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深意的成语(你见过哪些清新脱俗又富有深意的四字成语
发布时间: 2023-07-10

本文目录

你见过哪些清新脱俗又富有深意的四字成语

清新脱俗又富有深意的四字成语:

1、空谷幽兰:意指山谷中优美的兰花。形容十分难得,常用来比喻人品高雅。

2、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这一典故逐渐发展出七十余个典形和乐曲高妙、相知可贵、知音难觅、痛失知音、闲适情趣等典义。

3、典则俊雅:端庄高雅而标致。

4、高情逸态:意思是高雅的情致,安逸的神态。

5、曲径通幽:意思是小路,通到幽深僻静的地方。

6、阳春白雪:原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较高级的歌曲。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7、温文尔雅:形容人态度温和,举动斯文。现有时也指缺乏斗争性,做事不大胆泼辣,没有闯劲。

有深意的成语

1、别有洞天

【拼音】: bié yǒu dòng tiān

【解释】: 洞中另有一个天地。形容风景奇特,引人入胜。

【出处】: 唐·李白《山中问答》诗:“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2、别有天地

【拼音】: bié yǒu tiān dì

【解释】: 天地:境界。比喻另有一番境界。形容风景或艺术创作的境界引人入胜。

【出处】: 唐·李白诗《山中问答》:“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3、言近旨远

【拼音】: yán jìn zhǐ yuǎn

【解释】: 旨:意思。话很浅近,含义却很深远。

【出处】: 《孟子·尽心下》:“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

4、微言大义

【拼音】: wēi yán dà yì

【解释】: 微言:精当而含义深远的话;大义:本指经书的要义,后指大道理。包含在精微语言里的深刻的道理。

【出处】: 汉·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书》:“及夫子殁而微言绝,七十子卒而大义乖。”

5、微言精义

【拼音】: wēi yán jīng yì

【解释】: 微言:精微的言辞;精义:深刻的道理。精微的言辞,深刻的道理。多就儒家经书而言。

【出处】: 《汉书·艺文志》:“昔仲尼没而微言绝,七十子丧而大义乖。”

很有深意的四字成语(这些寓意惊艳的成语你知道几个)

纵观中国几千年的文学历史,成语有其重要的地位,它们往往是人民智慧的结晶。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今天,小K想给大家盘点那些冷门鲜少有人用,但寓意惊艳的成语。

兰因絮果

兰因絮果其实可以拆成两部分,“兰因”和“絮果”,“兰因”最早见于《周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这里的“兰”表示夫妻齐心协力的状态,是美好幸福的。

后来又见于《左传·宣公三年》:初,郑文公有贱妾曰燕姞,梦天使与己兰。传说在春秋战国时期,郑国的君主郑文公有一位妾室,她名不见经传,不能得到君主的喜爱。有一天梦里,她梦到一位仙女给了她一朵兰花,并且说:“世人皆爱兰,如果你一直佩戴者它,那世人便会像爱兰那样爱你。”她之后便一直佩戴兰花,不久便得到郑文公的宠爱。从那之后,“兰因”便代表夫妻关系和睦,幸福美满。

那“絮果”又为何意呢?此词出自谢道韫的诗句“未若柳絮因风起”,谢道韫也因此诗句被称为才女。柳絮,一吹便散了,用来比喻婚姻,便是离异、分手的结局。

所以,兰因絮果这个成语比喻男女婚事初时美满,最终离异。记得昔日彼此相知相许,却终究逃不过兰因絮果。

韫玉待价

“韫玉”指把宝玉藏在木匣子里,“待价”则是指等待高价出售。最早出自《论语·子罕》:“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韫椟”即把东西收藏在柜子里。子贡对老师说,有一块美玉,是藏在柜子里边,还是寻求那些识货的商人把它卖了呢?是藏它呢还是卖它呢?美玉常来表达君子的品格像玉一样温润。君子不是不愿为天下做事,而是在等待识君子之人。

后来清朝石玉昆在《三侠五义》第89回中写道:“那明是韫玉待价之意。”

现比喻怀才待用或者怀才隐退。

皓首穷经

最早见于唐代韩偓的《赠易卜崔江处士》:“白首穷经通秘义,青山养老度危时。”

后来,由见于《元史》中记载的关于张特立的故事,张特立通晓易经,坚持修身养性。虽然年过七十,仍然研究经籍,并教授学生。世祖忽必烈很赞赏张特立,曾三次传下圣旨称道他的活到老学到老的好学精神。

世祖第一次传下圣旨告谕张特立:前监察御史张特立,几十年如一日修身养性,现今已年近七十,仍专心研究经书,应当赐予美名,以使美德发扬光大,特赐号为“中庸先生”。另补充道:先生年老眼睛不好,不方便出行,所以让大臣前往传达谕书,并给先生书房命名为“丽泽”。

世祖第二次传下圣旨告谕张特立:白首穷经,诲人不倦,是学者们学习的榜样;之前已经赐过美好的名号了,现在再次表达同样的意思。

世祖第三次传下圣旨,是在张特立逝世之后。张特立享年七十五岁。诏书说:中庸先生学有渊源,行为高洁,虽然历经丧乱,不曾改变做人的原则;先生的逝世令人悲哀;再次赐予之前的名号,以示尊敬。

看杀卫玠

成语出自《晋书·卫玠传》:“京师人士闻其姿容,观者如堵。玠劳疾遂甚,永嘉六年卒,时年二十七,时人谓玠被看杀。”

卫玠虽然容貌俊俏,但是身体一直不好,非常羸弱,他因为成日读书,本就耗费了精力,又因为要逃出围观看他的人群,整日消耗体力,终于有一天病倒了,治疗一段时间后还是不幸去世了。卫玠去世后,人们都说他是被看死的,从此便有了“看杀卫玠”一词。

这个成语现在比喻男子外貌十分出众,或是被群众所仰慕的人。

傅粉何郎

成语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何平叔美姿仪,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正夏月,与热汤饼。既噉,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转皎然。”

三国曹魏时南阳(今河南南阳)人何晏,才华出众,容貌俊美,而且喜欢修饰打扮,面容细腻洁白,无与伦比。因此魏明帝疑心他脸上搽了一层厚厚的白粉。一次,大热天之时,魏明帝着人把他找来,赏赐他热汤面吃。不一会儿,他便大汗淋漓,只好用自己穿的衣服擦汗。可他擦完汗后,脸色显得更白了,明帝这才相信他没有搽粉,而是“天姿”白美。后来因他娶了魏公主,被拜为驸马都尉。于是后人就把“傅粉何郎”作为一个典故,用来形容人面容白净漂亮,甚至也用来形容一些洁白的物品。

如唐代大诗人刘禹锡在《题丁家公主旧宅》一诗中,就有“何郎犹在无恩泽,不似当初傅粉时”的诗句。同是唐代诗人的宋(王景)在《梅花赋》中也有“俨如傅粉,是谓何郎”的语句。

傅粉何郎现比喻美男子。

甘棠遗爱

《诗经》里有《甘棠》诗一首,其诗为:“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茇。蔽芾甘棠,勿剪勿败,召公所憩。蔽芾甘棠,勿剪勿拜,召伯所说”。翻译成现代话:

棠荫茂盛树萌长,千万别砍伤,召公曾用它做房。棠荫茂盛树萌长,千万别砍劈,召公曾在此休息。棠荫茂盛树萌长,千万别动手,召公曾在此逗留。 <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