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作春泥更护花下一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上一句或下一句是什么
发布时间: 2023-07-11

本文目录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上一句或下一句是什么

上一句是“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原文:己亥杂诗·其五

清代: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译文: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 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扩展资料

赏析:诗人用移情于物的手法,借落花翻出新意,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极为瑰丽的境界:“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在诗人看来,落花作为个体,它的生命是终止了;但一当它化作春泥,就能保护、滋养出新的花枝,它的生命就在下一代群体身上得以延续,体现出真正的生命价值。

这两句诗也包含了这样的哲理:“落红”似乎成了无用之物,但从另一角度看,它能化泥护花,仍有价值和作用,它包含着世上的万事万物均具有两面性,“有用”和“无用”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关键在于观察者的视角,在于自身的价值和功用。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也隐喻了诗人虽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命运。从而形象、贴切地展示了作者为国效力的献身精神。

作者: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字璱人,号定庵。汉族,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化作春泥更护花下一句是什么

: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化作春泥更护花下一句

这就是最后一句,前一句是“落红不是无情物”
这句话出自清代诗人龚自珍的《己亥杂诗》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不为独香,而为护花。

化作春泥更护花下句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落红不是无情物下一句

落红不是无情物出自清代诗人龚自珍所作《己亥杂诗》第五首,全诗为: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所以“落红不是无情物”下一句是“化作春泥更护花”。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意思是凋落的花朵仍然有情有意,化作春泥滋养新的鲜花。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它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它化作春泥,也甘愿帮助美丽春花的成长。
这两句诗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以此来表达他至死仍牵挂国家的—腔热情。

落红不是无情物的下句诗是什么

落红不是无情物的下一句为化作春泥更护花。出自清代诗人龚自珍的《己亥杂诗》。

原文: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译文:

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马鞭向东挥动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落下来的红叶不是没有感情,化做了泥土更能保护花朵。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这组诗作于清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年)。这年龚自珍辞官,由北京南返杭州,后又北上接取家属,在南北往返的途中,他看着祖国的大好河山,目睹生活在苦难中的人民,不禁触景生情,思绪万千,即兴写下了诗,于是诞生了《己亥杂诗》。

这首小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龚自珍论诗曾说“诗与人为一,人外无诗,诗外无人”,他自己的创作就是最好的证明。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己亥杂诗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下一句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出自晚清诗人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赏析
  这首是《己亥杂诗》的第五首,写诗人离京的感受。虽然载着“浩荡离愁”,却表示仍然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