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八骏图原图真迹(徐悲鸿的八骏图到底有几幅
发布时间: 2023-07-10

本文目录

徐悲鸿的八骏图到底有几幅

徐悲鸿的八骏图可以有无数幅!
一个画家,特别是著名画家,对自己擅长的领域是了然于胸的,他不会像初学者那样只会临摹某个动物的一个姿态,所以徐悲鸿的八骏图就像是齐白石的虾、张善子的虎、马晋的马、黄胄的驴,是不会出现相同的一幅画的,而是千姿百态、各具神韵的若干幅。

诗中有画之《八骏图》

        中晚唐时期,白居易,元稹、刘叉、罗隐等人都用诗歌关注了一幅画,这就是《八骏图》。此后,宋、金、元、明、清亦有文人在诗中提及此题材的画作。

(赵孟 頫《八骏图》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资源)

        《八骏图》的题材取自周穆王的传说故事。传说八骏为天上房星之精所化,在夸父山桃林塞一带被一个叫造父的人所得,将之献给周穆王,周穆王以为车驾,八骏风驰电迈,日行三万里不知疲倦,载周穆王前往瑶池会见西王母,并逸游忘归。八骏之名有以毛色命之,分别为赤骥、盗骊、白义、逾轮、山子、渠黄、骅骝、绿耳。亦有以驰速命之,称为绝地、翻羽、奔霄、越影、逾晖、超光、腾雾、挟翼。

        最早创作《八骏图》并有名可查的是西晋的史道硕,《图画见闻志》中说,晋武帝司马炎得《八骏图》古本,以上等黄绢为画布,但已腐溃,然“骨气宛在”,遂命史道硕模写之。亦即史道硕所作之八骏图继承了前人的风格。此外,以此为题材的《八骏图》画家还有唐代的韩干、宋代的陈居中、金代的赵霖、元代的赵孟頫,明代的冯宗、张穆,清代的高其佩、王致诚、姚文翰、金廷标等,同题画作还有清时的西洋画家艾启蒙与朗世宁,现代画家徐悲鸿的《八骏图》亦是画中佳作。

        史道硕《八骏图》为历代皇家喜爱的藏品,在唐代始有仿作出现并为世人所见。据《图画见闻志》记载:史道硕《八骏图》在南朝宋、齐、梁、陈时均被视为国宝,隋灭陈后,此图曾一度为贺若弼所得。贺若弼是隋朝名将,曾率隋军攻入陈宫室,属建国功勋,这幅画作当是其破台城时所获,后为齐王杨暕所知,遂以骏马四十蹄,美锦五十缎交换而得,并献以取悦隋炀帝杨广。隋唐易代后,八骏图依然留存于皇宫中,唐太宗贞观年间,李世民将此画借予魏王李泰,大致是在这个时期,八骏图被人仿作并流传出来。宋代皇家仍藏有史道硕的《八骏图》,明代王世贞《弇州四部稿》云:“《贞观公私画史》称史有八骏图,为隋朝官本,宋宣和帝因之遂入画谱,此卷首虽残破,然有秘殿印记,即赵吴兴、白钱塘亦定其为史本,无疑也”。至元、明、清正史中不复见官方藏有史道硕《八骏图》的记载。

        以《八骏图》为题的诗歌约有十余首,以唐代中晚唐诗人之作为多。相关诗歌多提及与周穆王相关的传说,如“穆满八骏天马驹,……瑶池西赴王母宴”;“穆满志空阔……朝辞扶桑底,暮宿昆仑下”(元稹);“穆满当年物外程”(罗隐);“昔周穆王远游嬉,……高升昆仑蹑瑶池,”(范浚)“穆满所乘最超逸……仅到瑶池王母室。(吴澄)”等。与传说相关的还有穆王八骏之来历为天上房星所化,如“至今此物世称珍,不知房星之精下为怪。”(白居易);“天上房星照九垓,翩翩西域画龙媒”(范椁);“房星光射荣河水,化作神驹古无比”(王燧)。

      另外,《八骏图》诗歌主要是对画中八马的夸赞。其一是对八骏之驰骋速度与不知疲累发出赞叹,多为作者根据传说或审美想象进行的描写,如“电腰风脚一何轻”(罗隐);“日行万里速如飞”(白居易)“穆王八骏走不歇”(刘叉)“骝騄骥羲劳飞驰,日走万里无停騑。”(范浚)“周家八马如飞电”(曾棨)。其二关注画中八马的形貌与动态,如“背如龙兮颈如象,骨竦筋高脂肉壮”(白居易),这与柳宗元在《题八骏图》中所云:“观其状甚怪,咸若骞若翔,若龙凤麒麟,若螳螂然”的描述相类,符合于史道硕所画之八骏“螭颈龙体,矢激电驰”的形貌。如此,唐人所见之八骏图中马状并非完全写实。至明代曾棨在其《姚少师所藏八骏图》中云八骏姿态权奇:“锐耳双分秋竹批,拳毛一片桃花旋。肉騣叠耸髙崔嵬,权奇如此眞龙媒。霜蹄试蹋层冰裂,骏尾欲掉长飇回”。范浚在其《八骏图》诗中具体描写了他所见之图中马之姿态:“青丝络头十二蹄同,调柔意态行愉怡。五马放浪无维羁,或齕或望仍回嘶。一牧牵鞚一牧骑,制度髣髴唐巾衣。”明代王泽在其《赵松雪八骏》中也写了赵孟頫笔下骏马的姿态:“势或怒惊如鹊立。似疑初浴荥河波,身上龙纹五花湿。”乾隆皇帝亦有《题高其佩指头画八骏图》描写八骏姿态:“两驹并驰若惊鸿,一匹龁草闲且喜。卧者有二立者一,老马磨痒如龙视。就中紫骝独称神,滚地烟尘幅上起。奚官无事但立望,两人容与踈林底。”明清时期八骏已与唐人所见之图有很大的区别,这反映了八骏图创作有一个演进的过程,由最初不似马状的写意到写实的发展。

《八骏图》的版本有多少哪个才是正版

想来我们都知道徐悲鸿的传世名作《八骏图》,这幅画以周穆王的八骏作为写生题材创作,徐悲鸿的画马的技艺可称得上是无人能及,《八骏图》是世上不可多得的珍品,此画作一处无人不惊叹徐悲鸿的画技,画中的八匹马形态各异,形神皆俱,栩栩如生以独特的视角和手法表现了蓬勃的生命力。既然是传世佳作,想来模仿的人定人不在少数,所以《八骏图》的赝品版本定是有很多,但是终无一人的仿作可以超过原作。

徐悲鸿的画马技术可谓是独步画坛,无人能出其右,徐悲鸿之所以能将《八骏图》里的八匹马画的形神俱足,当然少不了他对马匹的了解,为了更好地了解马的骨骼、肌肉的分布、组织等他专门去学习解剖马匹,他还对马匹的脾性进行过深入了解,当他对这些都了如指掌后,加上他传神的技艺,他笔下的马,形态各异皆栩栩如生、飘逸灵动。

因为徐悲鸿受西方先进文化的影响,他笔下的马是中西融合的产物,也是融合极其成功的。《八骏图》以中国的水墨为主要表现手法,又以西方的透视法、解剖法为辅,将马的风姿用水墨体现的淋漓尽致,笔触刚健有力,墨色浓淡相宜,既表现了马的形态结构又巧妙的体现水墨画的韵味。

徐悲鸿是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在少年的时候就苦练画功,后又到法国留学学习不同于传统的画技,他的画技中西融会,又自成一家独具风格。擅长油画、中国画、素描,注重人物的造型和传神,在他手底下的花鸟鱼虫、风景、走兽鲜活,富有生气,其中尤为精湛的是他画马的技法驰誉中外堪称一绝。他还创作了具有进步思想的画作启发世人,如《九方皋》、《愚公移山》等作品。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