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之一笑无删减全文阅读(孟子有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无后为大怎么理解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孟子有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无后为大怎么理解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出自《孟子·离娄上》。原文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十三经注疏》中在“无后为大”下面有注云:“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 翻译成白话文意思是:不管对错完全听从父母的话,不给父母解释清楚并且让父母改过。让父母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不孝;生活过的贫困,父母年迈,自己却不出去赚钱来赡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到了成年却不能够娶到妻并且生下儿子,让父母绝了后代,这是第三种不孝 。

其中“绝先祖祀”这句话阐述了为什么不娶妻、生不下儿子是最大的不孝。据文献记载,早在西周时期,我国劳动人民就确立了以崇尚天道,祭祀祖先为核心的孝道文化,也即所谓“敬天法祖”。

传统汉族人认为,人的生命是在子孙身上得到延续的,家族的血统是由男子来传继的,通过后代对祖先的祭祀,祖先的灵魂可以得到安息,血脉相连,传承永续。在传统汉族文化传统习俗中认为,人死后如果没有人供奉祭祀会成为孤魂野鬼,在地下无处安生,处境是非常悲惨的。因此,不娶妻无子是最大的不孝。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弘扬孝道文化的同时摒弃那些延续香火,传宗接代的封建思想。

对于现在的小学语文课本删除了鲁迅的文章你怎么看

个人认为现在小学语文课本删除鲁迅文章的做法欠妥。

首先,鲁迅是中国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民主战士,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其次,他的作品巧妙地融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不着痕迹、天衣无缝。刻画人物,入木三分;抒发感情,淋漓深邃,字里行间闪耀着深邃思想的光辉。

第三,鲁迅运用高超的艺术技巧,在人物命运的叙述中渗透“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关怀;通过生动传神的白描手段,住笔下的人物形象丰满、性格突出,同时深刻地控诉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和封建礼教的反动本质。

第四,鲁迅的作品充满了人文情怀和现实主义精神,其作品独特的艺术表现力,今仍然蕴含着巨大的震撼力量。如《少年闰土》、《一件小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

因此,现在教育部已经发现了许多省编教材的不妥做法,正在进行整改,已经逐步取消省编教材,统一使用部编教材了。

桃花依旧笑春风,这句诗为什么那么出名

又是一年春暖花开的季节,也是一年桃红柳绿时,说桃花、谈桃花的相关名诗名句,以及其背后的情感之事恰逢其时,应该是别有一番韵味。

"桃花依旧笑春风"出自唐朝诗人崔护名诗《题都城南庄》中的名句。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唐朝诗人崔护(772年—846年)也因此诗而名垂青史。

题主问为何"桃花依旧笑春风"这句诗那么出名?这要从作者所创作的当时环境、心境,诗的来龙去脉,以及此诗句的本身去分析了解。

诗句的背后有一段传奇故事和爱情佳话

此诗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有的说是崔护科考进士及第时,有的说是科考落第后,在长安南郊出游,因口渴讨水喝时,偶遇一美丽少女,次年清明节重访此女不遇而题写此诗。回城后因挂念佳人放心不下,几日之后又重返桃园人家,见桃花女因题诗伤心而逝,抱头痛哭时又将美人唤醒,两人终成眷属。演绎了一段动人的红袖添香、才子佳人的浪漫爱情故事。

这些记载颇具传奇小说色彩,其真实性难以得到其他史料的佐证,但后人对诗句背后的故事却津津乐道。如戏剧家欧阳予倩曾以这个典故为范本创作了京剧《人面桃花》,后来还被改编为评剧、越剧及影视剧等。

关于这首诗的结局至今还是个迷,自唐至今,各种版本不断,当然结局不外乎两种,一种是“有情人终成眷属”,一种是“从此萧郎是路人”。但我更喜欢没有结局的结局,如此诗才有残缺的凄美,才有更大的想象空间,也更耐人寻味:我也希望诗人有一个圆满的结局,这是古往今来人们的愿望,就像梁祝生前不能在一起,死后化蝶成双成对一样。

诗句之中字字珠玑、句句经典,充满着浓烈凄美的诗情画意

《题都城南事》短短四句诗,28个字(除去5个重字即只有23个最常用的汉字),平仄韵律完美,好记易懂,颂读起来朗朗上口,细细品味却包含着去年与今年两段时空的交错,人面与桃花两种景观的比对,桃花与春风两样景物的交融,期待甜蜜与不遇失落两份情感的跌宕起伏。

这首诗既是一首即兴诗,更是一首叙事抒情诗。万物复苏、百花争艳的季节,也是人们踏青赏花的最佳时机,更是少女怀春、才子多情浪漫的时刻,在这最美的桃园遇见最美的人,谁人能不触景生情呢。但春光短暂易逝,这场邂逅终将留下遗憾。这个遗憾是今年的"桃花依旧"而"人面不知何处去"。

此诗中的"人面桃花"从此成为浩瀚成语典故之一,用来形容男女邂逅钟情,随即分离之后,男子追念旧事的情形。"桃花依旧笑春风"也被后人广泛演化活用,比如晏几道《御街行》:“落花犹在,香屏空掩,人面知何处?”再如袁去华《瑞鹤仙》:“纵收香藏镜,他年重到,人面桃花在否?”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当然也是诗人对前人诗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升华和凝炼。

一人一生一诗句,一花一典一成语。这样的诗和句不断被后人引用和传播,不出名都难。这样的诗和句一生一首或一句足亦。

诗句本身蕴含着人生与自然的普遍规律

"桃花依旧笑春风"从面上看这是一种自然现象。诗人用"依旧"(也就是年复一年、每年如此的意思)和"笑"(拟人化手法,表示开放、绽放)两个词,把春季桃花的年年按时开放写得自然贴切,客观事实,把画面刻画的美丽灿烂、妩媚动人,也反映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

从诗蕴藏的情理分折,该诗句以“人面桃花,物是人非”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人生经历,实质写尽了自古人生多情却无奈,无情而易逝的人生哲理。

景中的桃花在春风中笑,景外的诗人内心却充满着失落、孤独,不知是桃花笑诗人应该放下心中的女神,还是要永存心中的美人呢?这种人物感情的发生、发展和起伏变化,特别是该怎么变化,诗人也许知道,也许不知道,你我又怎能知晓却又多想知道答案?正因此诗句从"艳遇"到"不遇"之后留有那么大的想象空间,才有后来人那么多的该不该"再遇"、该不该"圆梦"的爱情故事续集、爱情小说传奇。这就是此诗句的无穷魅力所在,也为诗人赢得了不朽的诗名。

结束语

总之,一首诗或一句诗出不出名,是无数后人赏析评价,大浪淘沙而留下来的。好诗名句不会因时空穿越变化而消失无味,何时何地何人读来总会给人以启迪、感怀或共鸣,细品总会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或立志或言情。名诗必有名句,名句必入你我之心,或拔动心中最柔的那根情弦,或击荡心中那面坚鼓!

欢迎大家关注光临讨论,认为石润居分析满意的请点赞!

施耐庵的《水浒传》中,细节透露出谁是杀晁盖的真凶呢

晁盖遇难,是水泊梁山的一次重大转折事件。也可以说是全书的重点章回。

关于晁盖的死因,书中讲得很清楚,就是在征讨曾头市时,于沙场上被乱箭射中头部,待回到营寨拔下箭头,才知道是毒箭,也才看到箭上有史文恭三个字。

之所以出现杀害晁盖真凶这一疑问,皆来自晁盖临终遗嘱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