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曹爽不那么作死,政治上没那么愚昧,司马懿还会发动政变吗?缺乏根基的汉文帝为何没变成西汉诛吕功臣们的傀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假如曹爽不那么作死,政治上没那么愚昧,司马懿还会发动政变吗

表面上看是曹爽作死导致司马懿发动政变,其根源是整个士族阶层对曹爽的抛弃,而司马懿只是顺势而为的结果罢了。

因此,曹爽所谓的不作死就是搞好和士族阶层的关系,给予他们更好的政治利益,和他们的利益牢牢的捆绑在一起,从而获得士族阶层的支持,那么司马懿就没有机会发动政变,即使发动政变,也没有什么胜算了。

那么曹爽也不至于失败而死了。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一起细细的推敲一番。

首先,曹魏的统治基础到底是什么呢?

任何统治都有基础,比如刘邦立国是以沛县老乡为基础,然后团结了一大帮勋贵集团作为班底,从而形成了最初的汉帝国。刘邦后来即使屠杀功臣,也是在汉帝国相对比较稳定,有了新的统治基础,如刘氏宗族的基础上,刘邦才对一部分勋贵集团下手,将他们铲除,从而确保汉帝国的统治基础更加稳固。

那么曹魏立国的基础是什么呢?最初打天下的曹操依靠的世夏侯和曹氏宗室,还有谯县老乡,再就是一帮不得袁绍欢心的士族阶层。再后来曹操利用天子的名义招了一大帮对恢复汉室还有幻想的文人志士,从而开创了曹魏。

到了曹操后期,处于进一步巩固曹魏的需要,曹操抛弃了那些对汉室还抱有幻想的文人志士,比如荀彧,还有孔融等等,这些人是通过一些列的措施,还有案件的方式来清除的,从而极大保证了曹魏政权的稳定性,这个时候的曹魏政权,除了夏侯和曹氏宗室外,很多一部分是来自底层的庶族,他们渴望功名,希望脱离自身阶层的限制,因此极力的拥护曹魏。

到了曹操去世,曹丕打算立国的时候,单凭夏侯和曹氏宗室以及庶族不足获得足够的支持力,毕竟庶族人士的力量太小,不具有连续提供人才的实力,这就需要扩大统治集团的基础,于是曹丕就任用陈群实行了九品中正制,从制度上向士族阶层倾斜,确保了士族阶层在政治权力上的优先权,从而确保了士族阶层对曹魏立国的拥护。

因此,曹魏立国的基础就从夏侯和曹氏宗室联盟,扩展到士族阶层的联合,基础获得了极大的扩展,从而让曹魏政权获得了极大的稳定性,合法性也获得了承认。

其次,曹魏的统治基础到后期发生了什么变化?

曹魏立国时间为公元220年,到曹睿去世,大约过去了大约20年的时间,这二十年的时间足够让一个国家发生许多变化,这就包括经济上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人口对于古代的中国意味着实力,而曹魏立国之时,人口在经过多年的战乱之后,人口稀少,大约不到四百万,而到了公元239年前后,人口数量则增加到了五百万左右,其人口大量的增长,意味着曹魏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经济获得了发展,反馈到统治阶层上意味着统治阶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二十年的发展并没有让曹魏统治阶层中的夏侯和曹氏获得长足的进步,反而一步步削弱了其统治基础,不断的从各个权力结构中消失了。

宗室和士族的统治阶层联盟发生了异变,宗室被削弱,士族获得了增长,这让曹魏的统治基础不再稳定,这个变化危及到了曹魏的稳定性。

因此,许多有识之士对当时的皇帝曹睿提出了非常中肯的建议,高堂隆就是其中的一位。根据《三国志》高堂隆传记载:

臣观黄初之际,天兆其戒,异类之鸟,育长燕巢,口爪胸赤,此魏室之大异也,宜防鹰扬之臣於萧墙之内。可选诸王,使君国典兵,往往棋跱,镇抚皇畿,翼亮帝室。昔周之东迁,晋、郑是依,汉吕之乱,实赖朱虚,斯盖前代之明鉴。夫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咏德政,则延期过历,下有怨叹,掇录授能。由此观之,天下之天下,非独陛下之天下也。臣百疾所锺,气力稍微,辄自舆出,归还里舍,若遂沈沦,魂而有知,结草以报。

高堂隆借助天象异变,委婉的劝说皇帝要防止朝廷之内出现权臣,而解决权臣的最好办法就是扩大宗室的权力,授予他们一定的权力,从而达到制衡权臣的目的。在高堂隆看来,宗室实力太过于弱小,导致朝廷内部某些势力缺乏有效的制衡。权力如果没有制衡,必然生出异变,可惜当时的皇帝曹睿没有听从,错过了一次制衡士族的良好的机会。

从曹丕一直到曹睿的统治时期,对于宗室的限制甚至禁锢行为,极大的削弱了曹魏宗室的实力,这就为士族阶层一家独大提供了极好的机会,因此到了后期,曹魏的统治基础变得极为不稳定,严重的影响了曹魏统治的持续性。

最后,假如曹爽不那么作死,政治上没那么愚昧,司马懿还会发动政变吗?

分析了前面两个问题,回到问题的原点上来,这就很好理解曹爽为何要那么作死了,他作死的目的就是为了极力的挽救曹魏统治基础的不牢固性。既然曹魏统治出现了危机,那么就应该讲这跛脚的统治基础给补全了。

可是他开出的药方是错误的。

一方面,曹爽执政之后没有扩大宗室的实力。即使授予了部分曹氏宗室的权力,比如以曹羲为中领军,但是废除禁军五营中的中垒、中坚两营校尉,进而将这两营兵众交由曹羲直接统领。与此同时,他以曹训为武卫将军,统领禁军武卫营,曹彦为散骑常侍。这样,曹爽兄弟从名义上完全完全掌握京师禁军;并且曹爽还让他的表弟夏侯玄担任中护军,以负责总统诸将,选拔和任用军队武官。

然而,由于过去近二十年,曹氏权力旁落,即使现在突然掌握了部分关键位置,可是许多基础位置依然在士族阶层的手中,这就导致了曹爽兄弟表面掌握了京师禁军,可是实际权力依然在士族阶层手中,一旦发生政变,他们就很快倒戈成为反对曹爽的势力。

可见,曹爽即使部分的恢复了曹氏宗室的权力,却远远不足达到制衡士族势力的地步。

另外一方面,曹爽为了削弱士族势力,提拔了大量的浮华之士。所谓曹爽的作死就是任用了一大批的浮华之士如南阳的何晏、邓飏、李胜、沛国丁谧等等。这些人并无实际治国安邦的经世才干,不但没有提高和扩大曹魏的统治基础,反而将一些原本支持曹魏的士族阶层推向对立面,导致高平陵政变的时候,无一士族站在曹爽一边,这个也是曹爽投降的重要缘故。

正是由于曹魏统治基础发生了严重的裂变,曹氏宗室权力退化,实力严重被削弱,同情和支持曹爽的士族阶层倒向了以司马懿为代表倒曹爽集团,这就导致了司马懿能够顺利的击败曹爽,控制了曹魏政权。

总而言之,击败曹爽的不是司马懿,而是以司马懿为代表的士族阶层。正是在士族阶层的联合之下,曹爽试图扩大曹魏统治基础的图谋失败了,曹魏的统治阶层只剩下士族阶层一家独大,那么曹魏政权被人取代就指日可待了。

缺乏根基的汉文帝为何没变成西汉诛吕功臣们的傀儡

不玩“新官上任三把火”,是汉文帝能打开局面的关键因素。

刘邦死后,吕后掌权,吕氏一族成为汉初朝堂上最大的势力,但随着吕后去世,吕氏宗族没了依仗,因此惶惶不安,唯恐遭到清算。

于是,他们在密谋之下,计划准备改天换日,彻底夺取刘家江山,这便是“诸吕之乱”。

但最终,以周勃、陈平为首的功臣集团,同时加上刘姓宗室的配合,双方合力之下,共同消灭了吕氏外戚势力。

事后,吕氏一族无论男女老幼皆被诛杀。

而这场“诛吕行动”,最大的受益者,却是在当时很不起眼的代王刘恒,在“诸吕之乱”平定后,经周勃等人的商议,最终拥立刘恒登基,是为汉文帝。

之所以选择刘恒,除了他的年龄不大不小刚刚好之外,另外就是刘恒“听话”。

说白了,功臣集团选择刘恒,其实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准备拿他当一个“傀儡”的,毕竟当时的刘恒给人的印象是没什么能力的样子。

这样的人,掌控起来相对比较容易。

就这样,刘恒登基称帝,但让功臣集团没有想到的是,这个看起来有些无能的刘恒,却带给了他们大大的“惊喜”。

他不仅没有成为傀儡,同时还采取各种手段收回了权力,那么,汉文帝是如何摆脱功臣们的控制,从而做到了这一点的呢?

简单来说,就是扮猪吃老虎的同时,又在不动声色之间稳扎稳打。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