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马氏庄园导游词?安阳哪里好
发布时间: 2023-07-19

本文目录

安阳马氏庄园导游词

  安阳马氏庄园导游词一:

  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欢迎光临清朝头品顶戴、两广巡抚马丕瑶的故居——马氏庄园。

  马氏庄园是中原第一大宅,建筑规模宏大,房屋敞亮宽阔,很有气派。整个庄园占地面积两万平米,建筑面积五千平米。庄园分为三区六组,每组四个庭院,九个大门,俗称九门相照。

  现在就让我们走进庄园。我们现在看到的是马氏家庙的门楼,中门洞上刻着“马氏家庙”四个字,上面是读书楼,是马家子弟读书地方。马丕瑶家训很严,过去,上楼读书有专门的木梯,学子上去后,家人便把梯子搬走,学业完成才能下楼。现在楼梯是供游客参观用的。

  这是庄园的头进园,东西这个院的东西两房为马家家塾,马丕瑶非常重视教育,从小抓起凡是马氏子弟,从4岁到13岁都要在这里读书,到13岁时,读书好的就到读书楼继续读书,读书不好的就耕田,或做其他。马家的家训是,一等人是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再往后就是马氏家庙的祭祀大院,在这里举行祭祖仪式。家庙是严格按照当时朝廷规定盖的,管庙居东,居室居西。从这里往前就是马氏庄园的住宅区了。

  马氏庄园中区共有三路,由前后两个院落组成,中轴线上开九道门。我们现在的位置为东路的第四进院。是马丕瑶及其子女们居住的地方。

  好,现在请大家四处走走,再过半小时我们再接着往下参观。

  安阳马氏庄园导游词二:

  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欢迎大家光临清朝头品顶戴、两广巡抚马丕瑶的故居——马氏庄园。我是导游员×××,今天由我把马氏庄园的概况向大家作一介绍。

  到过安阳旅游的人可能都知道,安阳县有“四气”,一是赵家河的秀气(自然景观),二是灵泉寺的灵气(国家文物保护单位),三是跃进渠的正气(和红旗渠相媲美的人造天河姊妹渠),四是马氏庄园的大气。马氏庄园的大气,是说它的建筑规模宏大,房屋敞亮宽阔,很有气派。庄园占地面积两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五千平方米。整个庄园分为三区六组,每组四个庭院,九个大门,俗称九门相照,整个庄园共有房间401间,多为硬山顶式,蓝瓦扣顶,五脊六兽,是一处典型的清代晚期大官僚庄园。马氏庄园的建筑模式,既有北京四和院宽敞明亮的特点(马丕瑶二子马吉樟在京城作官,受北京建筑风格的影响);又有山西晋商大院的建筑艺术(马丕瑶在山西作官多年,官至布政使);还有中原地区建筑蓝砖蓝瓦,五脊六兽挂走廊的特色。2000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马氏庄园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在就让我们走进庄园。我们现在看到的是马氏家庙的门楼建于光绪六年,即1880年。中门洞上方刻的是“马氏家庙”四个大字,为清军机大臣、户部尚书阎敬铭所题,东西两个门洞上的“追远”、“庇根”为马丕瑶次子马吉樟所书。上面的读书楼,是马家子弟读书的地方。过去,上读书楼有专用的木梯。学子上去后,家人便把梯子搬走。为保证学习的时间和学习时集中精力,学子上楼后,包括吃、住,没有特殊情况,一般不许下楼。现在垒的石梯是供游人参观用的。

  这是庄园的头进院。这个院的东、西庑为马家的家塾。凡是马氏近支子孙,从4岁至13岁都要在这里读书。马家一向重视科举,从小抓起,到13岁时,对那些有培养前途的,移到读书楼继续攻读,以应科举考试;学习不好的,就让其耕田种地,或做其它。马家的家教是,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民国前没有“学校”一词,官办的叫“书院”,私人办的叫“书馆”,或“私塾”,而家庭自己请先生教子弟读书的叫“家塾”或“家学”。像马家这样很殷实的官僚家庭都是自己请先生来家教书的。

  北厅的五间房名叫“燕翼堂”,是祭祖完毕后集体宴会的地方。宴会前,大家要在这里团坐,听讲马氏家庙禁约,然后摆席会宴。每席规定六人,上四菜一酒,白米饭尽用。四菜为两荤两素,一酒是一壶六两。

  再往后是马氏家庙的祭祀大院。每年的清明、端午、中秋和冬至四节,马氏近支子孙都要在这里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在宗法血缘关系浓厚的古代中国,祖先崇拜成为汉民族的信仰,祭祀则是崇拜祖先最好的形式。通过祭祀,既表示后人不忘本,恪守孝道,又显示后人和睦相处,继往开来,根深叶茂。

  在中国古代,庙是供奉神仙的地方,祠堂是祭祀祖先的地方,对此历朝都有规定,什么品级的官可以建家庙,建多大,都有严格规定,不允许超越。明清时期法令不那么严格,民间建祠堂的人逐渐多起来,而且庙和祠堂也已经没有什么区别了。另外,清朝还有一条规定,官宦若犯罪,朝廷抄家不抄庙。因而一般做官的人大都是尽量把家庙建得气派点儿,以防不测。马家人很守规矩,建家庙是严格按照《清会典》一至三品官宦等级修建的。封建社会,家庙祠堂还有一项功能,它是处理本家族大小事务的地方。如举办祭典,处理纠纷,处罚有严重过失的族人,甚至可以动用刑法,行使相当于一级政权机构的社会功能。在一定时期对稳定社会秩序起过积极的作用。

  此院的东厢房名为“遗衣物所”,顾名思义是存放其祖先遗衣和遗物的地方;西厢房名为“藏祭器所”,是平常放置祭器的地方。

  这里正殿五间,建造得高大宏伟,是马氏家庙中的主体建筑——享堂。享堂前的这个宽敞平台,摆设香炉和熏炉。享堂匾额“聿修堂”三个大字为阎敬铭所题。聿修堂,是修身养性、报本和光前裕后的地方。进入大殿,可以看到中间正面放有四个神龛,龛内分别供奉着马丕瑶上四代祖先的牌位,前面有供桌香案。

  《清会典》同时还规定:官宅家庙居东,居室居西。从这里往西,就是马氏庄园的住宅区了。

  马氏庄园中区共有三路,均由前后两个院落组成,在中轴线上共开九道门。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为东路的第四进院,其中堂楼是马丕瑶长子马吉森的居室,位居其父居室之东,符合长子居东的民间传统习俗。

  下面我把马吉森的情况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马吉森一生从商,清末授翰林院待诏,开办安阳六河沟煤矿(今属邯郸矿务局),首创安阳广益纱厂(今安阳豫北棉纺织厂前身),成立安阳矿业总公司,并任安阳商会会长。他开河南民族工业之先河,是一位著名的实业家。

  再看东楼,这座楼俗称“马家绣楼”,马丕瑶三女马青霞曾在这里居住多年。“南有秋瑾,北有青霞”的美名传遍大江南北,马青霞十八岁时嫁给河南尉氏县中州首富刘耀德,随夫姓,改名刘青霞。她从小受家庭熏陶,乐善好施,办了很多公益事业。光绪皇帝感其功德,封她为“一品夫人”,赐一品夫人服饰,人称“一品诰命夫人”。在她随二哥马吉樟东渡日本考察期间,结识了鲁迅、黄兴、宋教仁、何香凝、康有为、梁启超等一代旅日名流,拜见了孙中山,她革命思想锐进,毅然加入了中国同盟会,从此追随孙中山先生,走上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推翻满清,实行共和”的革命道路。她曾两次拜见孙中山,表示愿将全部家产捐献国家作修筑铁路之用。孙中山深受感动,特为她题写了“天下为公”和“巾帼英雄”两幅题词,后因袁世凯叛变共和,南北分裂,她的这一愿望未能实现。她一次又一次地捐巨资创办学堂、革命刊物,支持革命起义和教育事业。鲁迅先生称赞她为“中国女杰”、“才貌双佳”。当冯玉祥将军入主河南任河南督军时,她将自己数百万的家产全部捐出,了却了她多年的凤愿。马吉樟专门为她写道:我家小妹名青霞,不让须眉比女侠。平生慷慨不吝金,百万白银为中华。

  再往前这两个院是子女们的住室,其中的第二进院的东西厢房是马吉森和马吉樟的生平展,展出了部分资料和实物。

  再往前走,我们看到的这个大厅是马丕瑶的居室。现在居室展出的是马丕瑶的有关历史资料及实物,从中我们可以对他的生平、他的子女们对国家、社会和人民的贡献有个大致了解。

  从这里向西走就是中路了。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