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问题(如何看待大学生毕业的就业问题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如何看待大学生毕业的就业问题

我儿子刚读到大三的时候,朋友给我说:赶紧让你家公子准备考公考编,早做准备早好。

可惜,我家公子不听话啊,磨磨蹭蹭到了大四,要不是补考,可能连毕业证也拿不到。唉,不说了,说多全是泪。

问题是,人家还不知道自己属于“差生”,秋招也不参加,非要一门心思考研,跟我们讲考研之后他的前景如何辉煌。我们有什么办法?总不能绑着他吧。结果,一次考研差了好几十分,我们花了几万块钱给他报补习班,二战还是不到线。这次,终于死心了,跟我们说过了正月就出去工作。

现在的工作既好找,又不好找。说好找,是因为只要你自己努力,总能养活自己,而且随着企业越来越规范,不像过去那样总是拖欠工资,也不用担心不交社保。说不好找,是说所谓“编制”真不好找,好的企业很难进,好进的企业都不太好。

比如我曾经想过让他进我现在的单位,虽然夕阳没落,好歹每个月也有几千块钱发着。可是,,人家看不上啊!

我那个朋友,虽然他总说姑娘多优秀,其实我早知道他姑娘只上了个三本,后来花钱出国买了个一年的水硕。问题是,不管水不水,人家肯定是“硕”啊。回来后,想方设法弄去了一个单位,属于正式有“编制”的,月收入两三千。我曾经戏称,如果没有升职的机会,这辈子都不可能挣出她的学费来。

说到底,现在多数人都非常看重“编制”,咱也不知道编制到底有多香,可能咱不是编制的受益者吧。

唉,说多都是泪,赶紧去就业网看看,不能要我家公子在家啃老了。

2020届的大学生,该怎么应对就业问题呢

据不完全统计2020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将达到874万人,同比增加40万。那么今年的就业状况会如何呢?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2019年1-10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1%.也就是说,按最低保守数字,现在每100个就业人口中,就有超过5个人没有工作。

2020年相信这个数据可能会更高,因此今年的毕业生,他们面临着以下的难题:

一、面临僧多粥少的局面

今年高校应届毕业生总共874万人,相比2019年增加了40万人,还不包括之前没有顺利考研考公上岸的人,这个人数可能会将近900万。

所以在就业机会没有明显增加的前提下,今年的毕业生,普遍上就业压力比较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司长王辉表示,预计今年上半年就业形势更加复杂严峻。

二、企业面临自身难保局面

今年的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许多企业措手不及。比如2月17日,乂学教育创始人栗浩洋在其朋友圈中发文表示:“下决心做坏人,全员3.5折工资5个月,最核心高管零工资,一月统一半折。”

前不久,知名IT培训机构“兄弟连教育”创始人发表《致兄弟连全体学员、员工、股东的一封信》,表示因受疫情影响,即日起,兄弟连北京校区停止招生,员工全部遣散。

还有北京K歌之王宣布:与全部员工、200多名员工解除劳动合同。如果有30%的员工不同意,公司将进入破产清算的结果。

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下,今年暑假毕业生找工作的难度,相比以往,是雪上加霜。

三、眼高手低

大学生找工作的时候,往往会出现差的看不上,好的又够不着的尴尬局面。因为他们年轻气盛,独生子女,而且家庭经济条件不错,因此往往会对工作单位比较挑剔,也不想委屈自己,所以导致他们一言不合就跳槽,或者是炒老板鱿鱼。

四、困境中的机会

“ 危机”一词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分开解释就是既有危险又有机会,目前受疫情影响比较大的职业有以下这些:地产、银行、旅游、电影、制造、餐饮、零售、出口、交通运输和原油及大宗商品。

但是这场疫情却给另外一些职业带来了商机,看看有没你感兴趣的:

在线教育、医生、心理咨询师、健身、保健、人工智能及数据分析、远程办公及视频处理、快递外卖、无人零售机器人、公共事务管理、自媒体短视频、直播及VR/AR,线上娱乐

总之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相关的专业,不但不受影响,反而还迎来了新的商机。

五、教育部保驾护航

虽然目前各类高校毕业生现场招聘活动已经暂停,教育部将大力推进网上就业服务,教育部就业平台将联系省级就业平台、高校就业网和社会招聘网站,组建就业大市场,共享岗位信息,共同开展网上就业服务。

对离校时未落实工作单位的高校毕业生可按规定将户口、档案在学校保留两年,待落实工作单位后再及时办理就业手续。

有教育部的这两个保障措施,相信大学生们可以不用太担心,等疫情过去后,慢慢找工作。

现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主要出在企业、学生,还是大学教育

谢邀。

目前普遍存在一个“矛盾”的现象——大学生就业难和企业招工难,这种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站在企业的角度讲,企业希望招到有工作经验、专业对口、综合素质高的应聘者,最好是能经过短期培训或不经过培训就能直接上岗的熟练工人。对于企业来讲,培训新职工尤其是毫无经验的新手,不仅耗费时间,而且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这是许多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比较顾虑的一个因素。对于有培训意向的企业来说,最大的顾虑是职工的稳定性。刚毕业的大学生很多是将第一份工作作为“跳板”的,前三年换三五个工作已经不是个案。企业耗时耗资培训完之后,职工干不了几个月就辞职或者跳槽,对企业来说是很大的损失,而且还会影响职工队伍的稳定性,打乱生产进程和计划。因此,企业宁可提高薪酬招收熟练工或者高薪“挖人”,也不愿低薪招聘应届毕业生。

站在学生的角度讲,中小企业离自己预期有很大差距,心目中的工作单位如同影视里出现的样子,高端、大气、上档次,轻轻松松月薪上万,帅哥美女如云,但是现实中的中小企业或同级别的单位是如此low,即使在这里混口饭吃也不好意思和同学说。我有一个朋友的孩子今年上大四,在威海一家大型医疗器械企业实习,问他的工作意向,自称至少不在这家企业工作,档次太低。实际这在当地是数一数二的企业,而且因为专业性强,正式招工最低要求硕士毕业,有两年工作经验。

站在大学教育角度讲,学术型和应用型大学比例不协调,很多高校以“学术型”为荣,忽视或歧视“应用型”。2014年教育部筹备高校转型改革,要将国家普通高等院校1200所学校中的600所地方本科高校实行转型,趋向于应用技术型和职业教育型。目前有1000多所非“211”地方本科院校中,特别是近20年内新建院校,办学定位与重点大学没有差别,同质化严重,面临就业率低、专业对口率低、就业质量低的生存窘状。但是迄今为止,绝大多数院校没有启动转型计划,宁可面临生存问题,也不愿丢掉“学术型”的“光环”。同样,在中学阶段,普通学籍和职业学籍之间也存在“高低贵贱”之分。

改善就业难和招工难的“双难”境况单独依赖哪一方也不会成功,这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从教育体制、办学方向、就业导向、政策保障等多方面入手,既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也要有缜密科学的设计,更要有思想观念的蜕变。

大学生毕业后就业的最大障碍是什么你怎么看

大学生的择业观念虽然在总体上是倾向于务实化与理性化,但由于处于择业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