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小号”诞生记|走进北京鲁迅博物
发布时间: 2023-07-11

博物馆之夜编辑部

历史 | 文化 | 博物馆

流水的“网红”,铁打的鲁迅,一百年来他的名言都一直很好用。

他自己也是个十足的“小号狂魔”。

据统计,周树人一生共用了146 个笔名,放眼全世界,很少有作家达到这样的记录。

其中,我们最熟悉的就是“鲁迅”,这个家喻户晓的名字正是诞生在北京。

本周六(12月17日)21:25中国教育电视台一频道《博物馆之夜》之《鲁迅的北京印记》,《觉醒年代》鲁迅扮演者曹磊带您参观北京鲁迅博物馆,探究“鲁迅”之名的诞生。

位于阜成门内大街宫门口二条19号的北京鲁迅博物馆,是在鲁迅旧居的基础上扩建而成。这处故居,也是鲁迅在北京的四处故居中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处。

展开全文

2022年5月,博物馆策划的“鲁迅生平陈列”展览获得了“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在展览中,您可以看到鲁迅奔波全国各地的足迹,他思想和生活的点滴变化。

其中,他在北京的经历,丰富多彩,业绩卓著,影响深远。提到他和北京的渊源还要从一封信说起。

“北京风物何如?”

这是周树人现存文字中,第一次透露出对北京的兴趣。

当时,周树人正在绍兴府中学堂任教,因为地方政局的腐败,他的教育梦想给粉碎了。

眼看身边好友纷纷离开家乡,去大城市闯荡,也萌生了去外面看一看的想法,于是,他给远在北京的好友许寿裳写信,询问北京的情况,希望能摆脱现状,另谋出路。

1912年4月,周树人从家乡绍兴出发,坐上前往上海的火车,再经上海坐船到天津,最后改乘火车进入北京。此次跋山涉水来到北京,他有着特殊的任务。

辛亥革命后,民国临时政府搬到了北京。作为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的一名工作人员,周树人也跟随单位来到北京。

在日记中,他这样描写初到北京的景象:“上午十一时舟抵天津。下午三时半车发,途中弥望黄土,间有草木,无可观览。”

早在1879年,周树人的祖父周福清,就曾来到北京做了京官。周树人此次到北京,也是来做京官的。

1912年8月,周树人被任命为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并荐任佥事,主管博物馆、图书馆、美术教育、公园建设等业务,其中一项内容便是负责博物馆的建设。

在教育部上班期间,周树人亲自参与了不少重大项目,如京师图书馆、历史博物馆的建设,并捐赠明代铜镜和大碗给历史博物馆,考察天坛、先农坛,将其开辟为公园,甚至连业余时间也全部用在了工作上面。

周树人怀抱着满腔热血,想要凭借教育部的工作实现自己“改造国民性”的理想。

然而,他的职场生活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顺利,专制政治的高压,个人生活的孤独,让他陷入了迷茫。

当时的北洋军阀政府根本无心于文化事业,他们挖空心思镇压知识分子,恰好周树人在女师大兼任讲师,对于进步学生的正义斗争一直表示支持,并且还时不时地在报纸上写个文章冷嘲热讽一下。

时任教育总长章士钊认为他身为公职人员不但不维持秩序,还带头“煽风点火”,于是直接上报段祺瑞,把他给炒了鱿鱼。

被民国教育部炒鱿鱼,如果是一般人,只能自认倒霉,但周树人的脾气却十分强硬,他一纸诉状把民国教育部给告了,状告的原因,则是教育部免他的职不按正常程序办事,属于“程序违法”。

最后,他竟然还告赢了。

在多数人看来,周树人在北京期间,忙于教育部的日常工作,热衷于参加各种“运动”。事实上,在教育部的大多数时间,他过得甚是沉寂,官场生涯屡屡碰壁。

在写给好友许寿裳的信中,他提到“一别忽已过年,当枯坐牙门中时,怀想弥苦。”在这种沉闷压抑的环境下,周树人将目光转向了业余生活。

绍兴会馆,位于宣武门外南半截胡同路西,当年,这座会馆拥有大小房屋84间,刚到北京的周树人最初住在“藤花别馆”,后又搬进了位于会馆南侧的小院——补树书屋。初到北京的周树人,除了日常上班,几乎一直待在这里。

在补树书屋里,周作人埋头整理古籍,搜集金石拓片,过起孤灯独坐的隐居生活。直到二弟周作人的到来,周树人清闲寂寥的生活终于有了些许改善。他将南端光线好一些的房间让给二弟居住,自己则住在北屋,工作之余,兄弟二人常常聚在一起探讨拓碑艺术。

收藏碑拓这一爱好,伴随周树人度过了他人生中最寂寞无助的时光,直到某天,正在抄写碑文的周树人迎来了一位老朋友——钱玄同。此番钱玄同前来,彻底改变了他的生活状态。

在钱玄同的激励下,周树人答应为《新青年》撰稿。

然而,很长一段时间里,他都不知该写些什么,甚至一度怀疑写文章真的能救中国人吗?直到有一天,他突然有了灵感,或许在一个畸形的社会里,疯子是最好的写作对象。

1918年5月15日,《新青年》第4卷第5号上出现了中国新文学第一部短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这本小说通过一个被迫害的狂人视角,抨击封建礼教,撕开了几千年伦理道德的面具。

自此以后,周树人以“鲁迅”为笔名,在北京这块文化阵地上,不断地用小说、文章对时代进行反思、抨击和抵抗。

一年后,五四运动爆发。知识与文化在这片土地上,汇聚成了反抗的力量,周树人从一个满腔热忱却空无救国之道的迷茫之人,变成了大声疾呼有人愿意倾听的“鲁迅”。

北京这座城市,对周树人的影响很深,他的大部分文学创作都是在这里诞生的。

当时的北京正孕育着历史的大变革,在五四新文化的浪潮下,他聚拢和引领起一批文学青年,成为了五四新文学的开创者、奠基人,成为了我们熟知的“鲁迅”。

12月17日(本周六)21:25

中国教育电视台一频道

《博物馆之夜》之《鲁迅的北京印记》

跟《觉醒年代》鲁迅扮演者曹磊

走进北京鲁迅博物馆,重返鲁迅故居

寻找书本以外不一样的先生

●我不是北京人,为什么还要关注北京中轴线?| 夜叉读城(文中有彩蛋)

●老北京讲九门走九车,常常有人理解错 | 夜叉读城

●和我在成都博物馆里走一走…… | 博物馆里的家乡

●中国历史上唯一没有改名的城市,邯郸教你“开小灶” | 博物馆之夜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