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是怎样的一个人?韩非子为什么和宋国人过不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韩非子是怎样的一个人

感谢邀请!

根据史料记载,韩非死于秦王政十四年(公元前233年,是战国后期韩国的宗族公子,但却未记其生年。现代学者根振各种资料推测其生年,一种说法是钱穆认为:因为韩非和李斯是同师于荀卿同学,所以他们应该年龄相当,推定其生年为公元前280年,也有好多书箱釆用此说,其实在古代,同学未必就年龄相同。如同时就学于孔子的曾参与仲由之间年龄相差37岁,因此这种假定并不太正确可靠。另一种说法是陈千钓认为:韩非约生于韩釐王元年(公元前295年),这种说法比较合理可信度高一些。关于韩非的生平史料记载很少,最为详尽的记载是《史记.老庄申韩列传》,可参考的资料还有《战国策.秦策五》、《史记》中的《秦始皇本纪》、《韩世家》、《六国表》,以及《韩非子》中的《存韩》、《问田》等。

韩非身为韩国宗族,虽天生口吃,却善于写作。他首先是一个始终“为韩“的爱国者,而同时又是一个顺应历史潮流的政治理论家。他亲自目睹了韩国的削弱,曾多次向韩王上书劝谏进言,但都未被听用。于是他又写了《难言》、《和氏》等进奏韩王,以和氏献璞自比,再次劝韩王听纳谏言,运用法术来治国图强。韩非认为:“立法朮,设度数,所以利民萌使众庶之道也。”所以他坚决表示:为了民众的“资利“,决不怕“乱主暗上之患祸”。对于韩王不修明法制,不求贤任能、奖励耕战、走富国强兵的道路,却反而听信不实之浮谈,尊重儒侠,放任工商牟利买官,他十分愤慨不满。于是他又针对时弊,总结了历史上的经验教训,写成了《孤愤》、《五蠹》等十多万字文章,将自己的满腔热血和愤懑化成了千古不朽的光辉篇章。同时,他为了谋求强国方咯,曾在荀况入楚后就学于荀子。他的同学李斯看见他的文章后,自叹不如。后来李斯学成帝王之术后,不愿“久处卑贱之位、困苦之地”而离开故土入秦求高官厚禄去了。而韩非仍在报效自己宗国。不过,他直到韩王安即位之后才被重视。韩王安二年(公元前237年),曾与韩非研究削弱秦国的策略。韩王安五年(公元前234年),秦王政看见了《孤愤》、《五蠹》等文章,深有感慨地说:“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矣!“李斯说:“此韩非之所著书也。“于是秦国猛攻韩国,韩王只得派韩非出使秦国。韩非到秦国后,上书秦王,主张保存韩国,当即遭到李斯的反对,所以秦国没有信任使用他。更由于韩非在秦王面前说了姚贾的坏话,所以李斯与姚贾合谋陷害韩非,在秦国面前说他“终为韩,不为秦”,劝秦王“以过法诛之“。秦王听信了二人之言,便把韩非交给狱吏去惩治。于是李斯派人给韩非送去毒药,让他自杀。韩非想向秦王申诉,但终未如愿。等到后来秦王觉悟反悔,派人去赦免韩非时,他早已死在云阳(位于今陕西淳化县西北)的狱中了。
韩非死后,他的学说受到了秦王政的高度赞赏,这也直接促成了秦王的反儒意识与君主专制主义的策略,为秦统一中国、建立大一统的封建专割主义君主集权制国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韩非尽管被杀害了,但他的政治理论却并未因人亡而被灭。相反,他的学说成为了治秦的方略。也可以这样认为:韩非的思想直接促成了在中国延续达二千年之久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建立,把中国的历央推进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并主宰了这一漫长历史阶段的意识形态。
韩非是一个忠于谋国而拙于谋身的千古封建圣人!



韩非子为什么和宋国人过不去

4韩非是战国末期的著名法家代表人物,又称韩非子、韩子,他的代表作为《韩非子》。《韩非子》中为后世留下许多著名的寓言故事,如“智子疑邻”(宋国人)、“守株待兔”(宋国人)、“自相矛盾”(楚国人)、“滥竽充数”(齐国人)、“讳病忌医”(蔡国人)、“宋人酤酒”(宋国人)、“老马识途”(齐国人)、“欢以失日”(商纣王)等。在这些著名的寓言中,涉及到宋国人的有四个,因此就有人称韩非子专门和宋国人过不去,专门黑宋国人。

韩非子生于公元前280年,死于公元前233年,被秦国的丞相李斯所害。而宋国早于韩非子出生前的公元前286年就已经被齐国灭掉了,宋国和韩非子之间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为啥韩非子的著作中有不少抹黑宋国人的寓言呐?(韩非子像,河南新郑人)

《韩非子》“抹黑”宋国人的寓言案例。

《韩非子》的著作中有几处涉及到宋国人的寓言,而且都不是夸赞,都是抹黑的,举例如下:

1、欢以失日。

纣以长夜之饮,欢以失日,问其左右,尽不知也。乃使人问箕子。箕子谓其徒曰:为天下主而一国皆失日,天下其危矣。一国皆不知而我独知之,吾其危矣。辞以醉而不知。(《韩非子.外储说上》)

译文:商纣王在夜间喝酒很长时间,忘记了时间,询问左右的人全部不知道。于是纣王派人询问箕子。箕子对其手下人说:“纣王为一国之主而全国人都不记得时间,商朝的天下危险了。商朝的人都不知道时间而唯独我自己记得,我也危险了”,于是推辞称自己醉了也不知道什么时间了。

这篇寓言看似和宋国人没关系,实际上和宋国人关系密切,宋国是周朝分封的商朝后裔诸侯国,是商纣王的哥哥微子启的封国,用来祭祀商朝的祖先。这里说商纣王实际上就是讥讽商朝的失国。

2、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韩非子.五蠹》)

译文:战国有一个宋国的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棵树。一只兔子在奔跑中撞到树上,兔子的脖子折断死了。于是这个宋国人丢下农具终日守在树旁,希望再有一个兔子再撞死,自己再次捡个便宜。兔子再也没有得到,而这个宋国人成为了宋国的笑话。(守株待兔图)

3、宋人酤酒

宋人有酤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悬帜甚高,然贮而不售,酒酸。怪其故,问其所知闾长者杨倩,倩曰:“汝狗猛邪?“曰:“狗猛,则酒何故而不售?“曰:“人畏焉。或令孺子怀钱挈壶罋(wèng)而往酤,而狗而龁之,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译文:有一个卖酒的宋国人,每次卖酒都给足了量,对待客人也非常热情恭敬,他卖的酒也非常好喝,店铺的招牌也挂的很高,但是他的酒卖的很少,酒都变酸了。这个宋国人于是找原因,问到邻里的长者杨倩,杨倩说:“你养的狗很凶猛吗?”,他回答说:“狗凶猛与否和卖不了酒有什么关联?”杨倩说:“买酒的人害怕,有时买酒的人会让小孩子拿着钱去买酒,而你养的狗在店门张牙舞爪,小孩子都不敢去你家买酒,因此你的酒卖不了,变酸了。”(宋国人卖酒,店门口有自己家的恶犬把守,很少有人来买酒了!)

4、智子疑邻。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韩非子.说难》)

译文:宋国有一个富人,一天天下大雨把他家的院墙弄倒了。他的儿子说:“如果不赶紧修筑起来,必定遭到盗贼的盗窃”。宋国富人邻居的父亲也这样说。到了晚上,这个富人的很多财物果然被盗,他认为自己家的儿子非常聪明,而怀疑邻居的父亲盗窃了他家的财物。

韩非子的这些寓言故事都是有深刻的寓意,而不是停留在表面记述上。如守株待兔是告诫统治者不要用过去的治国策略来治理现在的民众;宋人酤酒则是指某些国家的大臣就扮演了“恶犬”的角色,国家虽然有很好的招贤纳士的策略方法,这些恶狗当道自然也阻碍了招贤纳士的进程;智子疑邻则是要统治者客观的去评价一个人,不要因为个人关系的远近而产生不同的评价。

为何《韩非子》中有关宋国人名寓言多?

其实在《韩非子》中涉及到宋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