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预感未来5年国产汽车会像手机一样弯道超车,大家怎么看?未来飞机可以取代汽车
发布时间: 2023-07-17

本文目录

我有预感未来5年国产汽车会像手机一样弯道超车,大家怎么看

中国因为工业制造发展晚,所以好像原来很多东西造得不如欧美国家。但是发展势头非常迅速。

我小时候,黑白电器都是国外的好,什么夏普,三洋,索尼,都被洋货垄断,但是现在大多数都买国产货,小米,tcl,海信等等,外国货基本没有多少份额了。

中国人最擅长就是把已掌握的技术做成白菜价,因为我们国家人多,应用广泛,就跟团购一样,生产成本也低很多,所以让欧美国家很害怕。

手机是最近几年才开始突破的,原来都买苹果,三星,诺基亚,摩托罗拉,现在小米,华为,vovo等等国产品牌打得他们难以立足。

从模仿到自主研发,是一条日本韩国走过最便捷的路。

至于汽车,号称工业制造的皇冠。也是日本工业制造皇冠上的明珠,花中之花。在能源转新能源的关键节点,中国是有可能实现弯道超车的。

奔驰宝马丰田发展多年燃油车,对于燃油车的制造研发已经控制住了世界格局,想要超越很难。未来的汽车肯定属于新能源和自动驾驶,国家正在引导发展,争取实现超越。韩国车已经快打趴下了,韩国的电子技术和制造差日本一个等级,在现在的竞争格局下可能会遇到大麻烦了。下一个目标就是日本,

小鹏,蔚来,比亚迪,车已经生产出来了,我开过,很不错的车,未来的车就是个电子产品,可以行驶的电脑,5G上来后,自动驾驶和云将让汽车变成一个新的生活方式。

小鹏汽车定位很绝,就是迭代的电子产品,价格性能跟手机一样,价格也不贵,还不断升级。用中国这么大的人口基数跑数据,迭代能力会跟强。自动驾驶也是,中国的5G有华为坐底,加上海量数据,中国应该是自动驾驶最厉害的国家。

为什么红旗最近很猛?我感觉是国家战略。因为中国有高端血统的车只有红旗,只有红旗立起来了,中国车在高端才能立住脚。

所以,中国汽车值得期待!



未来飞机可以取代汽车吗

想要飞机取代汽车肯定是不现实的,机场占地面积、运营成本这些不用算也知道不可能满足绝大

部分人的日产出行需求。

当然题主可能是在说飞机与汽车的结合体——飞行汽车。

我们重点说说飞行汽车。

其实飞行汽车这种产品在1917年的时候就被发明出来了,当时工程师格·寇蒂斯制造了一款翼展长达12.2米的铝制飞行汽车Curtiss Autoplane,现在看这种汽车完全就是个大玩具,毫无实用性。

往后一些年,也有很多人在跟进这个项目。

比如1921年法国工程师雷内·唐皮耶设计了一款名为“TampierRoadable”的飞行汽车(其实很接近传统飞机了),不过它只能以很低的高度飞行,并且没多久就落地了。

比较接近现代飞行汽车模式的,是别克汽车工程师利兰德·布莱恩在1953年设计的Bryan Autoplane飞行汽车,它采用了可折叠式尾翼。

2009年,Terrafugia推出了概念车型Transition,这款飞行汽车最大的优点是只需30米助跑,降落时需要10米长的跑道,是比较理想的飞行汽车产品。

这家企业后来被吉利汽车收购,并已经开启预售,售价高达200万元人民币,可实现空中续航640km,最高时速160km/h,机翼可折叠、可自动飞行等。

不过这款飞行汽车传言要到5年后才能实现量产交付,到底有多强的表现还不得而知。而且飞行汽车还有很多使用要求,想要取代传统汽车显然是不现实的。

比如拿国外已经有明文规定的来说,飞行汽车因为是航空器,想要驾驶它必须获得FAA认证才行,只有获得特定执照的人员才能驾驶。

可以预见,未来飞行汽车是一个不错的通行工具,可能会优先作为旅游观光使用,适合那些有固定大场地的企事业单位使用,但对于个人来说,这种产品还是太昂贵,想要大范围取代传统汽车不可能。

电动汽车未来会如何发展

作为电动汽车的重度用户,同时工作范围也覆盖新能源汽车领域,可以说说这个话题。先说观点:

1、电动汽车会成为未来汽车的主流;

2、锂动力电池汽车在中国会成为电动汽车的主流;

3、电动汽车将向长续航、智能化、互联化发展。

下面分别论述:

1、电动汽车会成为未来汽车的主流。

人类的工业化历程,经历了蒸汽时代、内燃机时代、电气化时代,现在仍处于电气化时代的后半段,最终目标是社会的全电化。电能替代化石燃料作为动力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必然趋势:首先在铁路运输中,电气机车取代了内燃机车;然后是在无人机领域,电动机代替了内燃机;然后是在汽车领域,同时也在舰船领域;载人航空领域受能量密度和特殊的驱动方式限制,未必会全电化。

电机相对内燃机的优势,从无人机的变迁即可见一斑。以往的航模用内燃机作动力,操控极其复杂和高难度,需要操作者有相当的技巧和经验,此外还难以小型化,因此航模难以大规模普及;而自从电驱的多旋翼无人机出现后,操控变得相当的简单,为什么呢?因为飞控电脑可以对每部电机进行每秒上百次的参数调整,而在内燃机上这是不可能的。同时电驱使得无人机可以小型化(微型电机可以越做越小)。因此,无人机才迅速成为一大产业。

船舶的全电推进也是一个趋势。首先从军舰开始,我国的055万吨大驱采用的即是全电推进。燃气轮机发电,再驱动电机推动螺旋浆,同时为电磁炮、激光武器、相控阵雷达等等耗电巨大的作战系统提供电能。这带来的好处是:简化了复杂的机械传动和变速机构;噪声大大减小;功率调整更为灵活,等等。

从汽车来说,电动车相对传统油车的优势还是相当明显,并且会越来越强化:

1)机械结构大大简化,无需复杂的变速箱及传动机构,以往越野车上复杂的差速锁等机械和电子装置未来也不需要了,未来采用轮毂电机轻松解决,甚至车子可以原地掉头;

2)维修保养简化,没有化学燃烧过程,没有复杂机械结构,自然维修保养要简单得多;

3)更环保:这个问题有些声音有质疑,认为从电动车的全生命周期来说,并不环保,一个观点是电动车所用的电网的电主要还是来源于煤电;另一个观点是锂电池生产和报废时产生的环境问题也很大。我认为这两个观点都是静止的观点:2017年我国煤电的占比已经仅占60%,并且未来随着风电、光电成本的持续降低,煤电占比还会持续降低;而锂电池的生产报废随着产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总会得到妥善解决。而油车的尾气排放是PM2.5的最主要来源,这个问题则是无解的。

2、锂动力电池汽车将是中国电动车的主流。

从技术角度看,其实氢燃料电池汽车也已经比较成熟,并且拥有更远的续航能力、更环保等优势,当然目前相对于锂电的成本更高一些。但从国家战略看,基于锂电池的纯电汽车才会是我国的主流。为什么?因为氢燃料电池汽车是日本主推的技术路线。日本要建“氢能社会”,将氢作为社会能源的主要载体。氢燃料电池汽车的主要专利也都掌握在日本企业手里,中国已经没有弯道超车的机会了,而且还会受制于人,虽然现在日企愿意免费开放专利,但请君入瓮之后说不定就是关门打狗。日本不走锂电池路线,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日本没掌握锂矿资源,这东西又不能像煤炭、稀土一样囤积起来沉到海底去。中国不一样,地大物博,锂矿资源丰富,是亚洲唯一“富锂”的国家。请看下表:注意美国和日本的储量,是不是发现了什么?所以,中国电动车将以锂电为主,也就毫无悬念了。

3、电动汽车将向长续航、智能化、互联化发展。

<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