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于丹庄子(于丹在百家讲坛讲的内容属于心灵鸡汤还是传授学术知识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于丹在百家讲坛讲的内容属于心灵鸡汤还是传授学术知识

我的看法是:于丹在百家讲坛讲的庄子,论语等一些内容,既不属于心灵鸡汤,也不是专业的学术知识。她是把中国先秦时期的中国传统文化,用浅显易懂的方式,娓娓道来,改变了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生涩难懂的印象,让人们感觉到栩栩如生的庄子,孔子就在你的面前跟你谈学论道,一下子和我们拉近了距离。

我就是在于丹的影响下知道了庄子,知道了逍遥游,知道了庄周梦蝶。从那时开始,我开始注意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如此的伟大。我本人也从一个只知道赚钱,心灵空虚的普通商人,变成了一个除了赚钱以外还知道学习传统文化的文化商人。练字毛笔字,欣赏书画,读先秦文学,成了我的业务生活的主流。

所以说于丹不是什么心灵鸡汤的演讲者,也不是什么传授专业学术知识的教授。她的最大贡献是:是我们这些普普通通的中国人重新认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引路人。让我们真正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是如此的伟大,增强了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这难道还不够吗?

为什么现在百家讲坛不火了

如果你知道于丹、易中天、王立群等名字,而你又不是学者,那么你肯定多少看过一点《百家讲坛》。话说当年百家讲坛也是真红火,捧红了一大批电视学术明星,带动了全民读史的热潮,这些学者的书、光盘一时之间炙手可热,赚得盆满钵满。但大概从2009年左右,《百家讲坛》的收视率开始下降,最近趋于平稳,是人们都看腻了吗?也不全是。



在2015年左右于赓哲老师的微博上澄清了百家讲坛收视率跌入谷底的谣言,当年平均收视率在0.2左右。根本没淘汰的可能,现在录制计划已经拍到明年了,不高但也不低。整体来看确实风光不再了,要知道这个节目最火的2006年、2007年:连续两年保持央视10套收视率第一,造就了于丹、易中天等一大批学术明星,成为当年最炙手可热的文化事件。

搬搬手指头,易中天、于丹、郦波、王立群、蒙曼等一大批学术明星都直接受益于《百家讲坛》的收视红利,但这种专家清口相声式的宣讲在媒介较为单一的时期还可以占得头筹,但如今却大不一样。微信公众号、知乎、头条文章、悟空问答、梨视频动历史等大量自媒体平台活跃在网络世界,历史知识的获取、传播更为廉价,其中不乏优秀作品。传统的宣教和政治史、军事史、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模式已经无法满足观众的口味。大家确实是审美疲劳,听腻歪了。



从2013年前后国内多家出版机构集中引进了大批海外优秀的历史科普类作品,点燃了非虚构社科、历史作品的新时代。一时之间《纵乐的困惑》、《讲谈社中国的历史》、《哈佛中国史》、《维梅尔的帽子》、《天国之秋》、《奥斯维辛:一部历史》、《人类简史》、《耶路撒冷三千年》等书强劲盘踞新书畅销榜和预售榜单。这些国外汉学家、记者、传记作者为主体的写作群体的特色是语言平和易懂,文笔流畅,视角独特新颖,一时之间拥趸甚多。

目前国内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社的“甲骨文”丛书;后浪出版的“汗青堂”系列;理想国系列;中信出版社的欧洲史、世界现代史系列、三联书店的新知文库都不断花样翻新,更新刺激了国内优秀历史读物的翻译引介。在此基础上,部分读者的口味提高了,素养提升了,以往的快餐满足不了他们的胃口,这些作品因为其装帧精美、内容优质、活动策划细致而广受好评,逐步取代了传统的电视+签字售书模式。

更为影响深远的则是2016年以来的知识付费浪潮的兴起,许多平台推出了有声书,解放人们的眼睛,同时也打造了很多名家历史课。这些课程设计更有针对性,更加个人化,服务周到,比较适合年轻人的工作节奏和学习习惯。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百家讲坛》后期发展过程中思路的走偏,为通俗而通俗,甚至不惜歪曲史实,罔顾细节,割裂了严肃学术研究的基础,弱化了人们对其信任。(代表事件是北大学生对于丹的排斥。)

参考资料:

1、https://www.so.com/s?ie=utf-8&src=360chrome_toolbar_search&q=%E7%99%BE%E5%AE%B6%E8%AE%B2%E5%9D%9B%E6%94%B6%E8%A7%86%E7%8E%87%E4%B8%8B%E9%99%8D

2、百家讲坛节目介绍

3、http://sh.qihoo.com/pc/968257af4d7750533

于丹为什么会掉下“神坛”

知行合一才是真,心灵鸡汤终是毒。

于丹之前曾经被称为“心灵鸡汤”大师,她给年轻的人很多的心灵鸡汤,一些人听了她的道论之后觉得精妙至极,她的学说跟其他的文化人有点不一样,于是市场就把她凸显出来,她成为了文化的名人,从于丹的口中听到她的话语,你就会由衷地觉得她确实是一个有文化的人,哪怕是孔孟的名言都是可以随意运用,她的文化修养让接触她的人十分感叹,于丹开始成为了文化的明星。

于丹还没有进入市场前是文化的传播者,于丹因此也参加了很多的节目,比如《庄子心得》、《成语大会》等等之类的,由于她的讲座和话语是比较精辟的,所以于丹开始被大家所熟知,她的话语迅速火遍了全国,大家对于丹有着很高的评价,甚至有众多的企业邀请她去演讲,可惜这样的日子来得快,去得也是比较快的。

据说在伦敦的演讲中她开始耍大牌了,即使那边的主办方已经给她换当地最好的酒店,但是她还是非常不满足,三天的时间之内换了好几个房间,最后她还是感觉不满意。她在工作期间还因为安排的小事情对助力大骂,让翻译和助理处于非常尴尬的位置。大家也许在国外很难见到于丹这些的情况,大家也很难相信一个文化人竟然会有着这样的嘴脸,于是大家对于丹的印象开始变差,毕竟这样的消息是很难瞒得住的。

于丹大概都没有想到事情还可以进一步恶化,在国内的于丹可是享受着很好的待遇,每一次外出的工作都是由主办方承包了非常多的事宜,于丹可谓是住得好、吃得好、工作得轻松,在国外却受到不重视的对待。于丹掉下“神坛”标志性事件应该就是在北大那一次的事件,这让当时的主办方和于丹都非常尴尬,没有想到北大的学子对于所谓的流量文化明星不屑一顾。

北大那一次的事情具体是这样的,那一次于丹被邀请到北大讲授昆曲艺术讲座,本来又是一次于丹曝光率增大的好机会,顺便让自己的发言和思想让北大的学子感受一下的好时期。但是没有想到的是,于丹当时穿了超短裙和黑丝袜,并且于丹对于昆曲艺术是一点都不知道的。作为一个门外汉的于丹又能够说出什么样的话语,北大学子去的那些人都是懂得昆曲艺术,他们对于所谓的流量文化明星不在乎,他们十分尊重昆曲艺术,于丹这样无脑的行为让她自己贴上了“装”的标签,刚开始就有学生开始反对,后面的呼声越来愈大,他们势要把于丹赶下台,让于丹滚下去,这一次于丹的面子丢大了。

北大这一次的事件快速发酵,大家都十分支持北大学子的行为,于丹成为了大众攻击的对象,于丹会掉下“神坛”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于丹掉下“神坛”纯粹是自己行为导致的,一个人的修养不仅仅体现在她的学识上,更加重要的是在于她的行为和言辞方面。大家如何看待这件事情?

大名鼎鼎纵横国内讲坛的于丹老师2017年为什么鲜有露面

国家民族的繁荣强大并非始於这专家学者的满腹经论,能说会辨、表演式的讲座是给那些堂而皇之的过堂宾客们听的,城市工厂、各行各业、广阔农村、田间地头,辛苦劳作的人们对此只能是“满目的疑惑与茫然”...正如:嘴巴里长不出庄稼一样、道理浅显,“吃进去的是米饭”“拉出来的是屎”,不可能变成“黄金”,道理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