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绣花针(根据因地制宜原则,分析长江上,中下游的特点及适宜发展的产业
发布时间: 2023-07-10

本文目录

根据因地制宜原则,分析长江上,中下游的特点及适宜发展的产业

内河航运,养殖业。

长江下游地带江阔水深,适宜发展内河航运,长江中游水量丰富,适宜发展淡水养殖。

长江自源头至宜昌河段为上游,河长4500公里,从宜宾至宜昌1044公里,自宜宾至宜昌航运,经过的四川盆地区域,地势低平,水流平缓,适宜航运。经过长江三峡,西起四川奉节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的南津关,长204公里。

这里两岸高峰夹峙,江面狭窄曲折,江中滩礁棋布,水流汹涌湍急,航运险阻较多,难以通行,历史上很多船只在这里遇难,而且有三峡千古不夜航的历史。新中国成立以后,清除了一些礁石,疏通了航道,一些大型船舶只能在丰水期通行,三峡水库建好后,长江三峡航道彻底改善,可通航300至1000吨级内河船舶。

扩展资料:

长江上,中下游注意事项:

长江各个区域之间虽有差异,但又因长江而相互连通、互为影响,这为长江文化带的形成奠定了基本的自然物质条件。

长江流域拥有我国最发达的稻作农业经济与商业市镇经济,农业及商业经济功能是长江文化带形成的直接驱动力。类似的经济生产方式必然会产生类似的文化风貌,并在长江流域各个区域的广大居民间形成类似的思维方式,衣食住行,岁时节令,人情世故等传统农耕文化习俗。

长江流域天然的河流通道、宽阔的腹地,成为文化传播的天然通道。长江流域频繁的航运商贸活动带来大量人员流动、交往和商品流通,使得长江沿岸各地风气习俗、生活方式等实现了汇合、交融。可以说,历史上长江流域大规模的以木质帆船为工具、以水运为主要形式的航运商贸活动,为长江文化带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

长江的主要价值体现在哪四个方面

长江的主要价值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长江是中国主要的运输河流,客货运输密集,将内陆和沿海的港口与其他主要城市连成一个运输网。

2、长江流域目前形成了长江经济带,对于长江沿岸城市经济发展有着重大作用。

3、水力发电,丰富的渔业资源。

4、灌溉农田,流域面积广,水量丰富,利于航运,俗称“黄金水道”,蕴藏着巨大的水利资源,一旦全部开发利用,可造福一方,为工农业生产提供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

航道航运

长江流域内共有通航河流3600多条,占全国内河通航里程的70%,各项运网密度指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运网密度每万人高于全国平均50%,运网密度每100千米为全国平均的3倍多,综合密度和经济相关密度也在全国平均2倍以上,显示出长江水系航运网的优势和在全国内河航道中的地位和作用。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长江

长江流域对我国东部,西部起到了什么作业

  长江流域是指长江干流和支流流经的广大区域,横跨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经济区共计19个省、市、自治区,是世界第三大流域,流域总面积180万平方公里,占中国国土面积的的18.8%,流域内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长江流域东西部经济协作和协调发展是长江流域经济整体协调发展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江流域作为我国宏观经济一级轴带和东西经济大动脉,域内空间经济发展水平东西差异显著,流域东西部经济协作与协调发展的经济和空间跨度巨大,将直接作用于区域经济的全局,对我国整体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和协调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实施西部开发战略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过程中,流域东西两地间的经济协作和协调发展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加以系统研究。
  1 流域东西部经济协作潜力及优势
  1.1 具有经济协作和协调发展的强大政策优势
  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区域非均衡协调发展政策的实施,以及以浦东为龙头的长江经济带、三峡工程等项目的综合建设,为流域东西部经济协作提供了有利的政策支持和发展空间。这无疑将优化流域西部相对落后的投资环境,使该地区资源优势同流域东部的产业、技术和资金等优势实现优势互补,有机结合。在国家政策的重点扶持下,借助长江流域的整体建设和西部大开发的契机,以经济协作促进两地经济的协调发展。
  1.2 资源、技术等具有强烈的互补性
  流域东西部间经济的最大特征就是从东部到西部存在着一个由高向低的经济技术梯度差。而从自然资源来看,却存在着一个与之完全相反的梯度差。流域西部地区自然资源极其丰富,东部地区却相对贫乏。长江流域的水能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及旅游资源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但这些资源绝大部分都赋存于西部地区,且开发程度较低。流域东西部存在的这两个相反的梯度差表明,长江流域经济具有强烈的互补性。这两个相反的梯度差的存在决定了长江流域西部地区的战略地位,也为流域东西经济协作和协调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1.3 产业互补性强,有深远的合作前景
  流域西部地区在长江流域的经济梯度,处于中低位置,流域东部地区则处于高梯度的顶部,两地在经济发展阶段和水平上落差十分明显。根据对各省市优势行业的分析,长江流域优势工业布局由东向西呈现轻工业、重工业向原材料、采掘业过渡的空间态势。流域东西部在经济发展阶段和产业结构上的明显差异,为两地的区域分工和协作以及协调发展创造了条件。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和流域东部辐射扩散能力的增强,两地资源、技术、市场互为补充,将建立更加密切的产业联系与分工合作。
  此外,长江流域是我国知识和技术密集的地区,流域东西部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合作前景潜力巨大。长江流域是我国科研机构集中、科技力量雄厚、科技人才济济的科技富集带,同国内其他地区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上海、南京、重庆、成都等城市都是全国高等教育和科研的重要基地。因此,对各地的科技力量进行重新整合,将加快长江高新技术高地的形成,进而全面推动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
  1.4 各具区位优势,市场潜力巨大
  从全国的宏观经济布局来看,20世纪80年代实施的沿海开放战略和90年代实施的长江经济带战略,将形成全国宏观经济布局“T”型一级轴线,流域东部地区正处于两条轴线的交汇处,成为我国经济发展重心和改革开放的前哨阵地。另一方面,流域西部地区处于我国的西部地区,这一区位优势随着西部大开发将逐渐由潜力转化为现实。
  从市场来看,两地的潜力也十分巨大。流域东部的潜力不仅表现在自身的经济容量上,更重要的是它广泛联系国内外两个市场,随着对外开放的日益深化,将逐步建成为国内外资金流、商品流、技术流、信息流的集散地和交汇地。所以,对流域西部而言,与东部经济协作是走向全国市场和世界市场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流域西部地区目前整体发展水平较低,人均GDP远低于东部地区,但在未来几十年内随着长江和西部开发战略的实施必然将形成一个巨大的市场。这个市场不但面积广阔,人口众多,而且可直接涵盖和辐射到西部的大部分地区,其市场潜力是难以估量的。
  2 流域东西部经济协作的现状及问题
  近年来,西部大开发战略和长江流域经济整体协调发展的实施,推动流域东西部经济协作发生了显著变化。由以往经济发达地区单向支援,确定对口帮扶对子,向双向互利转变,鼓励建立省间经济“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的关系,“经济发达地区出资金、带来名牌产品和技术;经济欠发达地区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还有广阔市场”。
  2.1 流域东西地区经济协作的现状
  2.1.1 流域各省经济协作总体上自东向西随距离衰减,东西两地总体协作力度不高 长江是实施东部经济向西部辐射的天然辐射带,但其辐射能力与距离呈现反比关系。尤为突出的是流域东部地区内部相互协作程度较高,其中上海对江苏和浙江的投资占对整个长江沿江工业投资的89.6%,商业投资的60.3%;同时这两省在上海的企业注册资金占沿江各省市在上海企业注册资金的75.4%。可见余下的较小比例同中上游地区广大的面积、丰富的资源、巨大的市场极不相称,形成流域经济协作“一高一低”强烈对比的落差格局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