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笔从戎是什么意思(“弃笔从心,拾笔从善”这句话说明什么话题或者道理呢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弃笔从心,拾笔从善”这句话说明什么话题或者道理呢

谢谢题主邀请。

弃笔从戎我听过,就是放下笔子去当兵,做个能文能武的能人。
而弃笔从心。有点叫我不舎,特别是握了几十年的笔要放下真的有点难啊!要么我理解弃笔后,去多读多看一些 好营养的鸡汤文章,从而使内心没有波澜,安静如水,这样子是一定要到了退休年龄的人才可以并觉得挺很好的!

拾笔从善。我理解,但凡执笔的人,都必须有一颗善良的心,不用笔杆害人、屈人、整人。写作的作品文章都要导人入正途的,献出点爱心,世界就会美好无限了呀。

不知我如此的领会和理解,有道理吗?

答题完成,谢谢!(*°∀°)3

“弃笔从戎”是什么意思

意思:文人弃文就武。作谓语、定语。

成语出处:南朝范晔《后汉书·班超传》

原文: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王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久之,显宗问固:“卿弟安在?”固对:“为官写书,受直以养老母。”帝乃除超为兰台令史。

白话译文:

班超,字仲升,扶风郡平陵县人,是徐县县令班彪的小儿子。他为人很有志向,不拘小节,但品德很好,在家中每每从事辛勤劳苦的粗活,一点不感到难为情。班超很有口才,广泛阅览了许多书籍。

汉明帝永平五年,班超的哥哥班固受朝廷征召前往担任校书郎,他便和母亲一起随从哥哥来到洛阳。因为家中贫寒,他常常受官府所雇以抄书来谋生糊口,天长日久,非常辛苦。

他曾经停止工作,将笔扔置一旁叹息道:“身为大丈夫,虽没有什么突出的计谋才略,总应该学学在国外建功立业的傅介子和张骞,以封侯晋爵,怎么能够老是干这笔墨营生呢?”周围的同事们听了这话都笑他。班超便说道:“凡夫俗子又怎能理解志士仁人的襟怀呢?”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