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宗强:李白为何是唐诗巅峰
发布时间: 2023-07-11

李白的诗,可以说是集盛唐精神的精华;也可以说是奇妙地凝聚着盛唐诗歌的艺术风貌,兼有它豪壮和明秀的美。

说他的诗集盛唐精神的精华,是说他的诗充满昂扬的精神力量,充满理想主义,充满自信,有一种巨大的逼人的气势。

他的奔放的热情,坦荡的胸襟,率直的性格,豪侠式的行为,可以说也是典型的盛唐式的。时代的精神风貌,和他个人气质、性格方面的这些特点,全都反映在他的诗里。使他的诗如长江大河,奔泻直下;如天风海涛,不知自何而来,自何而去。追求理想,抨击黑暗,感慨人生,幻想神仙,纵情山水等等,凡是他要表达的,都脱口而出,没有任何拘束,没有任何隐瞒。出口之后,便滚滚滔滔,不可遏止。他的诗情是爆发式地倾泻出来的,而不是流淌出来的。他的诗,既是空前的,也是难以模拟的。

他一生充满非凡的抱负,一再想到要建立不朽功业。在他的一些诗里,便表现出强烈的追求功业的愿望,真是激昂慷慨:

有时忽惆怅,匡坐至夜分。平明空啸咤,思欲解世纷。心随长风去,吹散万里云。羞作济南生,九十诵古文。不然拂剑起,沙漠收奇勋。老死阡陌间,何因扬清芬!(《赠何七判官昌浩》)

世路如秋风,相逢尽萧索。腰间玉具剑,意许无遗诺。壮士不可轻,相期在云阁。(《游敬亭寄崔侍御》)

太公渭川水,李斯上蔡门。钓周猎秦安黎元,小鱼伮兔何足言?……劝尔一杯酒,拂尔裘上霜。尔为我楚舞,吾为尔楚歌。且探虎穴向沙漠,鸣鞭走马凌黄河。耻作易水别,临歧泪滂沱。(《留别于十一兄逖裴十三游塞垣》)

傅说板筑臣,李斯鹰犬人。欻起匡社稷,宁复长艰辛!而我胡为者,叹息龙门下。富贵未可期,殷忧向谁写?去去泪满襟,举声梁甫吟。青云当自致,何必求知音?(《冬夜醉宿龙门觉起言志》)

他要建立的是像傅说帮助武王、像吕望辅助周文王、像李斯辅助秦始皇那样的不朽功业,是助明主治天下,而不是一般的功名富贵。这完全是一个充满理想主义的时代的豪情壮志,也多少带着浪漫色彩的抱负。他一生都认真地执着于这样一个抱负。每逢说起这个抱负时,他的感情便奔腾起来,对于任何一种阻碍,对于这个抱负不被理解感到愤慨。他的爆发出来的感情,便倾泻而下,仿佛要冲决那障碍一般:

展开全文

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八十西来钓渭滨。宁羞白发照清水,逢时壮气思经纶。广张三千六百钓,风期暗与文王亲。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揖山东隆准公。入门不拜骋雄辩,两女辍洗来趋风。东下齐城七十二,指挥楚汉如旋蓬。狂客落魄尚如此,何况壮士当群雄!

我欲攀龙见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帝旁投壶多玉女。三时大笑开电光,倏烁晦冥起风雨。阊阖九门不可通,以额叩关阍者怒。白日不照吾精诚,杞国无事忧天倾。猰埈磨牙竞人肉,驺虞不折生草茎。手接飞猱搏雕虎,侧足焦原未言苦。智者可卷愚者豪,世人见我轻鸿毛。力排南山三壮士,齐相杀之费二桃。吴楚弄兵无剧孟,亚夫咍尔为徒劳。

《梁甫吟》,声正悲。张公两龙剑,神物合有时。风云感会起屠钓,大人卟屼当安之。(《梁甫吟》)

又是吕望的故事!传说中这位做过小贩、屠过牛,八十岁在渭水边遇文王,九十岁封为齐侯,建立了不朽功业的人物,是这样吸引李白!他一想起功业,便想到他。他又想到郦食其。这位不费吹灰之力就帮助刘邦取得齐国七十余座城池的高阳酒徒富于传奇色彩的事迹,同样使李白动心。他觉得他们尚且能够建立那样伟大的功业,他自己当然更加可以做到。他完全沉浸在自信和理想交织的浓烈感情氛围里。但是现实却是自己不被理解,一片精诚反而成了多此一举!他想到了谗言的可怕,但也想到了自己的才能终将被用,只要等待机会,就可以风云际会。全诗气势磅礴,一股巨大的感情力量冲决而出,有不平、有愤慨,但基调是理想和强大的自信心。不平和愤慨是执着地追求理想,对建立功业狂热向往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朔云横高天,万里起秋色。壮士心飞扬,落日空叹息。”(《酬崔五郎中》)是何等雄壮的境界!何等壮伟的心境!“欲献济时策,此心谁见明!君王制六合,海塞无交兵。壮士伏草间,沉忧乱纵横。飘飘不得意,昨发南都城。紫燕枥上嘶,青萍匣中鸣。投躯寄天下,长啸寻豪英。耻学琅琊人,龙蟠事躬耕。富贵吾自取,建功及春荣。”(《邺中赠王大,劝入高凤石门幽居》)不被理解,沉忧纵横,但丝毫也没有挫折他的意志;宝剑骏马,建功立业,他仍然是慷慨激昂。他胸中蕴蓄的壮大感情真是浩荡澎湃,无穷无尽。即使他感到失意忧伤的时候,倾泻出来的仍然是这滔滔的感情巨流。他对于不朽功业的追求,那奔腾的感情就是这样倾泻出来的。

他对于现实生活的黑暗与腐败的抨击,一样激昂慷慨。愤慨的感情一经爆发,便奔腾直下,不可遏止:

君不能狸膏金距学斗鸡,坐令鼻息吹虹霓。君不能学哥舒,横行青海夜带刀,西屠石堡取紫袍。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直一杯水。世人闻此皆掉头,有如东风射马耳。鱼目亦笑我,谓与明月同。骅骝拳跼不能食,蹇驴得意鸣春风。《折杨》、《黄华》合流俗,晋君听琴枉《清角》。巴人谁肯和《阳春》,楚地犹来贱奇璞。黄金散尽交不成,白首为儒身被轻。一谈一笑失颜色,苍蝇贝锦喧谤声。曾参岂是杀人者,谗言三及慈母惊。与君论心握君手,荣辱于余亦何有?孔圣犹闻伤凤麟,董龙更是何鸡狗!……(《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玄宗好斗鸡,有因斗鸡得到玄宗宠幸的,这正说明着在繁荣安定的背后,政治的腐败已经表现出来了。李白对此十分愤慨。在《古风五十九首》之二十四中,他写道:“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鼻息干虹霓,行人皆怵惕。”这是他于天宝初在长安所见的情景。这次他又再次提及,并且把这件事和哥舒翰屠石堡一起提出来。天宝八载,哥舒翰以数万士卒生命的代价,攻吐蕃,破石堡城,所获只吐蕃四百人,哥舒翰却因功拜特进鸿胪员外郎、加摄御史大夫,连儿子也得到五品官。李白对此极为不平。他不仅是对边将不满,而且是对玄宗用人不满。凡迎合玄宗心意的,就被任用;不能迎合玄宗心意的,贤才也落拓。玄宗好斗鸡,斗鸡小儿飞黄腾达;玄宗晚年好边功,边将就拓边邀功,而蒙受损失的是国家和生民。朝廷中形成了一种鱼目混珠、是非颠倒的局面,骏马拳跼而蹇驴得意,谗佞进幸而贤才沉埋。“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古风五十九首》之十五)对于这一切,对于自己遭受谗谤而见放,李白一腔愤懑,就像火山爆发一样喷涌。这诗的感情的激越,感情抒发的迅猛急速,都是很惊人的,到酣畅淋漓处,他简直是指着鼻子怒骂,没有任何忌讳,不作任何委婉申述,坦荡率真。

他的另一首作于“赐金放还”之后的诗《鸣皋歌送岑征君》,也像火山爆发一样地表达了对于黑暗政治的愤懑之情:

鸡聚族以争食,凤孤飞而无邻。蝘蜓嘲龙,鱼目混珍。嫫母衣锦,西施负薪。若使巢由桎梏于轩冕兮,亦奚异于夔龙蹩躠于风尘。哭何苦而救楚,笑何夸而却秦。吾诚不能学二子沽名矫节以耀世兮,固将弃天地而遗身。

用一个接一个的比喻,造成强烈对比,把现实生活中是非颠倒的现象迅速集中起来,一口气历数现实的丑恶,倾泄不满与牢骚;最后是反抗现实的声明。在诗的感情发展上,一浪接一浪,中间没有任何曲折起伏,仿佛是大喊大叫出来一样。

他对世态炎凉的抨击,也是这种一泻千里的感情浪潮的发泄:

汉家天子驰驷马,赤车蜀道迎相如。天门九重谒圣人,龙颜一解四海春。彤庭左右呼万岁,拜贺明主收沉沦。翰林秉笔回英盼,麟阁峥嵘谁可见?承恩初入银台门,著书独在金銮殿。龙驹雕镫白玉鞍,象床绮席黄金盘。当时笑我微贱者,却来请谒为交欢。一朝谢病游江海,畴昔相知几人在?前门长揖后门关,今日结交明日改。(《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二首》之一)

这是说他待诏翰林和“赐金放还”之时前后截然不同的遭遇,把势利者的丑恶写得淋漓尽致。李白对黑暗的抨击,带着盛唐社会的独有色彩,与后来杜甫写社会黑暗是不尽相同的。

李白的青少年时代,正是唐朝社会极繁荣的开元盛世。他这一代成长起来的士人,充满建立功业的理想,充满一个强大的国家、一个繁荣的社会所特有的那种自豪感和自信心,带着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但是他政治上一再失意之后,展现在面前的已经是由盛而衰的转折时期那种矛盾重重、弊端丛生的现实了,从开元末开始,李林甫和杨国忠相继为相,玄宗晚年耽于逸乐,沉湎声色,不理朝政。朝廷内部宦官、权奸、边将之间,权力的争夺十分激烈。土地兼并加剧,社会矛盾也十分尖锐,大的祸乱已在酝酿之中。李白带着浓厚的理想主义走向仕途,而经历过仕途失意之后面对着的却已经是由盛而衰的现实,所以失望和不满、牢骚,也就表现得特别强烈。由于转折才开始,他对黑暗的抨击,与其说是认识到的,不如说是感觉到的;与其说是经过理智的判断,不如说是感情的体验。因此,带着更多的感情评价的特点。正由于他到底是盛唐社会哺育起来的一代,因此,虽抨击黑暗,但不是冷眼旁观,不是悲观失望,而是依然感情昂扬。写的是黑暗,而传达的精神风貌却仍然是昂扬向上、朝气蓬勃的盛唐精神。这样或者可以解释为什么他写社会黑暗的诗也和他表现对于建立不朽功业的理想的热烈追求的诗一样,写得感情奔腾,滚滚滔滔。

李白写其他内容的诗,也都有这种感情一旦爆发便倾泻而出的特点。例如,他写不得意、苦闷、借酒浇愁: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