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内部是怎样的结构太阳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太阳的英文读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太阳内部是怎样的结构太阳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你好,太阳的内部主要可以分为三层

核心区,辐射区对流区。

太阳的能量来源于太阳的核心,其核心温度高达1500万℃,核心区的气体被压缩至水密度的150倍。

太阳的核心区,是太阳最为“活跃”的区域;而我们常说的:太阳黑子、光斑、耀斑等太阳活动,基本上全都是在光球层出现的。

光球层上方是太阳的色球层

色球层也是发光的,它发出的发出的光在进入我们地球大气层的时候被空气分子、尘埃粒子“散射”到周围,所以我们在太阳的周围看不到它;其实蓝色的天空,正是因为色球层的光才显现的。

在色球层之外,还有太阳的最外层大气—日冕

日冕的厚度达到了几百万公里,日冕和色球层一样平时是看不见的,但在日食的时候是可以看到的。

日冕就是太阳的最外层了。

日冕之外就是太阳辐射了,辐射达到了一百亿公里以上,在学术界,太阳辐射属于太阳系的范围,而不属于太阳。

我是魏健Dr,欢迎对问题进行补充讨论。

太阳的英文读法

“太阳”的英语是sun,读音:英 ,太阳只有一个,前面要加the。

in the sun 在阳光下,无忧无虑

under the sun 天下;究竟

with the sun 朝着太阳转动的方向,顺时针方向

“阳光”英语:sunshine 读音:英

速度超过太阳的逃逸速度,为什么地球不会脱离太阳系

地球围绕着太阳公转,每秒钟线速度约30公里。

不知道是哪位大侠告诉这位题主,这个速度超过了太阳的逃逸速度?我想此公大概认为第三宇宙速度16.7km/s是地球的逃逸速度吧?

实际上,这只是在地球上,发射的航天器逃离太阳引力的速度,与地球本身逃离太阳引力不是一码事。

逃逸速度是什么意思?就是完全摆脱一个天体的引力羁绊,飞向远方的意思。

我们地球上有三个宇宙速度,记住这三个宇宙速度只适用于地球上的航天器。

第一宇宙速度(简称v1)为7.9km/s,达到这个速度,就可以成为地球卫星,绕地球飞行,不掉下来,也逃不走,又叫环绕速度;

第二宇宙速度(简称v2)为11.2/s,达到这个速度,就可以逃离地球引力束缚,到其他行星上去做客,又叫脱离速度;

第三宇宙速度为(简称v3)16.7km/s,达到这个速度,就可以脱离太阳引力,飞往太阳系外的遥远空间,又叫逃逸速度。

逃逸速度是与引力大小呈正比例关系。

实际上,这三个宇宙速度都是在利用地球动能基础上需要达到的速度。也就是加进了地球30km/s的公转线速度,利用这个惯性动能,再加上以上速度,才能达到上述效果。

v2实际就是天体的逃逸速度,也就是在地球上,逃离地球的速度;而所谓v3,实际上是在地球上,发射的航天器逃离太阳引力的速度,达到这个速度就可以飞往太阳系外。

逃逸速度是与一个天体的引力大小成正比,与距离平方成反比的。这与引力定律是成正相关关系的。

引力定律表达式为:F=GMm/r²

其中F为引力值,G为引力常量(6.67x10^-11N·m²/kg²),M和m为引力作用大小物体,r为引力作用物体质点的距离。

这就看出了,引力的大小是与距离平方衰减的,因此太阳逃逸速度与太阳质心距离成反比的,距离越远所需速度就越小。

逃逸速度就是根据动能公式和万有引力定律变通计算得出来的。

引力势能表达式为:E(r)=∫(GMm/r²)dr=-GMm/r(以无穷远为零势能)

能量守恒表达式:mv²/2=0-E(r)

r取天体半径时,可以得到逃逸速度公式:v=√(2GM/R)

式中,v为逃逸速度,G为引力常数,M为天体质量,R为天体半径。

根据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太阳表面逃逸速度约617.7km/s。

一个物体在太阳表面时,要达到每秒617.7公里的速度,才能够逃离太阳引力。

而地球在距离太阳150000000km远的地方,如果要逃出太阳引力,按照上述公式计算,速度需要达到42.4km/s。

现在地球公转速度约30km/s,42.4-30=12.4,要逃离太阳引力,沿着地球切线逃出,还相差12.4km/s(简称v4)的速度呢。

因此,如果地球要逃出太阳引力,必须达到42.4km/s的速度,而不是16.7km/s。

地球上的物体受到地球和太阳两个引力作用。

因此地球上的物体要逃离太阳系 ,就必须具备两个动能:逃逸出地球的动能1/2mv2²以及逃逸出太阳系的动能1/2mv4²。

这样逃逸动能就为:1/2mv3²=1/2mv4²+1/2mv2²

地球逃逸速度是11.2km/s,地球轨道上的逃逸速度12.4km/s。

1/2v3²=1/2v2²+1/2v4²得v3=√(v2²+v4²)=16.7km/s

每秒16.7公里就是地球上物体逃出太阳引力所需相对地球的速度。

也就是说,在地球上发射的航天器,要借助地球公转速度每秒约30km的动能,还需要每秒16.7km/s的速度,才能够逃出太阳的引力束缚。

结论:地球上发射航天器逃离太阳引力速度与地球本身逃离太阳引力所需速度完全不是一码事,地球公转线速度小于地球逃逸速度12.4km/s。

感谢阅读,欢迎讨论。

时空通讯原创版权,侵权抄袭是不道德的行为,敬请理解支持。

太阳的寿命有多少年,太阳消失后地球还存在吗

科学家根据理论模型推算,太阳的寿命约为100亿年。目前,太阳大约46亿岁,正处于稳健的中年状态,余生还有50几亿年。

在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太阳完整的生命周期。

首先,在大约46亿年前,银河系猎户悬臂上距离银心2.6万光年的一团尘埃气体云因为受到某种扰动而出现引力坍缩,太阳就此孕育而生。

随着内部核聚变的稳定,太阳开始进入主序阶段,一直持续到今天,而且还将继续50亿年。在50亿年后,太阳将迎来生命的一个重要转折,开始逐渐膨胀成红巨星。最终,太阳的半径会增大200多倍,无情地吞噬水星和金星,连地球也岌岌可危。

所以,在太阳消失之前地球就可能已经毁了。退一步说,就算地球能侥幸逃脱被吞噬的命运,但也注定会成为熔炉般的地狱,到时地球已不再是地球。

在红巨星阶段,太阳会不断向外抛射大量物质,在太空中勾勒出美丽的行星状星云。

再往后,太阳氢融合反应结束,核心的氦融合开启,聚变成碳和氧,然后慢慢堆积,形成一个致密的内核——白矮星。

起初,白矮星的温度极高,但内部已不再进行核聚变反应,因此会逐渐降温,经过几十甚至上百亿年的冷却后转变为黑矮星。然而,由于目前宇宙活得还不够长,目前还尚未有黑矮星诞生。

以下这张图对太阳的一生进行了简练的概括:

需要指出的是,通常所说的太阳寿命指的是从出生到主序阶段,再到红巨星,至于白矮星和黑矮星并不被考虑在内。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