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长得有多漂亮,为什么咸丰皇帝那么喜欢她?到民国的时候,乾隆皇帝最小的孙子有没有可能还活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慈禧长得有多漂亮,为什么咸丰皇帝那么喜欢她

慈禧小名兰儿,年轻的时候还是有几分姿色的,并不像画像上那样,看了就让人浑身起鸡皮疙瘩。虽不能说闭月羞花,沉鱼落雁,但凭她的容貌也能勾住一部分男人的魂魄。而且她还有一个拿手绝活,就是江南小调唱的婉转动听。慈禧是一个前半辈子让咸丰爱,后半生让国人恨的女人,与西汉的吕雉,唐朝武则天并称中国最摩登的三位女性。

1851年,慈禧以选秀入宫,最初被分配到皇家园林当差。

据描述,慈禧天生丽质,聪明伶俐,平时喜欢打扮,入宫后越发打扮的婀娜多姿。她很有心计,一次,咸丰到圆明园散步,她便躲在林荫深处,唱起了拿手的江南小调。歌声优美动听,咸丰听的如痴如醉,忙问随从是那位女子在唱歌,内侍答说是兰儿姑娘。

咸丰于是召见了兰儿,见她长的很漂亮,口齿伶俐,所以对她十分喜爱,当天晚上便召幸了她。第二天,咸丰感觉很满意,就册封慈禧为贵人,时年16岁,比咸丰小四岁。咸丰皇帝对女人不在调上,而且坐拥满后宫无数的佳丽,因此很快就将慈禧抛到九霄云外。

后来被封为贵人的慈禧到皇后钮钴禄氏居住的坤宁宫当差,起早摸黑,勤劳侍奉。她深知皇后的位置就如老虎的屁股摸不得,于是事事能想到皇后的心坎上,皇后自然喜欢这样得心应手的下人。

慈禧深信,守着皇后,自然就能等到皇帝。终于有一日,咸丰退朝入宫,正好赶上皇后奉太后之召,前往慈宁宫。宫娥们前呼后拥,侍候皇后,一见皇帝驾到,纷纷上前请安。咸丰皇帝一眼就看到了鹤立鸡群的慈禧,时隔四年,咸丰她依旧美丽动人,风姿俏美,不禁旧情复燃,便独自留下了她。

此后,慈禧对皇上着意奉迎,小心伺候,咸丰皇帝备感心情舒畅,更是龙颜大悦。不仅如此,慈禧还对上巴结皇太后,对下讨好皇帝身边的太监,再加上皇后的美言,不久由贵人升为懿嫔。

如果再想往上爬,慈禧就需要有一个争气的肚子了。

尽管咸丰皇帝有二十多个后妃,但一直没有生下一儿半女。后来后妃中传来喜讯,与慈禧同时入宫的他他拉氏,第一个怀上了孩子,但生下的是女儿。慈禧不甘示弱、奋起直追,不久怀孕,于1856年三月,生下大阿哥载淳。咸丰喜得贵子,兴奋不已,马上将慈禧的懿嫔晋升为懿贵妃,名位仅次于皇后。

咸丰不是皇帝料,慈禧则权力欲望强,于是慈禧利用自己的身份,开始参与朝政。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紧接着又爆发了太平天国起义,内忧外患一团糟,喜欢歌舞升平的咸丰皇帝忙的焦头烂额。

1860年,英法联军逼近北京,咸丰皇帝慌忙出逃热河行宫,半路上就吐血不止。后来咸丰皇帝的病情越来越严重,批阅奏折的事情全推给了慈禧。咸丰临终前,尽管没有给慈禧权力,而且还立了以肃顺为首的八大顾命大臣,但最终所有人都没有斗过慈禧。

感谢朋友们点赞、关注!欢迎发表不同看法!

到民国的时候,乾隆皇帝最小的孙子有没有可能还活着

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终究没来得及等到早在嘉庆二年(1797年)时就预备开始操办的“太上皇帝九十寿辰大典”,八十九岁(虚岁,实际距离八十八岁还差八个月,但按照阴历‘十九年七闰’的历法计算,说八十九岁也不算错)的“十全老人”、太上皇帝、乾隆帝弘历,带着他心心念念、尚未实现的“六世同堂”夙愿,遗憾而不甘地在京师(北京)皇宫中的养心殿内驾崩,结束了历时三年的“太上皇帝”生涯。

乾隆帝弘历,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八月十三诞生于京师雍亲王府(即今天的雍和宫),是康熙帝第五十九孙,雍亲王胤禛(即雍正帝)第四子;从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三月,康熙帝在胤禛的别院偶遇十二岁(虚岁,实际十岁)的孙子弘历时开始,至当年十一月十三,康熙帝在畅春园驾崩为止,少年弘历被祖父康熙帝亲自带在身边抚育了大半年之久,这也是日后乾隆帝登基后,无时无刻不在炫耀、标榜自己是“皇祖仁皇帝亲自抚育教导、恩宠迥异他人”的最宠爱皇孙,因此承继大统的合法性无可置疑的原因。

但乾隆帝刻意遗忘、或者不愿意提起的是:除了他之外,至少还有四位皇孙也是由康熙帝亲自抚育教养过,和堂弟弘历的经历并无二致,甚至还要远超弘历的受宠待遇,他们是——康熙帝嫡次孙(实际上的长孙)、废太子胤礽次子弘皙;康熙帝第三十一孙、恂郡王胤禵次子弘明;第四十一孙、胤禵第三子弘映;第四十二孙、胤禵第四子弘暟;除了弘皙之外,弘明、弘映、弘暟三人在乾隆帝登基后,都十分知趣地再也不提自己曾经被皇祖康熙帝亲自抚养过的往事,不和皇帝去抢那个风头。

而弘皙则不知好歹、不懂得内敛,依仗曾经被雍正帝所宠爱,在乾隆帝登基后也不知收敛,反而联络交通宗室内一批近支子弟,想要抱团结党,准备谋取更多的利益,以掌握更大的权势,与堂弟乾隆帝相抗衡。

结果,弘皙被乾隆帝在乾隆四年(1739年)借着“结党营私、往来诡秘、欲图不轨”的名义革爵圈禁,改名“四十三”,然后废黜宗室身份、子孙开除出宗谱,彻底将弘皙一系踢出皇族之外,永不翻身。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康熙帝病逝于畅春园,雍亲王胤禛在错综复杂、扑朔迷离的情况下得以入继大统,即雍正帝;时年十二岁的弘历因此升级成为皇子。

因为弘历得到过康熙帝的宠爱和亲自抚养,这是雍正帝在夺储之争时的一大有利条件,而弘历本人确实也是聪慧机敏,具有良好的先天优势,所以雍正帝即位后,就把弘历当作自己心目中的储君人选,此后又创立“秘密立储”制度,将弘历的名字写进了传位密诏中,封存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作为日后大统传承的依据。

雍正五年(1727年)七月,皇四子弘历被雍正帝赐婚,娶察哈尔总管李荣保之女富察氏为嫡福晋,于紫禁城西二所(乾隆帝即位后,改名重华宫)举行了大婚典仪。

从雍正六年(1728年)五月、还是普通皇子的弘历诞育了皇长子永璜(生母为弘历的侍妾富察氏,和嫡福晋富察氏同姓)开始,直至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五月,已经五十六岁高龄的乾隆帝诞育了第十七子永璘(生母皇贵妃魏佳氏,即孝仪纯皇后)为止,乾隆帝一生共生育了十七位皇子,这个皇子数目,在清朝皇帝中,仅次于他的皇祖康熙帝(康熙帝诞育皇子三十五人,其中序齿二十四人)。

因为诞育皇长子永璜时,乾隆帝还相当年轻(虚岁十八岁,实际十六岁零八个月),而乾隆帝本人又是历代皇帝中最长寿的人,所以瓜跌繁衍、卜世开散之下,乾隆帝后裔的繁衍速度也是历代皇帝中的第一名。

乾隆十二年(1747年)七月,皇长子永璜给时年才三十七岁的乾隆帝诞育了皇长孙,乾隆帝由此升级成为皇祖父。而就在前一年底,宗室近支中的下一辈男性成员行辈谱名尚未确定,乾隆帝因为皇长子永璜的两个妻妾皆已有孕,自己即将升级成为祖父,于是急不可耐的下旨给宗人府:“朕查宗室玉牒,其内辈分最低者,即太祖派下七世孙,名诸尔杭阿,为朕之孙辈,今著令伊改名‘绵庆’;嗣后宗室近支,永字辈下,即用绵字为派名。”

乾隆帝以此诏令,预定了将要在明年出生的(或许是)皇孙,统一用“绵”字为派名。于是,乾隆十二年(1747年)七月,皇长孙出生后,乾隆帝为其赐名为“绵德”;八月,永璜次子又出生(和长子绵德不同母),乾隆帝再赐次孙名为“绵恩”。

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乾隆帝皇长孙绵德的长子出生,这也是乾隆帝第一个皇曾孙,“仅仅”才五十七岁的乾隆帝再次升级,成为了皇曾祖父。因为之前乾隆帝的皇六子永瑢曾经在崇庆皇太后(乾隆帝生母、永瑢祖母)寿辰时,为祖母进献了自己的画作《岁朝图》,而乾隆帝为该画题跋赐诗中含有“永绵奕载奉慈娱”一句,其中涵盖了宗室近支字派中的“永、绵”两字,所以乾隆帝以此给皇长曾孙赐名“奕纯”(奕纯出生时,乾隆帝的皇长子、奕纯的祖父永璜都去世十七年之久了。)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闰三月,七十五岁的乾隆帝正在第六次南巡江南各地的途中,从京师传来的一封六百里加急奏报让老皇帝欣喜若狂:皇长曾孙奕纯本月诞育长子!这是乾隆帝的第一个元孙(因避康熙帝名讳,玄孙改称元孙)。乾隆帝期盼已久的“五世同堂”的夙愿,终于得以实现。

喜得皇长元孙后,乾隆帝乐不可支,当即举行盛大宴会,宴请随扈的诸王公大臣、江南地方官员,及外藩使臣等,以示天下同贺。亲自出席宴会的乾隆帝还在席间赋诗一首:

  飞章报喜达行轩,欢动中朝与外藩;曾以古稀数六帝,何期今复抱元孙;

百男周室非五代,三祝尧封是一言;重耋人多兹鲜遇,获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