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太和养老网
热词老年艺术  助老机构  养老系统  

中心区域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全国城市养老院目录 全国县市养老院汇总目录 太和AI作品展 太和养老艺术网AI作品展示

如何评价陶渊明的归隐?我想去归隐,这样做算是不孝

 

2023/7/7 18:28:54 ('互联网')

本文目录

如何评价陶渊明的归隐

陶渊明及其所选择的生活道路,就本人所知,自古及今,都是称誉有加、众口一词,没有看到过某人某篇文字中,有非议的言论。

对其弃官而去,归去来兮,躬耕南亩,诗酒自娱的生活,有不同看法者,大约是当今的一些青年朋友。且尚未见专文专著予以论述,只能是言人人殊,见解不同而已。

在我看来,出现不同看法,是对陶渊明所生活的时代及对其人其事不甚了解的缘故。

东汉末年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极端黑暗。就某些方面和局部而言,更有甚于“春秋无义战”的春秋战国时代。

那个时期,不仅有汉民族的内斗,战争频仍。更可怕的是由于汉民族统治集团内部的腐败,引起的外部入侵。北方异族政权频繁更迭,造成了历史上罕见的残酷现象。“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王粲《七哀诗三首》其一),到处是野蛮的屠杀。

在当时,出现了一些骇人听闻的残酷人物,发生了一些令人发指的历史事件,读书人死于刀下的比比皆是。如曹魏时期“建安七子”中的孔融,还有杨修、丁仪等。死于晋时最有名的人物就有嵇康、张华、陆云、陆机、潘岳等。

读书人要保全性命,在当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一种人生的策略。稍有不慎,就会人头落地。于是许多人开始学佛、谈玄,“建安七子”和“竹林七贤”的出现,不是偶然的。

陶渊明生于东晋废帝太和四年(369),卒于刘宋文帝元嘉四年(427)。故里在寻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其曾祖父陶侃,为东晋重臣,曾任侍中、太尉,都督八州诸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进赠大司马,卒谥桓。祖父陶茂为武昌太守,父亲也曾出仕。大概到渊明父辈时,家道衰落,每下愈况。

渊明少年时代,“游好在六经”,深受儒家思想熏陶,孕育出“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饮酒》其十六)的远大抱负。

同时,他又受魏晋玄学崇尚自然的哲学思想及隐逸之风的影响,自称“少无世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其一)。

这些思想基础,影响了陶渊明的一生,对他的人格、个性以及生活方式和诗文风格的形成,均有很大关系。

陶渊明于二十八岁时,初任江州祭酒,以后又历任桓玄幕僚、刘裕镇军参军、刘敬宣建威参军,最后为彭泽令。在彭泽令上仅八十余天,即赋《归去来兮辞》挂冠归隐田园。

前后十三年,数次仕隐,长则几年,短则数月。其忽仕忽隐的原因,大致有三点:

  • 一是家贫,出仕为生活所迫。
  • 二是与当时的政治局面有关。渊明也有“猛志逸四海”的抱负和济时救世的夙愿。
  • 三是个性与社会的冲突。当官太难了,“要做老爷,先当孙子”。活得越本色,曲意奉承越艰难。他看透了官场,也看透了自已。况且现实又充满血雨腥风,“田园将芜胡不归”!

陶渊明选择了不入“伙”,不扎堆,他没有和任何一群知识分子朋友长期待在一起。他在自保的过程中,大多采取自我安慰的方法。他不谈玄,不入佛,不佯狂,不颓废,不食散,不闹怪,尤其是不入“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实在是最明智的选择。

他归隐田园,开荒种地,饮酒作诗,使他赢得了喘息的空间,有了表达自己的机会。

他在独往独来的状态中活了下来,还留下了一百多篇字字珠玑的优秀诗文。

他在逃离中完成了自己,有尊严地活着,成了魏晋之际一个活生生的标本!

他是苏东坡最为崇拜的人,提到他,东坡永远是学生的口吻:“渊明吾师”,“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

他的每一首诗,东坡在晚年的贬谪生活中都唱和了,并要弟弟苏辙给这些诗写一篇序言。他对苏辙说:“然吾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人,实有感焉。”

苏东坡觉得自己与陶渊明的为人也颇为相似。东坡先生评价他说:“渊明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饥则扣门而乞食,饱则鸡黍以延客。古今贤之,贵其真也。”

中国历史上有过无数隐士,但像陶渊明这样长期躬耕,坚持己志而终老者,绝无仅有。

我想去归隐,这样做算是不孝吗

如果你是一位长者,少小离家,且年过花甲,在各种条件允许的前提下,远离都市,归隐故土,去享受大自然的清静与悠闲,的确是一个不错的养老去处。

相反,年纪轻轻,则看破红尘,见到困难就让路,为逃避一切选择‘’归隐‘’…这种行为,一是自私;二是对家人不负责任,大逆不道,言重一点,有遗弃之嫌。

孙武为何在吴国强大后选择归隐,孙子兵法又是如何面世的

古人所追求的是立功、立言、立德。孙武辛苦的以兵法上位,训练出强军。然后以3万吴军千里歼灭25万楚军,威震天下之时,孙武却似乎看破红尘,突然急流勇退,选择了归隐山林。

对于孙武的归隐原因,历来众说纷纭,总结起来大概是这几项。

1,打完伐楚大战,吴国已经很疲惫。孙武认为吴国需要休养生息,反对继续对外用兵。

春秋首位霸主齐国,背靠产马地燕国、有鱼盐之利、有大片农耕发达的地区。齐国的富裕、人口规模、土地面积,都远超吴国。以齐桓公、管仲的雄才大略,举倾国之力也只训练了3万常规军。

吴国地处偏僻的南方,交通不便,贸易几乎是零,工、农业的规模也很小,也不产马匹。训练军队的钱粮、购买拉战车的马匹,是一笔巨大的开支。打造战车、兵器、盔甲的原材料同样需要购买。以吴国的财力,想要和齐国一样训练3万强军,并要这3万大军以脱产的状态,常年训练、备战,绝对是竭泽而渔。

对吴国伤害最大的,是拉走3万壮丁后。整个社会上除了官吏、地方上的维稳驻军,几乎只剩下妇幼老弱。没有劳力,经济几乎陷入停滞状态。

吴国以倾国之力,出动3万大军,先是南征越国,然后伐楚。接着,吴国又经历夫概的反叛,越国的入侵。

等孙武指挥吴军回到吴国,平定内乱、驱逐越军后,吴国的经济已经千疮百孔了。

孙武不是野心家,他是军事家,军事家是要讲究仁慈的。孙武在他的《孙子兵法》中提出,将军应当具备“智、信、仁、勇、严”五大素质。

对自己有严格要求的孙武,是不会不顾吴国人民的惨况而穷兵黩武的。然而夫差要继续进行称霸战争,为了反对夫差,孙武便飘然而去。

2,孙武独具慧眼,看出来夫差不是“仁厚”之君。效忠夫差,就难得善终,于是孙武萌生了退意。

孙武隐退前,找到好友伍子胥,告诉他夫差不可久侍,希望能够一起归隐。伍子胥不信,坚决要创立更大的功业。

孙武见说服不了伍子胥,只好独自归隐山林,逍遥去了。后来,伍子胥果然死于夫差之手。

3,孙武的家国情怀在起作用,不愿与祖国之齐国作战、更不愿与同族作战。

吴国已经攻破楚国,楚国已经不具备威胁性。越国的国力弱小,远不能与吴国相比。所以下一步,吴国的主要作战目标是齐国。

孙武的远祖是陈国公子陈完,陈完到齐国后,繁衍出巨大的田氏家族。后来,田氏的田书因为战功,被齐王赐姓孙。于是,田书改成了孙书,也有了孙这个姓氏。孙书,也就是后来孙武的爷爷。

孙书的后人,是纯粹的将门。孙武就是在家学的熏陶下,才成为一代兵圣的。孙武的家族,有很多人在军中做将领。孙氏将领、田氏将领加起来,占了齐军很大的比例。

孙武如果领军伐齐,难免要与同族的田氏、孙氏刀兵相见。孙武不愿见到同族血撒沙场,只好归隐了。

这三个原因,是比较主流的说法。因为年代久远的关系,流传下来的资料很少,确切的原因已经不可考证了。

不过,事情皆有利弊两面。孙武模糊的归隐,反而增加了他的神秘感。也让我们在读《孙子兵法》的时候,更觉得孙武的深不可测。(本文原创,图片源于网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版权声明:

---------------------------------------------------------------


所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8148044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养老资讯
助老机构介绍
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推荐养老院

您希望养老院位于
  • 不限
  • 东城
  • 西城
  • 崇文
  • 宣武
  • 朝阳
  • 丰台
  • 石景山
  • 海淀
  • 门头沟
  • 房山
  • 通州
  • 顺义
  • 昌平
  • 大兴
  • 怀柔
  • 平谷
  • 延庆
  • 密云
您希望的价格范围
  • 不限
  • 500以下
  • 500-1000
  • 1000-2000
  • 2000-3000
  • 3000-5000
  • 5000以上
老人的情况是
  • 不限
  • 自理
  • 半自理
  • 全护理
  • 特护

姓名

年龄

电话

全国城市养老院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0-2022 京ICP备18035644号-3 北京太和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