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苦难的人生经历和盛乐博物馆前所立雕
发布时间: 2023-07-06

光宗耀祖是中国人的传统宗族观念。自己发迹了,不能忘了本、忘了祖宗。有人高中后迫不及待地回乡祭祖,向地下的老祖宗焚香报喜;也有人做了高官后,就亟不可待地跑进宗祠,对着列祖列宗的牌位磕头膜拜。这其实都是人的本性。

盛乐博物馆景石

我们都知道在中国历史中,但凡是开国皇帝,没有哪个不是在血雨腥风中跌撞的头破血流才做到如此高位的,其创业历程中的艰难险阻远非常人所能想象。一旦坐稳了江山,其个人成就自然无与伦比,祭告祖先便成了一道必不可少的固定程序。《礼记·王制》是这样规定的:“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意思就是说,天子或后来的皇帝,通常设七庙(始祖和最近六代)供奉祖先。此外《后汉书》有云:“汉家之制,推亲亲以显尊尊”,由此可见,这项制度从汉朝开始便固定了下来,其对后世的影响可谓深远。

庙号为始祖的神元皇帝拓跋力微

就连臭名昭著的北魏乱臣贼子侯景,在只知父亲名讳而不知其他祖先名讳的情况下,还生拉硬扯地立了七庙,追尊了七个皇帝。然而这都不算什么,历史上有个奇葩皇帝曾一连追尊了二十七代祖宗为皇帝,开创了历史之最。他便是今天要讲述的北魏的开国皇帝拓跋珪。

这拓跋珪其实也是个苦孩子。其祖父拓跋什翼犍一开始是代国的国君,其父拓跋寔在一次保护拓跋什翼犍时身受重伤,后不治而亡,拓跋珪是个遗腹子,所以他从小就没了爹。后来代国被前秦所灭,七岁的拓跋珪侥幸逃脱,先后辗转于刘库仁部、贺兰部,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然而其特殊的身份为两部所不容,接连遭受到刘库仁以及舅舅贺兰讷的陷害,历经坎坷,九死一生,最终艰难地活了下来,真应了那句自古英豪多磨难的俗语。年轻的拓跋珪几经辗转,终于艰难复国,而后又逐步挫败强敌后燕,在公元396年称帝,建都盛乐,国号大魏,史称北魏。

没有立庙号的穆皇帝拓跋猗卢

可想而知,他从一个流亡的儿童最终成长为世人瞩目的草原雄鹰,这份来之不易的成功和喜悦,如果不告慰拓跋部的先祖们能行吗?再说自己风光了,祖先也应该跟着一起风光。于是,拓跋珪便“追尊远祖毛以下二十七人皆为皇帝”(《资治通鉴》)。

庙号为太祖的平文皇帝拓跋郁律

当时拓跋珪之所以这么做,想必除了自身因素之外,还在于提高门楣,抬高身价,昭示着北魏政权的合法性。不过虽说追尊了如此多的皇帝,但其中有庙号的只有三位:庙号为始祖的神元皇帝拓跋力微,庙号为太祖的平文皇帝拓跋郁律,庙号为高祖的昭成皇帝拓跋什翼犍,没有超过“七庙”规格。至于他的父亲拓跋寔,这位没有当过国君的世子,则成了献明皇帝。盛乐博物馆前的5尊雕塑,正中央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纵马扬鞭外,左首是庙号为始祖的神元皇帝拓跋力微,是个长寿皇帝活了104岁,传说是天女所生;依次是穆皇帝拓跋猗卢,他是神元皇帝拓跋力微之侄,拓跋猗卢是那些被追认为皇帝而没有立庙号的代表。右首是庙号为太祖的平文皇帝拓跋郁律,拓跋郁律是拓跋猗卢的侄子,依次是庙号为高祖的昭成皇帝拓跋什翼犍,他是平文帝拓跋郁律次子。

庙号为高祖的昭成皇帝拓跋什翼犍

拓跋珪此举,从民族上来看,他是鲜卑人,想一统天下,做大汉民族的皇帝,为巩固统治地位,必须接受汉族文化传统,因此才置三庙以示低调;从国号来看,北魏自认为是三国时期曹魏的延续,曹丕追尊了三代,因此也效仿之。

道武帝拓跋珪纵马扬鞭

南北朝早期,道武帝拓跋珪建立北魏,刚开始以盛乐为都城,就是今天的内蒙古和林格尔地区,盛乐是草原上建起的第一座国都,太武帝拓跋焘时迁都于平城,就是今天的山西大同。北魏最强盛的时候统一了北方,阴山以南、祁连山以北,河套、黄河中下游的地中原地区以及华北大平原都属于北魏的疆域。到了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以后,推行政治改革,主要内容是汉化运动,主要包括均田制和户调制,变革管制和律令,迁都洛阳,改易汉俗。因此说北魏鲜卑族是第一个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

道武帝拓跋珪生平简介

关于北魏六镇逐渐不被朝廷重视,地位越来越低。原因是洛阳方面的荒淫腐败,引发了六镇军官们的不满,这是北魏裂变为东西魏重要原因之一。写这些都是为下面简述北魏六镇做个轮廓式的铺垫,以便读者理解。(上)未完待续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