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坐敬亭山李白(李白《独坐敬亭山》后两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是唯有敬亭山还是只有敬亭山
发布时间: 2023-07-17

本文目录

李白《独坐敬亭山》后两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是唯有敬亭山还是只有敬亭山

大家好,我是柳波,很高兴能回答这么有趣味的问题。那我就从三个方面来介绍一下我个人的看法

一,“只”当只有的时候,和唯有表达的意义是相同的,都代表仅有,唯一性。所以仅仅从意义上来说没有区别,诗句选用哪一个字,都不妨碍作者的准确表达。

二,

从字本身来说,并无一字俗。有的人或者会说某个字比较俗,其实搭配好前后文,安排在合适的意境,每个字都有其美好的一面。这个世界上只有俗人,没有俗字,所以,我个人觉得,每一个前人创造、总结并演绎下来的字都是值得尊敬的,不该因为自己的主观,给某些字,戴上有色眼睛。

三、

既然从意义和语言上来说,“只”和“唯”没有区别,那么考虑哪个系和你合适的时候,还有一个方面,那就是宫商和谐,合乎韵律。所以当用“只有敬亭山”的时候,在五言诗上,就形成了标准的格式,仄仄仄平平。当然用成平仄仄平平,在格律上并无大碍,但总没有标准韵律好。新韵也更完美。所以我个人觉得,只有敬亭山,更好一点。

上面只是个人的一点浅见,还请各位大师批评指正。共同学习和进步。






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与柳宗元的《江雪》哪一首更孤独

我觉得柳宗元的《江雪》比李白的《独坐敬亭山》更孤独。因为,李白独坐在敬亭山上,敬亭山上的鸟飞走了,天上的云也慢慢地离开了,但李白独坐敬亭山的时间不会是冬天,起码山上还有野草野花等等植物。可柳宗元的《江雪》山山是雪,路路皆白。飞鸟绝迹,人踪湮没。遐景苍茫,迩景孤冷。在样一幅江乡雪景图中,只有一条孤独的小船上坐着一位头戴斗笠,身披蓑衣的老人,在大雪中垂钓。这样的情景比独坐在敬亭山上李白更孤独!

相看两不厌,只(唯)有敬亭山,你们觉得“唯”更好还是“只”更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题主问末句用“唯”好还是用“只”好,个人认为(先把谦虚暂放)用“只”好。理由:诗词是语言的艺术,作者辛苦作诗当然希望有更多的受众,在不伤害表达意境的前提下,用字尽可能明白晓畅,避用生冷字,避免疙里疙瘩,这样的诗就有可能真正做到雅俗共赏。白居易的诗,老太太都听得懂,被赞扬“居长安易”,谁能说《琵琶行》不是好诗?

(再次说谦虚暂离,作诗的高手在上,我也是即兴发挥一下)

柳宗元《江雪》和李白《独坐敬亭山》相比,你觉得有什么不同

虽然都是无人之境,但每个人心中的东西流露的却不同。柳宗元的孤独仿佛与生俱来,穷其一生都有一种傲视世间一切的执著与专注。而李白的孤独,更像是经历了世间沧桑后的顿悟与淡然,慢慢修炼得来。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的孤独来得横冲直撞,不加修饰。不需细想,我们就能感觉到这份超凡脱俗的高洁与冷清。仿佛他一直在那里,喧嚣从来不属于他。但这份孤独,又空前的壮阔,不只眼前的孤寂江雪,还有这苍茫大地,都属于自己,安静就在自己心中。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这样的孤独,是历经沧桑后的顿悟。告别了“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的苦闷,告别了“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的浪漫,第七次游历宣称,才发现走遍千山万水,这片敬亭山才是自己的心头所爱。绚烂之极归于平淡,浪漫至极也归于孤寂。
读柳宗元的《江雪》,孤独中有一份来自于天地和发自于内心的磅礴大气,仿佛万物皆备于我矣;读李白的《独坐敬亭山》,孤独中有一种走遍千山万水和看遍姹紫嫣红后的自在淡然。不管是寒江雪,还是敬亭山,都有一个自由而不羁的灵魂。

请指教:李白《独坐敬亭山》为什么未押韵

请指教:李白《独坐敬亭山》为什么未押韵?

我是杨业光,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李白的《独坐敬亭山》这首诗全文如下: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这是一首首句仄起不入韵的五言绝句,到底合不合律呢?

一、 我们用检测诗词的软件检测:

1.用平水韵检测(附图1):

上图的检测依据:

①这首诗是五言绝句,且是仄起首句不押韵;

②遵守的韵书:平水韵

检测结果(平水韵):平仄存在1个问题,第13字 两 应平,存在多音字:看 不 ,请根据词意判断平仄。这首诗押平水韵十五删韵,押韵。

2.用中华新韵检测(如图2):

上图的检测依据:

①这首诗是五言绝句,且是仄起首句不押韵;

②遵守的韵书:中华新韵

检测结果(中华新韵):平仄存在1个问题,第8字 独 可平可仄,建议用仄;第13字 两 应平;存在多音字:看 不 ,请根据词意判断平仄,第8字 独 可平可仄,建议用仄,第13字 两 应平。

3.结论:通过上述两种韵书的检测,不难看出,李白的这首《独对敬亭山》虽然有不合律之处,但是押韵没有问题。

二、问题延伸与拓展

题主提这个问题,是想让大家进一步延伸拓展思考以下几点:怎么判断一首格律诗的平仄格式?写格律诗遵循哪一部韵书来押韵?不合律的诗能不能成为千古名篇?下面我来逐一解答。

1. 怎么来判断一首格律诗的平仄格式?

我们知道,古人的诗分近体诗和古体诗。近体诗亦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是相对于古体诗而言的,它在句数、字数和平仄、押韵等都有严格规定。近体诗这一叫法在中国明代就已经非常流行,例如明人董其昌《袁伯应诗集序》:“今秋,伯应(袁可立子袁枢)自睢阳寄近体诗一帙,亦以重九至,且属余序。“

近体诗种类包括绝句(五言四句、七言四句)、律诗(五言八句、七言八句)、排律(十句以上)三种,以律诗的格律为基准。(绝句的格律是半首律诗。排律则是律诗的延长)。其特征主要有三点:①每句必须平仄相间,同联的两句必须平仄相对,联与联之间必须平仄相粘,即“句内相间,联内相对,联间相粘“;②除首尾二联外,中间几联必须对仗;③一般来说,诗韵必须押平声韵,且必须是同一韵部的韵;④在一首诗中,新(中华新韵)旧韵(平水韵)必须分开,不能混用。

判断一首格律诗的平仄格式,一是看首句第二字的平仄,也就是格律诗第一句第二字,是平声字,就是平起格式,是仄声字就是仄起格式;二是看第二句的尾字,是平声,那么整首诗就押这个字的同步韵部(特例孤雁出群格,首句押邻韵,这是被允许的,古人认为首句可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