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羹尧有军权、军中一言九鼎,雍正要杀他,他却为何不放手一搏?清朝重臣年羹尧为何最后会家破人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年羹尧有军权、军中一言九鼎,雍正要杀他,他却为何不放手一搏

有清一朝,

八旗军队是最难造反的。

尤其是雍正一朝,

朝廷军队的主将,

地方大员,要员等等,

皇帝都在各人身边安插有密折独奏之权的人,

更可怕的是他们相互间也不知道谁有这个权力,

就象处处有皇帝的眼睛在盯着,

兼之这些要员们各自也有密折独奏之权,随时按日报,

旬报,月报等时间形态,

向皇帝个人秘密奏报这些人的行为举止,

重要行端发现报告。

采取秘密监视,互相监视,明里暗里起到向皇帝互相印证当地要员实时情况的作用。

在这种情况下,

年羮尧的处境当然也不例外。

另一种情况是皇帝会派出许多皇亲国戚到军队中去名为历练,

实为替皇帝监军,

这种办法谓之“掺沙子”。

皇亲们的利益与皇帝休戚与共,息息相关,

就算对皇帝不忠或无好感,

由于家族利益与皇帝唇齿相依,也断不会跟着造反。

基于上述两个原因的制约,

年羹尧一是想反也不敢反,

二是想反也反不成。

清朝重臣年羹尧为何最后会家破人亡

我们很多人都知道年羹尧之死其实都是其自己作的。

首先我们大家都知道雍正可不是大方的人,说到其性子,用辣手无情最为恰当,比如在对待他那么兄弟方面大家也是有目共睹的,乃至其对自己儿子也是狠辣,三阿哥弘时被夺去宗籍,发与阿其那(就是八王爷允禩)为子,而后早早死了。有不少人认为弘时被雍正秘密处死了。

雍正对其血亲如此,对待年羹尧这样的外臣又何必手软,不过年羹尧也确实太作了。

第一,目无君上,年羹尧骄恣跋扈,肆意妄为,其所为多是横行霸道之事,比如常以上司口气对待平级官员,或是在赠送下属财务之后,令其北向叩恩,这可是皇帝才有的待遇,更甚者目无君上。

第二,结党营私,当时在文武官员的选任上,凡是年羹尧所保举之人,吏、兵二部一律优先录用,号称“年选”。他还排斥异己,任用私人,形成了一个以他为首,以陕甘四川官员为骨干,包括其他地区官员在内的小集团。许多混迹官场的拍马钻营之辈眼见年羹尧势头正劲、权力日益膨胀,遂竞相奔走其门。而年羹尧也是个注重培植私人势力的人,每有肥缺美差必定安插其私人亲信,“异己者屏斥,趋赴者荐拔”。

第三点,结交蒙古,年羹尧为了得到蒙古美女,甚至使用军械战马作为交换,虽然清与许多蒙古部落交好。但其防备蒙古之心甚重,更是忌惮外臣武官与蒙古各部落有所关联,这点可以说是犯了大忌。

第四点,贪财无数,奢靡无度,在西北用兵之时,雍正带头让皇宫省吃俭用,省下钱粮以供军用,结果年羹尧却在军中大吃大喝,其奢靡更是令人咋舌。

第五点,在整治雍正的兄弟方面,年羹尧有些分歧,比如胤禟被软禁在西北交给年羹尧管理,年羹尧却给他说好话,这个让雍正有些坐立不安,因为此时雍正正和自己的政治死敌老八对阵,若是年羹尧反手和老八联手对雍正的威胁可是极大的。

照此几点,已经够年羹尧死几回了,更别说最后还列举了九十二条罪状,可见其之骄横。

“九子夺嫡”胜出,雍正为何翻脸诛杀年羹尧

年羹尧和隆科多是雍正的左膀左臂。雍正即位以后,青海再次出现叛乱,年羹尧率领大军纵横千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短短15天之内将叛军打败,年大将军,的威名从此也威震西陲,享誉朝野。平定青海叛乱之后,雍正对年羹尧更是给予特殊的荣宠,甚至将他视为自己的恩人,雍正还因为他,能宣朕言,让他传达旨意,书写上谕。年羹尧俨然就是总理事务大臣,雍正对年羹尧宠信优渥,并希望他们彼此能成为千古君臣之遇的榜样。但是,年羹尧虽然有才,做人却不检点,他完全沉浸在被奉承、恩宠的情境中自我陶醉。做出许多超越本分的事情。最终导致雍正的警觉和忌恨,落得个家破人亡的下场。

年羹尧自恃功高,在官场中总是趾高气扬,盛气凌人,他还经常结党营私,很多混迹官场的拍马溜须之辈,竞相奔走其门下,他的权力日益膨胀,另外年羹尧贪赃受贿,私吞钱粮,当时正赶在雍正整治的节骨眼上,怎能将他轻易放过。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四月,雍正解除年羹尧川陕总督职务,命他交出抚远大将军军印,这年的十二月,雍正赐年羹尧在狱中自裁,年羹尧家族中所有任官者都被革职,他的嫡亲子孙被充军,家产被抄,叱咤一时的年大将军就这样身败名裂、家破人亡!???

年羹尧当到兵马大元帅吗究竟官至何位

年羹尧(1679-1726)是清代康熙、雍正年间人,进士出身,官至四川总督、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还被加封太保、一等公,高官显爵集於一身。他运筹帷幄,驰骋疆场,曾配合各军平定西藏乱事,率清军平息青海罗卜藏丹津,立下赫赫战功。雍正二年(1724)人京时,得到雍正帝特殊宠遇,真可谓位极人臣。但翌年十二月,风云骤变,他被雍正帝削官夺爵,列大罪九十二条,赐自尽。年羹尧被杀是由於他恃功骄傲、专权跋扈、乱劾贤吏和苛待部下,引起朝野上下公愤。更严重的是,他任人唯亲,在军中及川陕用人自专,称为「年选」,形成庞大的年羹尧集团。而且,他在皇帝面前「无人臣礼」,藐视并进而威胁皇权,甚至有自立为帝之心。年羹尧在西安总督府时,令文武官员逢五、逢十在辕门做班,辕门、鼓厅画上四爪龙,吹鼓手着蟒袍,与宫廷相似。他还令雍正帝派来的侍卫前引后随,牵马坠蹬。按清代制度,凡上谕到达地方,地方大员须迎诏,行三跪九叩全礼,跪请圣安,但雍正帝恩诏两次到西宁,年羹尧竞「不行宣读晓谕」。他在与督抚、将军往来的咨文中,擅用令谕,语气模仿皇帝。更有甚者,他曾向雍正帝进呈其出资刻印的《陆宣公奏议》,雍正帝欲为此亲撰序言,但年羹尧以不敢「上烦圣心」为借口,代雍正帝拟就序言,要雍正帝颁布天下,如此僭越无度,雍正帝能不寒心!《清代轶闻》说年羹尧被削兵权后,「当时其幕客有劝其叛者,年默然久之,夜观天象,浩然长叹曰:『不谐矣,』始改就臣节」。可见他还曾有过叛清自立之心,只因天象不谐才作罢。乾隆时人萧交在《永宪录》中提及,年羹尧与静一道人、占像人邹鲁密议称帝之事,一旦为雍正帝察觉,其被杀就不足为怪了。那麽雍正帝是以什麽为契机置年羹尧於死地的呢?有人说是「虎入年家」一事。雍正三年(1725)十二月初,有一野虎入京城至年羹尧宅,官兵赶来将虎杀死,相传年羹尧出生时有白虎之兆,故他是白虎托生,现虎死年家,显然是天令年死,雍正帝便下了处死年羹尧的谕旨。另有人认为,年羹尧一案起於文字之祸。雍正三年二月,日月合壁,五星连珠,年羹尧表贺,本想用「朝乾夕惕」一词赞美雍正帝勤於政务,但竟将此语误写,终成雍正帝加罪年羹尧的借口之一。至於究竟如何误写,又有二说,其一是将「朝乾夕惕」写成「夕惕朝乾」,若真是这样误写,语义与本来无异,文法亦无差错;其二是写成「夕阳朝乾」,这就说不通了。雍正帝借此大加发挥:年羹尧非粗心者,将朝乾夕惕写作夕阳朝乾,是「直不欲以『朝乾夕惕』四字归之於朕耳……谬误之处,断非无心」(《清世宗实录》卷三十)。於是待时机一到,即下手除掉年羹尧,他今朝廷及地方官员检举其罪状,最后刑部等衙门定他有九十二条大罪,应凌迟处死,雍正帝仁慈,宽令其自裁。

夕阳朝乾是什么意思

夕阳朝乾:可以引申为白天得到了皇上的恩宠褒奖,晚上我要好好反省自己,警惕自己的不足之处。这是好的意思。而“夕惕朝乾”则可以理解为,我要每夜先想好,有所警惕、有所防备,以便白天去见皇上。 “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