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奇诺防线”为何不延伸至英吉利海峡及波兰骑兵战坦克?马奇诺防线真的毫无用处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马奇诺防线”为何不延伸至英吉利海峡及波兰骑兵战坦克

马奇诺防线是法国在一战后为防御德国而修建的一道筑垒防线,从隆吉永至贝尔福全长约390公里,只所以没有涵盖法国和比利时边境延伸至英吉利海峡,主要是两个原因:

一是因为比利时政府的反对。比利时认为法国修建的防线会破坏比利时的中立,是对比利时的侵略,所以坚决反对马奇诺防线延伸至法比边境。

二是因为马奇诺防线造价高昂,从1927年在梅斯、劳特尔和贝尔福修建筑垒地域开始,到1936年马奇诺防线基本完工,法国共耗费了50亿法郎的巨资,足足耗去了这一时期内法国总军费的一半,继续增加防线规模显然有些力不从心。

所以法国在最初修建马奇诺防线时并未考虑法比边境。不过在完工以后,法国副总理兼国防部长达拉第还是决定沿法国、比利时边境到英吉利海峡再修建一条新的防线——达拉第防线,不过这一工程一直到德军对法国发起进攻时还没完工。

马奇诺防线真的毫无用处吗

马奇诺:防线的修建是“战略战术“上重要的防御体系建设,是马奇诺军事思想的杰作。

马奇诺防线真是历史上的笑料吗

把“屠龙刀”交给一个十岁的孩子使用会出现什么结果?答:吹毛断发的屠龙刀变成小孩子手中的玩具刀。

“马奇诺防线”是一个十分巨大且坚固的防御公事,它像一柄无敌于天下的“屠龙刀”,保护着法国边界的安定。只不过这柄“屠龙刀”在愚蠢的法国军队手中,只能发挥出“玩具刀”的威力。

“马奇诺防线”由四大部分组成:

①连贯碉堡群 数十个巨大的防御性碉堡,组成了一个连贯的大型碉堡群。每一个碉堡内部,都配备独立炮台和75mm口径的火炮。

由3.5米厚的混凝土墙构建而成的碉堡几乎能够抵御任何子弹的进攻,而且碉堡内装备着若干个机枪射击孔。

巨大的炮台能够对坦克造成致命威胁,机枪射击孔能够成批成批的扫射进攻碉堡的敌军步兵。 ②炮兵攻击区 炮兵攻击区分为“炮兵炮塔”和“炮兵工事”两大部分。

炮兵炮塔是一个小于碉堡的独立炮台,炮兵炮塔配备射程约6000m的75mm轻型榴弹炮。

另外,布设在重要位置的炮兵炮塔还装备95mm口径的重型海炮,不过这种“重型海炮”只有四门,所以仅布置在马奇诺防线的门户地区。

炮兵工事中主要使用135毫米掷弹器、81毫米迫击炮来攻击陆军,或者进行弧度打击。 如果把“马奇诺防线”的炮兵攻击区放在中国,我国的指挥官能把日军轰成渣…

③步兵攻击区

法国人喜欢玩炮,这是一战在战壕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因此步兵的待遇相较于炮兵便低了一些。

步兵攻击区由军事隐蔽处、工事群、小型机枪地堡、通讯处四部分组成。步兵攻击区的覆盖面积比较广,所负责的防卫区域也比较大,比如大型碉堡之间的空白区域、重要的运输公路、炮兵攻击区的防御线等等。

步兵攻击区使用的武器为47毫米反坦克炮用于反坦、7.5毫米自动步枪或双联装机枪用于抵抗敌军步兵的进攻。

④大型、小型工事群 工事群相当于一个据点,是链接步兵攻击区与炮兵攻击区的枢纽。大型工事群一般有4-8个区城,内部通过走廊连接。每个大型工事群中驻有200—400名军人,配备8个火炮射击台、若干个步兵炮台、若干个观测哨塔和一个入口。 简单一点说,马奇诺防线由大型碉堡作为防御点,大型碉堡之间的空白区域驻扎着若干个大型、小型工事,工事中有若干个炮兵攻击区和步兵攻击区作为基础战斗力。 如果事无巨细的去描述马奇诺防线的构成未免太过于复杂,我只能大致的描述一下马奇诺防线的主要组成部分。

马奇诺防线是一个十分优秀的防御工事,但是它仍在存在着一个致命缺陷,就是太短了……

马奇诺防线只覆盖了法国、德国的边境线,北边的荷兰、比利时的边境线却没有覆盖。如此一来,德军只要绕过马奇诺防线,从法国的北部门户入侵,那么强大的马奇诺防线就成为了摆设。好比你家的南墙安装了一道防盗门,但北墙却漏了一个大洞,这就叫顾头不顾尾,因此无能的不是马奇诺防线,而是天真的法军。

当然了,咱也不能一味的嘲笑,毕竟是上帝视角。站在当时的角度来看,这个也很正常,那是人家的土地里,当时比利时明确表示,拒绝防线延申至本国境内,想以此来摆明中立立场。

而且法比边境的阿登山脉,山路崎岖,不利于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就算是德军从这里搞事情,法军也自信有实力摆平。这是一战“大规模作战”军事思想所导致的漏洞。法军总是天真的以为战争的胜负是举国相争,是双方硬碰硬。即索姆河、凡尔登那样的阵地战。

但是德国人可不这么想,谁跟你打阵地战?闪击战不香吗?越过了阿登山脉后,法国南部的平原是德国装甲部队飙车的好地方啊。一路狂奔冲到巴黎,这边的法军估计还在给坦克加油。

所以,对于法国,德国算是智取,是战术思想的领先。从上帝视角来看,法国人就是愚蠢啊,如果把造马奇诺防线的钱拿来建设军队,那该是多么强大的一支军队啊。

如果二战德国强攻马奇诺防线会出现什么结局

1940年的德军并没有正面突破马奇诺防线的能力,进攻这种现代化防线需要的是大量大口径的重炮和训练有素的步兵,而当时的德军在重炮方面并不占优势,而且步兵师大部分都是临时动员的,训练程度有限,无法担负高强度的进攻作战。而德军优势的装甲部队和空军在这种攻坚战中作用有限,无法起到决定性的影响。德军将会在马奇诺防线面前损失惨重,迟滞不前,战争将演化为一场阵地战、消耗战,而德军的战争潜力远不如法国和英国,德国将再度重复一战那样的失败!

在德军歼灭比利时境内的联军主力后,第二阶段的主要作战任务就是将马奇诺防线的守军和主防线上的联军部队分割开来,各个歼灭。所以原本在马奇诺防线进行正面牵制的德军C集团军群也开始向马奇诺防线发起了进攻,防止防线上的联军撤退。当时联军的士气已经一落千丈,马奇诺防线的驻守兵力也不充足,即便如此德军对马奇诺防线的进攻也遭遇很大的困难,炮兵和轰炸机的大面积火力覆盖几乎没有任何意义,只有超大口径的榴弹炮和重型加农炮直接命中工事才能予以摧毁,坦克在这种作战中几乎没有作用,只有四号坦克能勉强作为支援火力为步兵提供机动掩护,而且其75毫米的短管火炮对混凝土工事没有任何作用。

从后勤补给来看,正面进攻马奇诺防线也是不可能的,德军的弹药储备并不充足,1939年时陆军总司令部就曾以弹药储备不足请求希特勒推迟西线的进攻。而如果是正面进攻马奇诺防线,那么对于弹药的消耗将成倍的增加,这种战役靠的就是炮弹不停的砸、炸药不停的炸,这对德军的军工生产带来很大的压力,而在重炮生产方面,德国当时并不如法国。

最后退一步讲,即便德军经过苦战突破了马奇诺防线,那么德军也不可能赢得胜利,因为德军的进攻重点早已暴露,联军有着充足的时间和兵力在马奇诺防线后方构筑新的防御阵地,继续消耗德军的实力,直到联军完成战争总动员,取得兵力上的明显优势,对德军发起反击。时间对于德国来说非常宝贵,每浪费一天就意味着联军的力量增长一分,所以希特勒一直要求提早发起进攻就是怕联军的实力会增长到不可战胜的地步,德军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否则德国将失去战争。哪怕双方在西线陷入僵持,对德国也是不利的,东线的防御形同虚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