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水不犯河水景点在哪(准备到铜陵玩,有哪些好的景点可以推荐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准备到铜陵玩,有哪些好的景点可以推荐

铜陵,安徽省的一个地级市。铜陵的旅游景点很多,比较著名的有大通古镇、天井湖、凤凰山、浮山、枞阳汉武文化生态园、铜陵市博物馆等。

下面,我就将这些个景点分别作以简要说明。

铜陵释义

铜陵,简称“铜”,别名铜都,古称定陵,安徽省地级市,有“中国古铜都”、“江南解放第一城”?的称号。

铜陵,因铜而得名、以铜而兴旺,是中国的“古铜都,当代铜基地”。铜陵采挖、冶炼铜的历史始于商周、盛于汉唐,至今已有3500余年的历史 。

铜陵的铜、硫、石灰石等储量全国之首。新中国的第一炉铜水、第一块铜锭均出自铜陵、第一个铜工业基地也建于铜陵。

让人迷惑不解的是铜陵的“陵”字不知从何而来,无从考证。

大通古镇

大通古镇,位于安徽省铜陵市的西南方向,是一座具有千年历史的江南名镇。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大通古镇距离“世界公园”黄山仅有180公里,与中国四大佛山之一的九华山也只相隔90公里,是安徽“两山一湖”(九华山、黄山、太平湖)的北大门。

大通古镇曾与安庆、芜湖、蚌埠并称为安徽四大商埠,至今仍留有大量的徽式建筑和古街道。

天井湖景区

天井湖位于铜陵市的五松山脚下,湖面宽阔,有80公顷,山峦环绕,湖光山色,相映成趣。湖中有两条曲曲折折的长堤,把湖隔离成了北湖、南湖、东湖三个湖区。天井湖本来还有西湖的,但它后来跑到杭州去了。

天井湖的南湖湖心有一个小岛,岛上有一口水井,这个水井里的井水终年高于湖面两米多,湖水涨高则井水跟着涨高,湖水降低则井水跟着降低落,甚为称奇,“井水不犯河水”之说由此而来。水井名为“天井”,天井上筑有一座亭子,名为“通天阁”。

天井湖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铜陵凤凰山

铜陵凤凰山风景区是铜陵最具特色的景区,位于铜陵市的东南方向。

凤凰山的地形有如凤凰一般,相传是凤凰落脚的地方,是一块吉祥美好、高贵圣洁的宝地。

凤凰山景区由横山、金山、面山、潭山、灵风山等构成。景区内水秀山清、风景如画,是铜陵

家喻户晓的旅游胜地。

古人早在明朝,就有“庐外山高插半天,石边孤井聚甘泉,凤凰一饮千年后,尚有遗踪万古传”的赞美之诗句。

凤凰山景区现为国家AAAA级风景区、中国药用牡丹之乡,是铜陵首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凤丹的核心产地。

浮山景区

浮山俗称浮巢山,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铜陵市枞阳县境内,面积19平方公里。

浮山三面环水、风景优美、奇观独特。

在佛教禅宗史上,浮山的地位是很显赫的,它既是千年佛教圣地,又是我国道教的三十六洞天之一,在东南亚等华人圈中影响深远。

浮山还是一座沉睡亿年之久的古火山,由富含钠、钾的火山岩组成。

枞阳汉武文化生态园

汉武文化生态园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长江北岸的枞阳县城,由旗山、莲花湖、黄镇图书馆、烈士陵园等景点构成。

旗山,又名幕旗山。南临长江,遥望九华,扼长江险要,览江渚胜景,战国时期即为长江水道中著名的关津、商贸重地。三国时期,东吴名将吕蒙就曾在这里筑城驻防,抵抗曹操80万大军。

莲花湖,亦称莲花池。清代康熙年间侍郎、清代散文家、桐城派三祖之一的方苞的祖业。方苞家族“桂林方氏”是中国最具特色的文化巨族,被誉为“中国第二大文化名门”。

铜陵市博物馆

铜陵市博物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博物馆交通便捷、环境优雅、文化氛围浓厚。

铜陵博物馆系地方性青铜文化专题博物馆,以青铜文化为创意主轴,主要展示的是铜陵的青铜特色文化,分《蜚廉折金》、《铜地初曦》、《矿冶遗韵》、《青铜遗珍》、《吴楚争雄》、《当代铜工艺》等6个部分,再现了古铜都三千多年悠久灿烂的采冶铸铜历史和遗韵。

除去以上几个著名景点,还有铜陵安庆浮山风景区、铜陵永泉农庄度假村、铜陵西湖城市湿地公园、铜陵金牛洞古采矿遗址、铜陵螺丝山青年公园、铜陵东湖休闲娱乐中心等都是游人值得一去的地方。

黄帝故里到底在哪里

翻检《辞海》《辞源》及海内外华文辞书,“故里”皆“乡梓”之意,即出生的地方。但“故里”一词,如今看来,已经被利欲熏心之徒用滥了用臭了,成了地方历史造假的代名词。

其实大可不必宣扬什么“故里”,一者你没有严谨的文献论证、考古证实,光凭地方志喊些口号得不到学界认可,就算雇几个“明星”站台也只会恶心全国人民,纯属停留在打把式卖艺、吹口哨走夜路的档次。二者几千年的人口迁徙、民族演变下来,即使名人故里在那儿,也跟你八杆子搭不着,捞名人沾死人光只会是一场游戏一场梦,浪费民力财力去赚臭名声。因为历史人物是民族的共同财产,谁也没有私占、挪用的权力。

从传世文献来看,没有黄帝故里的记载。炎黄集团属于先羌族,为华夏族的前身。古籍所载的轩辕国、轩辕丘、轩辕谷、姜水、漆沮水、涿鹿、桥山,都是黄帝留下的足迹,都不足于称“故里”;反而有力证实了炎黄集团由西北向东方迁移的发展史。这与分子人类学所揭示的先羌集团由喜马拉雅山西麓进入渭水流域,分化出羌、藏、戎等民族的结论相符合。有学者大胆指出:昆仑山在帕米尔高原,那儿才是黄帝故里,我看也没什么大毛病。可以这样断言:如果能确定黄帝DNA,我相信川藏甘地区羌族的血缘相近度要高于现今汉族地区,因为羌人至今仍是族内婚。大家知道,汉族是以儒家文化为认同的融合民族,血缘杂的很。

言归正传,整点儿干货,本人就以古籍来探讨黄帝故里。先说黄帝:少典实乃炎、黄所出的氏族名,与有蟜氏通婚而已,故“公孙”非黄帝之姓。《汉书•律历志》说“黄帝始垂衣裳,有轩冕之服,故天下号曰轩辕氏”,轩辕为车、帽,故“轩辕”乃黄帝之号,黄帝之名实不可考。而炎、黄二帝之姓,却史载凿凿:“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见《国语•晋语四》)。《水经注•渭水》谓姜水即今陕西武功城西十里之漆水,而姬水即今陕西歧山、武功县一带之歧水,此学界共识。其实,姜、姬是先羌族群常用词汇,意为女、男,姜水、姬水实则“母河”、“公河”,源于羌人原始的二元认知。至今在羌族等藏缅语族中,日月山水、皮鼓等仍分公母。

是不是陕西渭水流域就是炎黄故里呢?不能这样说。因为轩辕谷、轩辕丘、轩辕国还在西边。我们先来认识下皇甫谧,此公为文荒诞不经、臆想鬼扯,难以为据,故学者慎而远之。其谶纬、神话大作《帝王世纪》曰:黄帝“居轩辕之丘,因以为名,又以为号”,“有熊,今河南新郑是”。此乃河南新郑“黄帝故里”传说的毒源。一个最基本的事实是:轩辕丘因黄帝所居而得名,而非黄帝居轩辕丘而得名“轩辕”。再说,一个晋人,在《史记》《汉书》面前毛都不算,凭什么捏造出“有熊”的地望呢?“有熊”这一名头出处,乃至驯“熊羆貙虎”之习,熟习洋文的知道,恐怕帕米尔高原还得往西。涉及民族感情,就此打住,呵呵!

大家不要失望,我国最早的史地典籍《山海经》准确告诉了轩辕丘所在。

《西山经》曰:轩辕之丘在“玉山”以西480里,“积石之山”以东300里。郭璞注云“黄帝居此丘,娶于西陵氏女,因号轩辕丘”。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位置难定,但轩辕国可作参照。《海外西经》曰:“轩辕之国在穷山之际……穷山在其北,不敢西射,畏轩辕之丘。在轩辕国北,其丘方。”此“穷山”,《大荒西经》作“江山”,故郭璞注为“岷山”,因长江出岷山也。如此,轩辕之国在岷山之南,轩辕之丘在岷山之北,这个参照系定了。

再以“积石之山”作参照。大积石山位置明确,即今青、甘、藏三省区交界的阿尼玛卿山。其东去三百里,地在今甘肃甘南、陇南二州,正好在岷山之北。岷山西北至东南走向,故“不敢西射,畏轩辕之丘”。“积石之山”,《西山经》描述为:“其下有石门,河水冒以西流。是山也,万物无不有焉。”黄河沿巴颜咯拉山东流,绕过阿尼玛卿山,自川北阿坝州若尔盖县唐克乡,至青海海南州兴海县长达八百里,黄河是自东南向西北流的;而且此地至今仍是中国最美湿地之一,自古就是古西羌、河西羌、析枝的聚居地。《元和郡县志》卷三十九陇右道河州“枹罕”条云:“积石山一名唐述山,今名小积石山,在县西北七十里。按河出积石山,在西南羌中,潜行地下,出于积石,为中国河,注于蒲昌海(嘉会注:今罗布泊),故今人目彼山为大积石,此为小积石。”正与《西山经》“其下有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