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四个字分别是什么意思?续资治通鉴和续资治通鉴长篇的内容差别在哪
发布时间: 2023-07-06

“资治通鉴”四个字分别是什么意思

“资”是帮助的意思。

“治”是治理的意思。

“通”是从古到今。

“鉴”是指镜子,含有警戒和教训的意思。

“资治通鉴”:有鉴於往事,以资於治道。

“资治通鉴”,读音:【zī zhì tōng jiàn】

造句:

1、《汉纪》、《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等;与二十五史相为表里的纪载典章制度文献的史书,则有《通志》、《通典》、《文献通考》等通常称为“十通”。

2、司马光《资治通鉴》书影“吐哺握发”:《史记·鲁周公世家》载,“然吾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

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全书294卷,约300多万字,另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

续资治通鉴和续资治通鉴长篇的内容差别在哪里

续资治通鉴编作者毕沅,清朝人,以宋、辽、金、元四朝正史为经,以徐乾学《资治通鉴后编》为基础,参以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叶隆礼《契丹国志》及各家说部、文集约百数十种,记述详明,文字简要,上起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下迄元顺帝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共四百一十一年,成书二百二十卷,展示了宋、辽、金、元四朝兴衰治乱的历史,其中北宋部分较为精确,元代部分较为简略。
续资治通鉴长篇:作者李焘仿司马光著《资治通鉴》体例﹐断自宋太祖赵匡胤建隆﹐迄於宋钦宗赵桓靖康﹐记北宋九朝一百六十八年事﹐定名《续资治通鉴长编》。
简单来说,续资治通鉴所记历史长,从宋到元都有,记述比较简要,续资治通鉴长篇只记载了北宋一朝,但篇幅很长,记载非常详细。

资治通鉴 魏文侯书的白话文

战国时期,魏国开国国君魏文侯很讲信用,因而赢得了大臣和百姓的爱戴。 有一天,他和管理山林的人约定好次日午时到狩猎场打猎。那天,宫中饮酒,喝的很开心,天上下起了雨(早朝后,得知国力逐渐强盛,魏文侯心情十分舒畅,于是下令摆上酒宴款待群臣。酒过三巡,大家喝得兴高采烈,酣(hān)畅淋漓突然,魏文侯带着几分醉意问道:“午时快到了吧?”左右回答:“是。”)魏文侯急忙命令左右撤下酒席,叫人备车赶往郊外的狩猎场。大臣们一听,齐声劝道:“今天喝酒这么欢乐,天又降大雨,不能打猎,大王何必冒着雨白白去一趟呢?” 魏文侯说:“我已经跟人约好了,现在他们一定在郊外等我。虽然现在很快乐,怎么可以不坚守约定的(打猎)时间呢?”文侯于是停止了宴席,亲自前往。魏国从此变得强大。直译 魏文侯与管理森林的一个小官约好了去打猎。这天,魏文侯与文武百官开怀畅饮,天又下起雨来,文侯准备去赴约。左右官员们说:“今天您喝了酒,天又下雨,您还要去吗?”文侯说:“我与小官约好了去打猎啊,虽然(在这里)快乐,(但)怎么能不去赴约呢?”文侯于是前往,亲自停止了宴席。魏国于是开始(变得)强盛(了)。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