个大坊的面积也不过一平方公里左右,这个管理强度其实是大于我们今天的城市管理的,古代科技不发达,没有天眼这样大大节约人力的城市监控系统,就只能靠堆人头来加强管理,但是从史料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城市中发生骚乱基本上很快就会被扑灭,群死群伤基本上都是人员聚集或者自然灾害造成的,历史上的封建王朝对于城市的管理都是非常严格的,拿宋朝城市设置来说,每200步就有一个军巡铺,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每200米就有一个警察站在街上,是个什么力度。

所以马伯庸先生虚构出来的望楼,在古代城市中基本上没有存在的必要。在忠于职守的情况下,里正、门禁加上巡兵,足以实现对城市治安的良好控制,而所谓的“大案牍术”,古代的治安状况其实不像我们今天这么复杂,对一个人或者一群人的分析,基本上也不需要上升到中央层面,依靠里正保长就已经足够,当然这有个前提,那就是中央财政状况良好(所以里正保长最主要的一项工作其实是帮助收税),足以供养足够的官员,一旦经济上出了问题,这种严重依靠人力的管理体制,则不可避免的出现崩坏,而古代信息传递和维护成本很高,要把所有信息都搜集到中央层面统一管理,其实从经济上来讲是不合算的。

《长安十二时辰》里面的大案牍术,在唐朝真的具有可行性吗它有什么局限性吗

马伯庸的《长安十二时辰》故事背景发生在唐朝,那么自然就要把这个问题放在唐朝,去理解有无可行性。

所谓大案牍术无非就是现代“大数据”一词的古代版说法,它利用的就是唐朝官府收集的各种百姓资料,比如户籍登记,赋税缴纳记录,犯罪记录,案件卷宗等各种资料,以此为基础,进行一个大体的分析。

长安十二时辰里面第一次用到大案牍术就是把张小敬挑选出来。徐宾利用张小敬过往的资料,然后进行分析对比,认为他是最合适的。

这么做有什么依据呢?

首先张小敬曾经从军,军旅经历为他办案增加了专业性。其次他曾任万年县不良帅长达九年,对各种辑贼捉凶的事情是轻车熟路。而且他对长安的黑白势力摸的清清楚楚,长安的环境他也是了然于胸。而这些根据记录在官府的各种资料都是可以分析出来的。

之后,当李必对张小敬的过往经历进行调查的时候,通过当年烽燧堡之战的参与名单,幸存记录,以及张小敬当年的参军年份等又顺藤摸瓜把他跟闻无忌的关系也摸查了出来。所利用的也是大案牍术。

这么一想,似乎大案牍术在唐朝已经运用的炉火纯青了。

根据资料我们可以知道,唐朝无论是对户籍资料,还是兵役登记,案宗资料等都有记录保存,所以如果真的按照这种所谓的大案牍术进行分析的话,确实是具有可行性的。

那么它又有什么样的局限性呢?

  • 首先,就是专业的人才

长安十二时辰中,李必熟练应用大案牍术的一个基础是因为他有徐宾。徐宾这个人记忆力非常的好,堪称过目不忘,所以他能够准确的记忆各种资料,需要的时候可以在大脑里面随时的调用。所以要想使用大案牍术,首先就要有徐宾这样的专业人才。

  • 其次,就是完备的程序制度

大案牍术能够得到运用的一个条件就是国家对各种资料进行了详尽的登记。正是有了详细的资料,所以办案人员方才可以从蛛丝马迹之中,挑选出来有用的信息。假如这种对各种资料登记留存的程序与制度稍有差错,资料记录的不尽详细,那么大案牍术就无从说起。

最后给大家提一个问题,大案牍术和现在的什么比较相似呢?友情提示:一个非常火热的名词。

“无案牍之劳形”的“劳形”是什么意思

“无案牍之劳形”的“劳形”是使……劳累的意思,这个是动词的使动用法。

这段话出自于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他通过陋室铭这首诗来表达自己,虽然身处陋室,但是品德优雅,就算是身处乱世,自己也可以自在的生活。

同时由这段话也引申出一个成语,案牍劳形,汉语成语,拼音是àn dú láo xíng,意思是文书劳累身体,形容公事繁忙。这个成语非常生动形象,想想现在生活中人们上班的时候是不是桌面上也堆满了文书,每天似乎也和古人一样日理万机。

在刘禹锡的陋室铭当中还有很多名句,比如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种精神在当代已经非常少有了,即使是身处艰难的生存环境,也能有乐观的精神,保持高贵的品格。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如何理解

刘禹锡《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往。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停。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版权声明:

---------------------------------------------------------------


所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8148044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养老资讯
助老机构介绍
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推荐养老院

您希望养老院位于
  • 不限
  • 东城
  • 西城
  • 崇文
  • 宣武
  • 朝阳
  • 丰台
  • 石景山
  • 海淀
  • 门头沟
  • 房山
  • 通州
  • 顺义
  • 昌平
  • 大兴
  • 怀柔
  • 平谷
  • 延庆
  • 密云
您希望的价格范围
  • 不限
  • 500以下
  • 500-1000
  • 1000-2000
  • 2000-3000
  • 3000-5000
  • 5000以上
老人的情况是
  • 不限
  • 自理
  • 半自理
  • 全护理
  • 特护

姓名

年龄

电话

全国城市养老院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0-2022 京ICP备18035644号-3 北京太和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