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富甲天下拥兵百万,为何却总是被游牧民族欺负?后蜀富甲天下,又有蜀道天险,为何被宋朝轻易灭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大宋富甲天下拥兵百万,为何却总是被游牧民族欺负

一、纸面实力并不是真实实力。很多人眼中富有、兵多的两宋,根本经不起实战检验。那么,只有两种可能:1、富有、兵多的数据是假的或有水分。2、纸面实力并没有转化成真正的战斗力。

关于第1点,需要大量论据去论证,在此先不表。

关于第2点,在此引入克劳塞维茨《战争论》中的一个公式:战斗力=实力X战斗意志。这个公式不仅仅适用于军队,更适用于国家。实力分为硬实力和软实力。两宋经济、人口底子厚,理论上的总体账面硬实力比较强。但问题是,杯酒释兵权之后宋蛋疼的中央组织动员能力导致了它软实力的急剧下滑。有宋一代又以士大夫阶层彻底取代了地方豪强为主的士族阶层,一旦朝廷瘫痪,地方很难像汉末晋末那样迅速拉起强有力的自保力量,地方组织动员能力也低了一个档次。 南宋的情况更糟,南方江淮、荆襄、四川各板块之间由于地形割裂,互相之间很难互相支援,基本上都是各自为战,很多时候是被迫以少扛多。

战斗意志方面,更不用说了。老祖宗都开始打败仗,后世皇帝更难没这个雄心壮志了。武将、地方势力被压制,更不没有积极性去建功立业了(别跟我说襄阳、钓鱼城,那都是极个别几个)。实力、战斗意志双debuff,宋活该被灭。

二、其实宋也没跟纯游牧民族交过手。。辽、金、蒙古严格来讲都不算游牧。。。

辽早期是纯游牧,但在跟宋交手之前很早的时候,就已经是农牧混合国了。金更是以渔猎起家,后期农渔猎混合国家,甚至主要经济区都是农耕区。蒙古在跟南宋开战的时候,主要是靠的少数蒙古精锐+海量北方汉人资源,也是农牧混合国家。

而恰恰在冷兵器时代,无论东西方,农牧、农渔混合经济的国家,往往其真实实力是大大超过同时期纯农业国的。

综上,宋打不过外敌正常,打的过才见了鬼了。

后蜀富甲天下,又有蜀道天险,为何被宋朝轻易灭掉

我觉得有以下几点

第一 后蜀军队战斗力不行 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未治,巴蜀之地地形占有优势,历来盛产割据势力,但有得必有失,割据政权远离中原战场,长久以来,战斗力必然下降,君主只需要派兵讲把守山川险要,进可攻退可守,蜀地富庶,在孟知祥、孟昶统治时期,境内很少发生战争,军队缺少战争洗礼不如征战四方的大宋精兵。

第二 ,孟昶继立,君臣奢侈,政治腐朽,国力下降,军无斗志,而赵匡胤则随柴荣南征北战战功赫赫,军容鼎盛,立志扫平天下。

第三, 南平被灭,失去屏障 建隆四年(乾德元年963年),赵匡胤消灭了南平、武平后,控制了长江中游的战略要地,使后蜀东北两面处在北宋的瞰制之下,取得了溯江入蜀的有利条。

第四,将帅无能,指挥无方。 孟昶得知宋师来攻,命王昭远为行营都统,赵崇韬为都监,王昭远自比诸葛亮被视为国之柱石其实浪得虚名,宋马军都指挥使史延德率先锋军进攻西县,韩保正懦怯不敢迎战,派兵数万依山背城,结阵自固,被史延德击退,宋军又获粮30余万斛。于是崔彦进、史延德与马军都监康延泽等率部乘胜追击,俘韩保正、李进。

第五 宋军准备充分战法灵活 蜀军防御不当,由于处处顾虑宋军突入,北面在米仓山,大小漫天寨分兵立寨;东面沿长江分兵守御,致战线过长,兵力分散。

第六 蜀奸出卖 赵彦韬中途叛蜀投宋,并向赵匡胤密报了后蜀实情,并绘呈后蜀的山川形势和兵力分布图。赵匡胤正欲伺机攻蜀,得到后蜀约北汉攻宋的密书后,高兴地说:“吾出师有名矣!宋积极备战,准备充足,先发制人,蜀国准备不足,陷入被动。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