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以前有人称呼唐伯虎为唐解元,是什么意思啊?乡试第一名,称为“解元”,这个字,到底怎么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记得以前有人称呼唐伯虎为唐解元,是什么意思啊

解元也叫解头,明清时期科举考试乡试阶段考中第一名者称为解元,世人称呼唐伯虎为唐解元,正是因为唐伯虎28岁时参加明孝宗弘治年间的应天府乡试考中了第一名。唐伯虎在考取解元后一年进京参加会试,但因牵涉科举舞弊案而入狱,此后唐伯虎便无心再参加科考,否则以唐伯虎的才华,很有可能进士及第的。实际上按现在的话来说唐伯虎绝对算的上是一个学霸,唐伯虎在16岁时参加苏州府府试,也考取第一名。

乡试在明清时期的科举考试中是属于“省”一级的考试,通过乡试者也就是考中举人,解元就类似如今的各省高考状元,当然也有一些不同点,比如乡试一般是三年开考一次,而高考每年一次。

明代应天府也就是南京,是明朝前期的首都,后来朱棣迁都北京(顺天府)后,以南京作为留都,平常我们听到的明朝“两京一十三省”中的“两京”指的就是北京和南京,因为它们都曾是明朝的京师。

顺带说一下“解元”这个称呼的由来,乡试合格者由地方政府负责解送到京师参加考取进士的考试,“元”有“第一”的意思,这就像现在说的“元首”里面的“元”也有“第一”的意思。

乡试第一名,称为“解元”,这个字,到底怎么读

解元读音为jiè yuán。

解元指科举制度中乡试第一名,唐制,举进士者均由地方解送入京,后世相沿,乃有此名。

明清科举制度正式科举考试分为童生试、乡试、会试和殿试。

乡试为省一级考试,考试合格者为举人,第一名为解元;

会试是举人在京城参加的全国统一考试,考试合格者为贡士,第一名为会元;

殿试是由皇帝亲自主持的进士考试,分三甲第一甲三人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赐进士及第。 第二甲人数若干第一名称传胪,赐进士出身。第三甲人数最多赐同进士出身。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