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太和养老网
热词老年艺术  助老机构  养老系统  

中心区域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全国城市养老院目录 全国县市养老院汇总目录 太和AI作品展 太和养老艺术网AI作品展示

传统文化十大国粹(中国有多少经典国粹

 

2023/7/7 1:14:49 ('互联网')

本文目录

中国有多少经典国粹

中药,针灸,京剧,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天工开物,中文,围棋,象棋,诗词歌赋,书法,武术,兵法,音乐,戏曲,皮影戏,相声,酿造,航海,天文地理等等多达一百多项。

希望专业人士回答什么是书法的雅俗

谢谢邀请:

书法的雅俗关健是历朝历代的文人与社会公认的丶各种书法为标范,让人看后感觉有灵魂好象在动、在舞丶在说什么。

不论你书法也好画也好丶诗词歌赋文章,作出来让人一看有灵有魂是活的,最关健这个“活”字用好了,就是好作品佳作品。

雅就代表活灵活现,俗就代表死气沉沉,作品要活的要动起来,不要死们象木头人似的。死板死套如行尸走肉!

中国的四大国粹是什么四大国粹是如何诞生的它们对中国传统文化起到了哪些作用

谢谢!

中国的四大国粹是:京剧,国画,中医和武术。

京剧是综合性的表演艺术,它是历史上各种戏曲艺术的集大成者。清朝时,才正式命名确立,时间虽不长,但它吸收借鉴了地方剧种的精华,并有所发明创新,在表演程式、服饰、脸谱等方面都达到了艺术高峰。

国画(包括书法)是审美表象艺术,它通过线条,色彩,意境等,对自然,人物,文字等客体进行自己审美意向的描摹。一般认为,起始于两晋,宋朝达到巅峰。

中医是国人对人体结构的认识和疾病的诊疗。起源很早,《黄帝内经》就说明了这一点。它最大的特点是用“天人合一”的观点看待人体,从总体上调整人的内部失衡问题,用自然界的树皮草根,辨证施治,具有神奇的疗效。

武术是中国人强身健体,自卫御敌本领。在冷兵器时代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斗争作用。经过漫长的发展演变,于明清时期达到高峰。

四大国粹是中国人勤劳智慧的象征,是中国传统文化精华部分,也是中华文明的代表作!

我认为,四大国粹对传统文化的作用有三个方面。

一是奠基作用。从古到今,中国人十分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经过漫长的观察和体悟,得出了“天人合一”,“天人感应”,“道法自然”等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而不是相互对抗的理念,并用五行八卦,相生相克等思想来表现和实践。形成了传统文化的基本架构。

二是诠释作用。传统文化的“重视整体,忽略细节”,“中庸不偏”,“内敛敦厚”,“审美意境”,“自强不息”,“程式化”等思想,都被四大国粹诠释的淋漓尽致,表现的十分完美。

三是提炼升华作用。京剧,武术起始很早,形成较晚。主要原因都是在原有基础上吸纳,改造,扬弃中,形成了一套有理论,有系统,有形式,有内容的文化品牌。对传统文化起到了完美升华的作用。

总之,四大国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是东方文明对人类的独特贡献,它从本质上区别于西方文化。

东西方文化相互交叉,相互借鉴,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着各自不可磨灭的作用。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版权声明:

---------------------------------------------------------------


所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8148044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养老资讯
助老机构介绍
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推荐养老院

您希望养老院位于
  • 不限
  • 东城
  • 西城
  • 崇文
  • 宣武
  • 朝阳
  • 丰台
  • 石景山
  • 海淀
  • 门头沟
  • 房山
  • 通州
  • 顺义
  • 昌平
  • 大兴
  • 怀柔
  • 平谷
  • 延庆
  • 密云
您希望的价格范围
  • 不限
  • 500以下
  • 500-1000
  • 1000-2000
  • 2000-3000
  • 3000-5000
  • 5000以上
老人的情况是
  • 不限
  • 自理
  • 半自理
  • 全护理
  • 特护

姓名

年龄

电话

全国城市养老院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0-2022 京ICP备18035644号-3 北京太和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