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挖到王安石父亲墓地,正欣喜若狂,就被人叫停:那是我家祖
发布时间: 2023-07-11

引言

早在《论语·学而》中孔子就提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儒家思想中向来十分看重孝顺,在我国数千年历史中,也有“百善孝为先”的观念,因此也衍生了一系列教导人们孝顺父母的著作,如《二十四孝》、《劝报亲恩篇》等等。

《论诗五首·其二》有言:“江山代有才有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在我国灿烂的历史中,涌现出过许多文豪,他们生前所撰写的诗词歌赋是国人共同的财富,我们也习惯了这一点,有时甚至会忘了他们是有传人的。当然,现在的名人后代很多都不认识自家先祖。不过也有一个特例,那就是王安石的后人。

▲王安石雕像

01

王安石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曾经两度官至丞相,去世后也被追赠太傅,谥号为“文”。古代文人中,少有人能在文学和政治方面都取得突出成就,王安石却做到了。在政治方面,他两度官拜丞相,曾向神宗提出变法事宜,史称“熙宁变法”,改革范围涉及税法、农田水利、科举等多方面,此次改革力度很大,每一项措施都收到了一些效果。

王安石变法使得朝廷财政收入大幅度增加,宋神宗时期国库收入可供二十年之用,这在宋朝历史上都是十分罕见的;新法抑制了地主豪强势力,使农户所受的剥削有所减轻;强兵措施扭转了西北方面屡战屡败的被动局面,取得北宋军事史上空前大捷,是两宋时期唯一一次大获全胜。

展开全文

‍▲王安石画像

王安石从政期间,还成功收回唐代中期就已经丢失的2000多公里国土。然而由于保守派大力反对,王安石改革并不彻底,宋朝积弱现状也未能得到根本改变。

02

在文学方面,王安石成就更加斐然。他年少时就颇有文名,与欧阳修、周敦颐等人相交甚密,在散文、诗歌、诗词方面都有较高成就。王安石散文方面多为体现自己社会理想,主张“文道合一”,简洁而直抒胸臆,凭借散文他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方面早期创作注重反映社会现实,政治上失意后致力于追求诗歌艺术本身,大量写景、咏物诗作取代了前期的政治诗作,也形成了独特的“王荆公体”。词则主要分为抒情和阐释佛理两大类,在豪放派词人中相当有地位。

▲王安石的诗词

2009年南京将军山附近,一家房地产公司在开发新楼盘时,无意中发现了一座疑似王安石的墓地。原本这里被认为是一座普通明代墓穴,因临近朱元璋义子沐英之墓,被认为是其家族墓地的一部分。由于施工已经对该墓造成了较大破坏,考古专家们决定回填该墓。事实证明此次勘探并不认真,仓促做出这一决定也着实有些草率。就在回填工作准备开始时,有两块墓志铭引起了大家关注。

03

众所周知,墓志铭是古代墓葬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上记载着墓主人生平大事。在这座“明墓”中出土的两块墓志铭上,竟然写有“安石”两字。这表明考古专家很有可能产生了误判,这座墓穴有可能是王安石之墓。

▲考古队挖墓现场

回填工作迅速停止,考古专家欣喜若狂,决定继续深入考察这座墓穴。最终确定墓主人是王安石父亲王益,墓志铭上的题词是出于同为唐宋八大家的曾巩之手。

这样的一座墓穴自然有着继续进行考古发掘的意义。但是随着考古工作者发掘越来越深入,大量陪葬品已经出土时,考古工作却被叫停了。这次叫停并不是因为考古价值不大,而是因为王安石后人的出现。“那是我家祖坟。”王安石三十六代孙王新年来到发掘之处,并出示了家谱证明自己身份,这还是考古工作中头一遭遇到的事情。经过协商后,国家尊重其后人意见,王氏后人成功将这座墓穴中的尸骨和遗物迎接回乡。

▲王益墓碑

结语

其实,王安石后人将先祖遗骨迎接回乡,也是个不错的结果。历史上的记载已经足够我们了解王安石的事迹和精神。毕竟他留给我们最宝贵的东西并不是随葬品,而是那些文采斐然的诗文,以及不畏压力、与保守派多年斗争以求宋朝振兴的精神。这些才是我们读历史、学历史过程中真正应当领会的。

参考资料:

《论语·学而》

《论诗五首·其二》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