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内战时间(20世纪世界上发生过多少起战争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20世纪世界上发生过多少起战争

日俄战争1904-1905
意土战争1911-1912
巴尔干战争1912-1913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
波苏战争1920
阿比西尼亚战争1935-1936
西班牙内战1936-1939
中日战争1937-1938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
印度支那战争1946-1954
阿以战争1948,1956,1967,1973
朝鲜战争1950-1953
阿尔及利亚战争1954-1962
越战1964-1975
阿富汗战争1979-1989
英阿战争1982
海湾战争1991
非洲角战争1991-1994
科索沃战争1992-2000
20世纪是人类有记载的历史上最杀人不眨眼的世纪。战争所造成的或者与战争有关的死亡总人数估计为1.87亿,相当于1913年世界人口的10%以上。如果算作是从1914年开始,这是一个战争几乎不间断的世纪,其中某地没有发生有组织的武装冲突的时期很少也很短暂。占据世纪主导地位的是世界大战:即国家或国家联盟之间的战争。
从1914年到1945年的时期可以被看作一场单一的“30年战争”,仅仅被20年代的一段间歇所打断——在日本人于1922年最终从苏联远东撤退和1931年对满洲的进攻之间的时期。几乎紧随其后的是大约40年的冷战,这一时期符合霍布斯的战争定义,即其“不是仅仅包括战斗或者战争行为,而且包括一段时间,其中通过战斗来进行斗争的意志得到了充分的表达。”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是,从冷战结束以来,美军在世界各地所参与的行动在多大程度上构成了这个世界大战时代的延续。然而毫无疑义的是,20世纪90年代充满了欧洲、非洲和西亚及东亚的正式与非正式的军事冲突。世界整体来说从1914年以来一直没有和平,现在也是一样。
尽管如此,这个世纪不能被笼统地来对待,不论是从年代上还是从地理上来说。按照年代顺序,它分为三个阶段:以德国为中心的世界大战时代(1914年到1945年)、两个超级大国对峙的时代(1945年到1989年)和传统的国际实力体系终结以来的时代。我将把这些时期称为第一、第二和第三时期。从地理上讲,军事行动的影响一直是十分不匀称的。除了一个例外(1932年到1935年的查科战争),西半球(美洲)在20世纪里没有重大的国家间战争(与内战相区分)。敌人的军事行动很少触及这些领土:因此,9月11日世界贸易中心和五角大楼被炸才令人震惊。
从1945年以来,国家间的战争也从欧洲消失了,而在此之前,欧洲曾经是主要的战场地区。虽然在第三时期里,战争回到了东南欧,但是在该大陆的其余地方,它却看来不大可能重演。另一方面,在第二时期,与全球对峙并不一定毫无联系的国家间战争仍然在中东和南亚肆虐,直接产生于这场全球对峙的主要战争在东亚和东南亚(韩国和印度支那)发生。与此同时,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等地区在第一时期里受战争影响比较少(埃塞俄比亚除外,它迟迟地于1935到1936年遭受意大利的殖民征服),在第二时期成为武装冲突的战场,并在第三时期目睹了尸横遍野和水深火热。

为什么有人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在1931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9.1-1945.8.15)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所进行的规模最大,伤亡最惨重,破坏性最大的全球性战争。一般认为战争从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开始,到1945年9月2日日本向同盟国投降而告结束。
然而,从战争的进程来看,战争的起点却有可能靠前。
战争的原因是由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的兴起而造成的。
1922年10月30日右翼政客本尼托·墨索里尼(Benito Mussolini)以及他所领导的法西斯党组成了意大利政府。
1933年1月30日,魏玛共和国年迈的总统兴登堡元帅(Paul von Hindenburg)正式任命阿道夫·希特勒为共和国总理(Reichskanzler)。
1930年代开始,,“军部”作为日本军事力量的司令部被赋予比以前更多的权力。
这三个新兴的法西斯政权在其建政初期发动了一系列对较弱国家的侵略战争:
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日本)
1935年10月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意大利)
1936年的西班牙内战(德、意)
有些人主张将这些不是直接针对西方传统大国(如英、法、美)的、法西斯建立初期的侵略战争也算作第二次世界大战。
在这三次前期战争中,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最早。因此有人建议把1931年算作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点,更有些中国人建议把1931年算作抗日战争的起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简介 (100字左右)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是以德意志第三帝国、日本帝国、意大利王国三个法西斯轴心国和匈牙利王国、罗马尼亚王国、保加利亚王国等仆从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

拓展资料:

  • 战争范围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5万多亿美元付诸东流,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世界战争。

  • 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以美国、苏联、英国、中华民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与进步而告终。

  • 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这次战争带动了航空技术、原子能、重炮等领域的发展与进步。

  • 日本侵华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中国东北,从而在世界东方形成第一个战争策源地。之后中国政府向国联求助,却并未得到国联的积极回应。当时西方大国普遍奉行绥靖政策,意图通过纵容法西斯的行径来换取暂时的和平,由此日本得以自行其是。这场事变打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二战已经浮现。

  • 1937年7月7日,日本挑起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进一步加剧了国际形势的紧张态势。

  • 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1929年,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严重冲击了意大利,墨索里尼断定领土扩张是减轻国内经济压力所必需的办法,进而走向了扩张的道路。首先,他希望先吞并埃塞俄比亚,但想达到目的,必先得到英、法默许。英、法最终对意大利的行为采取绥靖政策,墨索里尼认为时机已成熟,便于1935年10月3日,发动了侵略战争,在经过7个月的抵抗之后,因西方国家的出卖和两国实力差距过大,埃塞俄比亚寡不敌众,最终沦陷。这次战争进一步暴露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软弱无能,助长了法西斯的嚣张气焰。

  • 西班牙内战

    西班牙内战(1936年7月17日——1939年4月1日),是在西班牙第二共和国发生的一场内战,由共和国总统曼努埃尔·阿扎尼亚的共和政府军与人民阵线左翼联盟对抗以弗朗西斯科·佛朗哥为中心的西班牙国民军和长枪党等右翼集团;反法西斯的人民阵线和共和政府有苏联和墨西哥的援助,而佛朗哥的国民军则有纳粹德国、意大利王国和葡萄牙的支持,最终亲法西斯的佛朗哥势力获得胜利,重新在西班牙复辟帝制。因为西班牙意识形态的冲突和轴心国集团与共产势力的代理战争,使西班牙内战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的前奏。

  • 慕尼黑阴谋

    1938年3月,德意志第三帝国并吞了奥地利。接着,希特勒以保护捷克斯洛伐克境内德意志少数民族的利益为借口,对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领土要求。面对德意志第三帝国法西斯的咄咄逼人的侵略,英法两国以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并与希特勒达成协议,希望把德意志第三帝国的侵略矛头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