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智武子荀罃是晋国终结楚霸的最大功臣呢?有人说“晋国是最有希望统一三国的”,但其最后走向了灭亡,其是如何走向灭亡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为什么说智武子荀罃是晋国终结楚霸的最大功臣呢

智罃史称智武子,他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晋国十分出名的军事统帅和政治家。智罃出生在晋国名门荀氏一族,他的父亲是被称为智庄子的荀首、晋国名将荀林父是其叔父,史称中行宣子的荀庚也是晋国少有的名臣。智罃一生传奇曲折,先是与父亲讨伐晋国被俘历经了九年的囚禁之苦,回到晋国后又经历了新旧两主的交替,年老丧子之痛。而这些都不能成为他为晋国奋斗一生的绊脚石。

而年仅25岁的新主晋悼公姬周在荀罃倾尽全力的辅佐之下,终于在春秋战国时期成为了继楚国楚庄王熊侣之后,又一位让世人无比景仰的年轻霸主。在公元前589年和公元前573年这段期间,刚刚结束九年监禁的智罃回到晋国,得到自由回归祖国的他并未得到太多的重用,反而是一次次卷入了朝政权利争夺的内乱之战当中,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新旧君主交替的内乱斗争,旧主晋厉公被弑杀,新主晋悼公登基为王。

此后智罃就抱着“了却君王天下事”的决心全力辅助晋悼公并提出了“三驾疲楚”的战略计划来覆灭楚国。何谓“三驾疲楚”呢?智罃提出了将晋国中军一分为三,一队全力防范楚国进犯中原;二队则以防其余列国趁机袭击;三队则为后补战队,长期周而复始,尽力保证让一对军队在中原上征战!而其余两大主力军队则保留实力在晋国内修生养息。期间在趁乱出兵楚国的盟国郑国,如果郑国被围必定求援,楚国绝对不会放任郑国势力归顺晋国,长期以此类推这样不但能削弱拖垮楚国兵力,还能不断的让晋国的军队壮大变强!

晋悼公姬周允之,公元前566年晋悼公正式发布了设置四军八卿的诏书,而智罃被其委以重任,成为了晋国的执政大夫兼中军元帅,而这个任命也让智罃成为了家族第二位位极人臣的正卿!可就在此时,这个已经年过半百的名臣又遭遇了人生又一次新的打击和磨难, 智罃的儿子荀朔因病离世,给他带来了沉痛的心理打击。但是伤痛一阵后,他很快就有重新投入了“三驾疲楚”的军事战略工作当中。

公元前563年,晋国不断的攻打郑国疆土防线,楚国果然因为不能失去郑国这股势力和防线,不断的出兵解围,而在时楚国的国力已因为智罃的计划出现了虚弱的疲态!

后来智罃决定对郑国几大进攻力度,几经进攻,楚国越来越显得力不从心,而郑国也对楚国的保护失去了信心,郑国的正卿子驷也提出了“晋来从晋,楚来从楚,唯强是从”而面对晋国的强大,郑国终于坚定了归顺晋国的决心!楚国令尹子囊很快就得悉了郑国的意图,他不甘心父亲楚庄王传下来的江山就此覆灭,为了震慑郑国决定出兵攻打。

后来郑国被逼又再度与其结盟。而智罃认为这个时候就是大力出兵攻打楚国的最好时机,很快晋国就联合其他归顺结盟的列国大力出兵最后一次对郑国进行围剿。郑国面对来势汹汹的晋国兵马,丝毫不敢轻举妄动,没多久就马上派出了使臣前来投降。随着郑国这道最后的防线瓦解,楚国的列国最强的霸业没多久后也随之告终!

有人说“晋国是最有希望统一三国的”,但其最后走向了灭亡,其是如何走向灭亡的

本期话题公元前629年,就在晋国举行清原之搜的前不久,上军主将狐毛去世了。晋文公打算让赵衰继任职务,却遭到了赵衰的拒绝。最终,在赵衰的推荐下,功臣先轸的儿子先且居火箭式 提拔到了上军主将的位置上。正是这一次不得当的人事任命为晋国后来诸卿专权、分崩离析的痼疾埋下了病根。

公元前629年,就在晋文公举行清原之蒐的前不久,上军主将狐毛去世了。晋文公本打算让赵衰接替这一职务,但他又一次辞让了晋文公的任命。赵衰的这一让,乍一看非常蹊跷。

因为,他举荐的候任人选居然是此前名不见经传的先且居。

先且居是时任中军元帅先轸的儿子,在接任上军主将之前,他的名字甚至都没有在《左传》、《国语》和《史记》中出现过——这和后来赵衰之子赵盾横空出世,突然接任中军元帅的情景如出一辙,这究竟是历史的偶然巧合还是人为的暗箱操作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得分析出赵衰举荐先且居的动机究竟是什么。我个人的看法,此时的赵衰已经不再是第一次让贤时那个顾全大局、一心为国的社稷之臣了,他开始流露出结党营私、抢班夺权的私心

上军主将狐毛去世之后,如果按照徇阶提拔的思路,排名在狐毛之后的三位执政卿即上军副将狐偃、下军主将栾枝和下军副将胥臣显然都比先且居更有资格接替狐毛的职位。赵衰为什么放着这三个人不推荐,偏要推荐先且居呢?

他自己给的说法是:

“城濮之役,先且居之佐军也善,军伐有赏,善君有赏,能其官有赏。且居有三赏,不可废也。”

赵衰说先且居之前以佐军的身份参加了城濮会战,立了三份功劳,第一是在军中服役,能胜任本职工作,第二是为君上的事业带来了帮助,第三是城濮之战我军获胜,这里边儿也有先且居的贡献。

狐偃曾经说过,“吾不如衰之文也”(《国语·晋语四》)要论舌绽莲花、嘘枯吹生,连文公的首席谋士狐偃在赵衰面前都自叹弗如。

赵衰为先且居编织的这所谓“三赏”其实说的都是一件事儿:先且居是在城濮会战时立过战功的人把一份儿功劳套了三副“马甲”端上来请赏,赵衰对先且居的粉饰难免让人不堪、不耻。

那先且居在城濮又立过什么战功呢?还好秉笔直书的史官为我们留下了与赵衰质证的依据。

《左传》载:

己巳,晋师陈于莘北,胥臣以下军之佐当陈、蔡。子玉以若敖之六卒将中军,曰:“今日必无晋矣。”子西将左,子上将右。胥臣蒙马以虎皮,先犯陈、蔡。陈、蔡奔,楚右师溃。狐毛设二旆而退之。栾枝使舆曳柴而伪遁,楚师驰之,原轸、郄溱以中军公族横击之。狐毛、狐偃以上军夹攻子西,楚左师溃。楚师败绩。子玉收其卒而止,故不败。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传》

这是《左传》对城濮之战当日战况的详细记录,从这里我们看得到下军副将胥臣的当先冲锋,看得到下军主将栾枝的诱敌深入,也看得到上军副将狐偃的有力配合,他先且居在哪里?

若论战功,这三位父行辈的老臣子无疑都要排在先且居之前,赵衰为什么视而不见?

02

咱们不妨逐一进行分析。首先是对栾枝。赵衰之所以不再像被庐之蒐时那样礼让栾枝,多半是因为城濮战胜后楚国施予晋国的外部压力已经大大减轻,流亡功臣不再需要与居守旧族连手应对外部威胁了,所以他们转而在政治上打压后者。

晋国政坛的这一点风向转变,最明显的证据是被庐之蒐时授任的两位居守旧族即中军副将郄溱和下军主将栾枝,他们俩在原任职务上一直干到去世,却从未获得哪怕一次晋升,倒是流亡功臣先轸、赵衰、胥臣等人纷纷升迁了。

至于为什么不推荐狐偃接任中军主将,那是因为此时的狐偃已经病入膏肓,没过多久他也去世了。可狐偃不济事了,他的儿子狐射姑还在呢。

赵衰为什么不推荐狐氏家族的晚辈狐射姑接任先伯父狐毛的上军主将一职,而要舍近求远,推举先氏家族的后生先且居呢?

我想,这是因为以中军元帅的身份指挥晋军取得城濮大捷的先轸挟战胜之功,风头正劲,这当口儿他在晋国政坛的能量之大可谓一时无两。

原本能抗衡先轸的人只有抢走了城濮首功的狐偃。可眼看着狐偃灯枯油尽,狐氏家族势力的急剧萎缩已成必然,赵衰想要大树底下乘凉,不傍着先轸他还能傍着谁呢?胥臣吗?他区区一个下军副将,哪儿有那么大能耐罩得住赵衰。

把上军主将的位置当作人情卖给先轸、先且居父子,这是赵衰对先氏家族的利益输送。

但赵衰可不做亏本儿买卖。再一次辞让卿命,让赵衰在晋文公心目中“谦逊”的人设已经臻于完美,因此不久后,心怀歉疚的晋文公再度于清原举行大蒐礼,扩编六卿为十卿,第一个就提拔赵衰坐到了新增四卿中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