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企业股权结构(什么是双层股权结构这种股权结构有哪些优势
发布时间: 2023-07-10

本文目录

什么是双层股权结构这种股权结构有哪些优势

  1. 在当今两权分离的背景下,作为处理两权之间关系手段的双重股权结构应运而生。双重股权结构主要出现在家族企业及垄断企业,集中体现在某些特定行业,如媒体类行业、新兴科技类行业,是由少数人(主要是创始人)控制大部分表决权的一种股权架构。本文通过对双重股权结构产生的原因进行论述,深入分析了该种股权架构的优缺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双重股权结构的发展前景。

  2. 对于双重股权结构,人们的态度可谓褒贬不一。投票权的集中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公司的运行效率,防止恶意收购,有利于公司的长期发展,但另一方面,大部分的表决权由少数人掌握又会引发一系列的管理问题。主要的管理问题有以下三点:第一,投资者几乎不能影响企业管理层及其决策,使得监督形同虚设,一旦公司运作出现问题,股东们除了抛售自己的股票别无选择。而且经理层的在职消费问题在这一股权结构下也很峻,他们会利用职位便利浪费大量现金流,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而不是股东利益最大化。

股权激励在家族企业中,该如何运用

随着企业股权激励的重要性逐渐被认知,股权激励越来越普及。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很多家族企业也在学习甚至已经充分利用股权激励以保证企业长青。家族企业在实施股权激励时,除要注意普通企业进行股权激励需要注意的事项,还需结合其自身特点设计激励制度。本文从家族企业特点谈起,结合家族企业特点提出家族企业进行股权激励的三点建议,其中穿插了典型的正反面家族企业案例,如碧桂园、方太、富安娜等以助理解。

一、 家族企业特点

1. 家长权威制

家族企业区别于一般企业的最显著特点其是由一个以血缘为纽带的家族创立,拥有企业控制权并不断在家族内继承的企业。企业中的主要职务由家族成员担任或任命。因此,在家族企业中,企业的经营权和控制权通常不发生分离,家族在企业的日常经营过程中拥有绝对的话语权。股权集中掌握在家族成员手中,权力进而集中在家族家长手中,整个企业的利益就是为家族利益服务。

2. 股权结构有纠纷隐患

家族企业创立伊始更多依托于家族的资本积累和资源背景,股权设计相对简单,一些企业会选择家族继承人平均分配股权的方式。比如,有的家族企业继承人两兄弟选择“股权均分”的模式。这种模式带有“平均分配”和“相互制衡”的意味。但是,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股东之间如果出现分歧,后期发展必然会出现问题。

3. 高凝聚性和排外性

企业的核心职位通常由家族成员担任,尤其是思想传统的家族企业,外来人员很难进入核心管理层,“任人唯亲”的现象较为普遍。家族文化就是企业文化,家族的价值观就成为了企业的价值观。一方面,家族文化促进家族成员更具有使命感和凝聚力,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家族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晋升渠道不畅也限制了普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二、 激励原则

结合家族企业的以上特点,以下三点在家族企业设计股权激励时尤要注意。

1. 保证控制权

股权激励往往涉及股东权利的让渡。家族企业实行股权激励,前提基础就是一定要保证家族对整个企业的控制权。在此前提下,将有限比例的股份用以激励员工,且企业中一定要有个核心人物引导整个家族企业的发展方向。碧桂园在发展过程中,就充分保障了核心人物的“独裁”。碧桂园在创立初期,创始人杨国强就将大部分权益转让给二女儿杨惠妍,意欲训练杨惠妍成为家族权益的主要继承人。在碧桂园的整个发展过程中,即便中间有过多次融资和员工激励,但是杨氏家族始终持有碧桂园大部分股权,杨惠妍本人也始终间接持有碧桂园50%以上的股权。合理的股权比例为碧桂园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基础。此外,家族企业拥有领头人物,股权结构稳定,也更容易得到投资者的青睐。

方太集团也是国内家族企业传承中成功的企业之一。方太坚持不上市,但是却一直在摸索非上市公司的员工激励计划。创始人茅理翔在方太创立初期,就将儿子茅忠群推向核心位置,自己处辅助地位。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的大股东为宁波飞翔集团有限公司,其中茅忠群持股79.6%,拥有绝对控制权。

如果企业因为引入外来资本和实行股权激励制度导致股权分散,很有可能因为股权配比不合理影响家族企业的凝聚力,导致家族企业最终走向分崩离析,如小马奔腾的内讧就加速了小马奔腾的陨落。

2. 锁定核心管理人才

家族企业在制定股权激励计划时,要充分利用高层管理者才能,确保核心骨干乐意在公司长久发展,并根据核心骨干的位置、角色适时调整股权比例。碧桂园上市时,公司的重要元老苏汝波、张耀恒和区学铭都间接持有公司5.1%的股权。随着公司发展,家族成员杨惠妍和杨二珠基本始终保持原有股份比例未发生较大变动,而上述三名非家族成员元老的股权比例总体上呈下降趋势。碧桂园后续不断根据实施的购股权计划向三名新晋核心骨干黎明、石礼谦和唐汇栋授予购股权。新的人才不断晋升供血公司管理层,保证了碧桂园决策的合理性,避免了家族人员独大带来的弊端。

尤其在企业创立初期,关键人才,如技术骨干、业务骨干的人事变动对公司影响较大。因此,家族企业要注意“拉拢”核心骨干,不吝啬使用股权激励,让核心管理人才意识到从受雇者到合伙人,从打工到创业的转变 ,使家族企业和员工,尤其是核心员工的利益趋于一致,让忠诚有能力的“外来人”也能充分享受到和家族并肩作战的战利品。

3. 股权激励有度,行权条件合理

具体到股权激励的实施,家族企业还要保证激励计划的合理性,设定合理的行权条件,选择合适的激励对象,保证激励计划真正起到激励人才的效果,而不是好心办坏事儿,更不能让员工认为激励计划只是个幌子和噱头。

以上仅是家族企业进行股权激励要注意的一些基本原则,实际操作中,每个企业都有自身独特的情况和需求,因此选择股权激励的模式和具体的配比方案,都需要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股权激励在操作起来,不仅需要法律知识,还会涉及到财税筹划、薪酬配比等诸多方面的知识,复杂而繁琐。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家族企业能否成功转型,关乎家族企业的长久存续。因此,建议家族企业着手实施股权激励制度时,一定要谨慎选择。如果现有的激励制度不合理,要及时修正止损。股权激励是个浩大的工程,家族企业最好找专业的股权咨询机构进行咨询和处理。

股权结构

1、持股比例过于均衡 所谓平衡股权结构,是指公司的大股东之间的股权比例相当接近,没有其他小股东或者其他小股东的股权比例极低的情况。 在设立公司过程中,如果不是一方具有绝对的强势,往往能够对抗的各方会为了争夺将来公司的控制权,设置出双方均衡的股权比例。如果这种能够对抗的投资人超过两个,所形成的股权结构就较为科学。但是如果这种能够对抗的投资人只有两个,则将形成平衡股权结构。 案例1:某 有限责任公司 ,只有两个股东,双方各占50%股份。按照 公司法 规定,股东会决议需要过半数的表决权股东同意才有效。后来,两个股东因为其他原因导致争议,双方互不同意对方的提议,导致公司无法形成任何决议,经营不能正常进行。 案例2:某有限责任公司,有股东三人,甲、乙两名股东各占45%的股份,丙占10%的股份。按照公司 法规 定,股东会决议需要超过半数的表决权股东同意才有效。甲、乙一旦意见不同,则丙支持哪一方,哪一方的意见就能够形成有效决议。甲、乙发现这一情况后,都有意拉拢丙。最终的结果是丙实质上控制了公司的发展走向。 上面两个案例所产生的问题并不相同,但同样损害着公司利益。案例一,形成了股东僵局。案例二,导致了公司控制权与利益索取权的失衡。当公司的控制权交给了股份比例较小的股东,其收益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