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一(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的知识点
发布时间: 2023-07-11

本文目录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的知识点

1水:常温下是液态;2.稀有气体:单原子分子;3.SO3:常温下是液态或固态;4.
NO2:存在与N2O4的平衡;5.
气体的体积:注意标准状况下才能用22
4
L。6.不是气体的有机物不需要标准状况的条件,如戊烷,辛烷等。7.把原子序数当成相对原子质量,把相对原子质量当相对分子质量。
1.化学反应的类型
a.根据反应物的类别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
化合反应A+B+…→C?
分解反应A→B+C+…?
置换反应AB+C→CB+A?(AB+C→AC+B)?
复分解反应AB+CD→AD+CB
b.依据化学反应中是否有电子的转移
氧化还原反应?
非氧化还原反应
c.依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或生成
离子反应?
分子反应?
2.氧化还原反应?
〖TPH8.TIF;S*2;X*2,BP#〗
3.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非电解质:非金属元素的氧化物及大多数的有机物?
电解质:(1)强电解质强酸HCl、HNO3、H2SO4、HBr、HI、HClO4…
?强碱KOH、NaOH、Ba(OH)2、Ca(OH)2…〖FK)〗?
大多数盐NaCl、AgNO3、CaCO3、BaSO4…
?(2)弱电解质弱酸HF、HNO2、H2CO3、H2S、CH3COOH、HClO
?中强酸H2SO3、H3PO4?
弱碱NH3·H2O、Fe(OH)3、Cu(OH)2…水及个别盐电解质溶液导电性的强弱与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阴、阳离子的个数有关,与离子所带的电荷数也有关系,也与电解质溶液的温度有关.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不一定强,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不一定弱.
4.离子反应
?离子反应(1)定义:在水溶液中进行的有离子参加或生成的反应
(2)类型离子交换的复分解反应?;离子反应;置换反应;复杂的氧化还原反应?
离子方程式(1)定义: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和化学式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
(2)意义:表示所有的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书写步骤:写、拆、删、查?
离子共存
5.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变化
吸热反应: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由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时,外界提供能量.?
放热反应: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由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时,向外界释放能量.
?6.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
?(1)要有足够的空气.
?(2)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的接触面.
?研究燃料的充分燃烧,对于节约能源,减少燃烧产物对大气的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目录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有从实验学化学、化学物质及其变化、金属及其化合物、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等。

必修一目录化学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第二节离子反应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第三节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

第四节氨、硝酸、硫酸

高一化学怎么学好

上课坚决不能“跑神”!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是要合理安排自己的睡眠时间,一定要保证两个最重要的睡眠时间。一个是晚上11点之后一定要开始睡觉,一个是中午要有10到30分钟的午休时间。这是你从“后进生”迈向“优等生”的第一步,即:保持旺盛的精力,杜绝“打瞌睡”。有不少同学在寻找自己学习的失误时都忽略了这一点,然而,这一点处理不当,对于中等以下程度的学习者的打击往往是致命的。

你可以回忆你的学习历程,你肯定也有过辉煌的时候,是什么时候开始“堕落”的?是经常在中午时去操场打球,还是连续有一段时间总是中午有事?总是熬夜?导致白天瞌睡难耐?!特别是晚自习效率极低,完不成作业!逐步陷入了学习的“恶性循环”中!
其次,一定要时刻提醒自己与“三闲”做坚持不懈的斗争。所谓“三闲”是指:闲话、闲事、闲思。这是做学生的最大敌人。能控制住“三闲”的人,才有可能成为一个考试成绩优秀的学生。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

第一学期
第一章
一、原子的结构
(2)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质量数A=Z+N,是原子量的近似值。
同位素:具有相同的质子数,不同的中子数,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同位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数值上等同于同位素原子的质量数
二、原子相对质量
1、求相对原子质量的公式:相对原子质量= 某元素一个原子的质量 / 一个碳原子质量的1/12
三、排布规律
1、我们常用小黑点(或×)来表示元素原子的最外层上的电子
2、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1)各电子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为2的N次方个
(2)最外层胆子数不超过8各(K层为最外层时则不超过2个),当最外层电子数达到8(K层为2)时,就达到了稀有气体的稳定结构
(3)次外层电子数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
四、
非金属元素:其阴离子半径>原子半径
金属元素:其阳离子半径<原子半径
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半径<其相应的阴离子半径。
金属元素的原子半径>其相应的阳离子半径。
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阴阳离子,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离子半径逐渐减小。
第二章
一、海水除杂
先加入氯化钡,去除硫酸根离子;再加入碳酸钠,去除钙离子;最后加入氢氧化钠,去除镁离子
二、氯碱工业
1、电解饱和食盐水: 2NaCl + 2H2O ==通电== 2NaOH + Cl2↑ + H2↑
阳极反应为:2Cl--2e-=Cl2↑
阴极反应为:2H++2(e-)=H2↑
阳极:产生刺激性气体气味&用湿润的淀粉KI试纸,试纸变蓝有Cl2产生
2、氯化氢
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
喷泉实验:NH3 HCl HBr HI NH2 CO2用NaOH吸收
化学性质:
酸的通性
NaCl+H2SO4(浓) NaHSO4+HCl↑(实验室制法)
(1)按装置图连接好,检验气密性后,在烧瓶中加入约15g干燥的食盐。
(2)从分液漏斗往烧瓶里逐渐加入浓H2SO4,使酸液浸没食盐,便会有氯化氢生成。
(3)加微热,用集气瓶收集。
(4)用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放在集气瓶口试验,如有大量白烟生成,证明已集满。(或将湿润的蓝石蕊试纸放在集气瓶口试验,如试纸变红,则证明集气瓶里已集满了氯化氢气。)
3、氯气的性质
一、氯气的物理性质
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有毒气体,易液化,能溶于水,一体积水能溶解两个体积的氯气
二、氯气的化学性质
1、与金属反应
(1)铁丝在氯气中燃烧:2Fe+3Cl2=点燃=2FeCl3 棕褐色
(2)铜丝在氯气中燃烧:Cu + Cl2 =点燃= CuCl2 棕黄色的烟
(3)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2Na + Cl2 =点燃= 2NaCl 白色的烟
2、与非金属反应
(1)氢气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