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战争故事(古代历史上有哪些必败的战役,将领却义无反顾的参战的例子
发布时间: 2023-07-17

本文目录

古代历史上有哪些必败的战役,将领却义无反顾的参战的例子

许多人知道张自忠将军壮烈殉国的事迹,却鲜有人知为什么这位手里掌握着三个军重兵的集团军总司令,怎么就会被几千名鬼子所包围,直至力竭而死。其实,张将军率部投入的是一场必败的战役,而他兵败牺牲的责任,大部分要由李宗仁来负。

(黄琪翔)

1940年5月的枣宜会战,日寇第11军集中了第3、第6、第13、第39和第40等师团的全部或一部,总兵力接近20万,战役目标是在汉水以东寻歼李宗仁第五战区主力,然后顺势占领宜昌。园部和一郎首先指挥日军在汉水东岸连续击破黄琪翔“中央兵团”和张自忠“右翼兵团”各部,然后主力转向直扑宜昌。

日军这是变线进攻而不是撤退,但是汉水东岸枪炮声沉寂下来后,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出现了错判:他认定日军没有攻取宜昌的能力,现在一定是见好就收正在“反转”中。为了追击敌人,李宗仁下令各部实施反击,而为了弥补兵力不足,还强令郭忏的江防军必须调出两个军加入反击作战。

(张自忠)

右翼兵团兼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在接到出击令时,正在汉水西岸快活铺的指挥部里,身边只有第55军的一个团加总部特务营,满打满算不超过3000兵力。而他的集团军各部第55军、第59军、第77军都在东岸,并且在日军的打击下四分五裂,全部与集总暂时失去联系。

这个时候遵令过河是非常不明智的决定,首先是敌情不明,战区长官部关于日军撤兵的判断缺乏根据,其次是我情不明,各军各师的位置都不掌握,总司令部贸然过河逼将成为一支孤军,最后也是最严重的问题是,日军已经能够破译五战区的通讯密码,这已经在之前的战斗中显露征候。

(黄维纲)

集团军参谋长李文田反对张自忠过河,他认为只需要派出侦察分队和通讯参谋即可,张自忠应坐镇河西整理部队和恢复建制,然张将军不依,坚持亲自过河寻找部队和组织反击。他认为既然上峰已经下达命令,那就没有任何理由拒绝渡河,5月7日,张自忠义无反顾地率领3000人的小部队东渡汉水。

次日黄昏寻得第38师黄维纲部,这个老部下见面的第一句话就是:“总司令,局势凶险”,张自忠沉思片刻回答说:“渡河以来,我已抱定与敌血战之心”。夜里经过反复呼叫,集团军司令部终于联络到第179师、第180师、骑兵第9师余部等三支部队,于是张自忠决定分头行动。

(第五战区高级将领)

他命令黄维纲率部去接应第179师,并统一指挥这两支部队,自己率集总去与第180师和骑9师汇合,再共同发动反攻。5月11日,张自忠到达指定会师地点方家集,然而只看见了残缺不全的骑9师,而刘振三的第180师却杳无音信,电台也联系不上了。次日凌晨,就在张自忠望眼欲穿时,截获33集团军电报的日军,已然掉头扑来。

第11军司令园部认为,张自忠将军已经成为一面抗日的旗帜,所以在掌握33集团军司令部出现在方家集的情报后,下令第13和第39师团暂停原有任务,全力合围方家集。5月14日,鬼子第39师团主力与骑9师在宜城东北15公里的南瓜店、长山一带遭遇,双方立刻陷入血战,张自忠一面将自己身边的步兵团调上去增援,一面紧急呼叫第180师迅速向司令部靠拢。

(张自忠殉国场景)

1940年5月16日上午,日军第11军通讯队再次截获并破译了张自忠的电文,侦知第33集团军司令部的具体位置在南瓜店与长山之间的沟沿村,立即命令第39师团长村上启作派出两个步兵大队前往奔袭,于是张将军陷入巨大的危机中。因为总部特务营多为短枪兵,在2000多日军的打击下很快伤亡惨重,而附近又一时没有可以增援的部队。

战至5月16日下午,在日军飞机的轰炸和步兵进攻下,没有重武器的特务营已牺牲殆尽,且战且退的张自忠身边只剩下12名官兵,参谋长李文田请求张自忠撤离自己带人掩护,战场经验丰富的张自忠苦笑道:“看现在的情况,日军是有备而来,我目标太大,想走不易,你撤吧,不要再说了”,傍晚四点,张自忠已两处中弹,遂命令左右快走:

(张自忠上将)

“我力战而死,自问对国家、对民族、对长官,可告无愧,良心平安”!十分钟后,一个小队的日本兵冲上山坡,张自忠再中一枪一刀,轰然倒下,牺牲极为惨烈。日军将尸体抬往20多里外的第39师团部辨认(师团参谋长专田大佐见过张自忠),确认身份后葬于后山,立牌“中国大将张自忠之墓”,黄维纲第38师直到夜里才知道张将军死讯,全师大怮,乃拼死夺回遗体。

张自忠阵亡时是陆军中将加上将衔,被追晋为陆军二级上将,是全面抗战八年中,中国军队战场牺牲职务和军衔最高的将领。5月28日,将军遗体运至朝天门码头,重庆万人空巷,除那位委员长亲自接灵外,林森、冯玉祥、何应钦、徐永昌等莫不到场,冯玉祥的挽联是:“荩忱不死”!

(枣宜会战形势图)

哪些发生在古代战争中的巧合,让你感到不可思议

淮海战役中,粟裕能够完胜杜聿明,在陈官庄消灭杜聿明的三个兵团三十万人,除了三军用命,将帅齐心之外,那场神奇的大雪的功劳是不应该被忘记的。

黄百韬兵团被歼灭后,徐州的邱清泉,李弥兵团和孙元良兵团又奉命向南进攻,企图重新打通徐蚌线,但是打了几天,发现解放军防守严密,打不动,再打下去有可能这三个兵团都要被葬送了,于是决心放弃在徐州与解放军进行决战的计划,撤离徐州,先沿着萧县,永城,涡阳,蒙城到阜阳,再向北进攻,解救黄维兵团。

撤退的时候,杜聿明要求各部队自带七天补给和油料,并且明确告知各部队,再到达阜阳之前不会补给,其余物资要尽可能破坏掉,以免留下来资敌。按照事先国军统帅部已经同意的杜聿明的撤退方案,如果撤退徐州之后不恋战,全力撤退,是有能力撤退到阜阳去的。

但杜聿明二十八日发布撤退命令,三十日凌晨开始行动,第二天一早通过萧县,下午已经到达陈官庄青龙集一带,行军速度其实还算是比较正常的。但是当时部队出现了混乱,因为道路狭窄,三十万大军行军,比较拥挤,部队就乱了,有些部队的建制也乱了。于是杜聿明应邱清泉和孙元良兵团的要求,停下来了,本来已经跑到全军前面的李弥兵团也被叫回来了。

这一停下就是两天,到了十二月三日,杜聿明发现解放军已经源源不断的赶来,正在对他们形成包围之势。折腾到四日终于准备攻击前进继续撤退的时候,又接到了国军统帅部的命令,要求调转方向,解救黄维兵团。杜聿明就这样开始犹豫,一会儿想突围,一会儿又想执行命令。六日下令突围,结果孙元良兵团报销了,只剩下了一个师的部队。

到了八日,国军统帅部严令杜聿明必须全力向东南方向攻击前进,解救黄维兵团,争取实现会师。于是杜聿明开始部署部队强攻解放军的阻援部队。一开始邱清泉只是应付差事,没有出主力部队,十日以后开始总精锐的九十六师攻击,每天拿出五个团的部队进行突击,加上战车和坦克配合,解放军的牺牲很大。

打了几天,到了十三十四日,华野阻援部队已牺牲太大,已经有不支的感觉。加上此时黄维兵团尚未全歼,华野既万包围杜聿明集团,又要围歼黄维兵团,还要阻击南线的增援部队,兵力已经用到了极限。而这时候粟裕手里也无兵可调了,不仅华野总部的警卫团已经投入战斗了,整个华东地区能够抽调来参加作战的地方部队全部投入进去了,连起义才两三个月的吴化文的三十五军也使用上去了,并总电报和中央商量,看能否调动在淮海战役一开始就起义的张克侠何基沣的部队。

所以粟裕这两天和中央电报商量,有意两阻击阵地后撤一段距离,让敌人向南移动一下,因为国军只要运动起来,就会有更大的漏洞,比较有利于解放军歼灭。中央已经批准了粟裕的这个意见,但是还没有开始部署的时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