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绝句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杜甫的《绝句》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
发布时间: 2023-07-11

本文目录

杜甫的《绝句》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

杜甫的《绝句》描写的是春季,初春的景色。“两只黄鹂鸣翠柳”,翠柳是初春之景。窗含西岭千秋雪,山上雪还没有融化。也是描绘的初春的景色。

《绝句》

唐代: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文: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扩展资料

这首《绝句》是诗人住在成都浣花溪草堂时写的,描写了草堂周围明媚秀丽的春天景色。诗歌以一幅富有生机的自然美景切入,给人营造出一种清新轻松的情调氛围。前两句,诗人以不同的角度对这副美景进行了细微的刻画。翠是新绿,是初春时节万物复苏,萌发生机时的颜色。

“两”和“一”相对;一横一纵,就展开了一个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这句诗中以“鸣”字最为传神,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黄鹂描写的更加生动活泼,鸟儿成双成对,构成了一幅具有喜庆气息的生机勃勃的画面。

而黄鹂居柳上而鸣,这是在静中寓动的生机,下句则以更明显的动势写大自然的生气,白鹭在这个清新的天际中飞翔,这不仅是一种自由自在的舒适,还有一种向上的奋发。

再者,首句写黄鹂居柳上而鸣,与下句写白鹭飞翔上天,空间开阔了不少,由下而上,由近而远,使诗人所能看到的、所能感受到的生机充盈着整个环境,这样就再从另一角度显出早春生机之盛。

第三句,诗人凭窗远眺,因早春空气清新,晴天丽日,所以能看见西岭雪山。上两句已点明,当时正是早春之际,冬季的秋雪欲融未融,此句“窗”与“雪”间着一“含”字,表现出积雪初融之际湿气润泽了冬冻过的窗棂,写出诗人对那种带着湿气的早春生机的感受。

诗人从少年时就怀有报国的志向,在历经数十年的重重阻扼之后终于有重展的机会,多年战乱得以平定,这与诗人看到窗前的融雪而想到西岭,并以岭上千年雪代窗上残雪,进而给诗人以顽雪消融之感正好相联系。

末句更进一步写出了杜甫当时的复杂心情。一说船来自“东吴”,此句表战乱平定,交通恢复,诗人睹物生情,想念故乡。

用一个“泊”字,有其深意,杜甫多年来飘泊不定,没有着落,虽然他心中始终还有那么一点希冀,但那种希冀,已经大大消减了。“泊”字,正好写出了诗人这种处于希望与失望之间的复杂心情。

而“万里”则暗示了目的达到的远难,这与第三句中的“千秋”并列,一从时间上,一从空间上,同写出那种达到目的之难。

三国孙权自古就被不少士人誉为明主,作者借东吴代指孙权,暗示了杜甫对当朝皇帝的希望。而以“泊”、“万里”、“东吴船”合而为一句,正是为了写出那个“难”字。

全诗看起来一句一景,是四幅独立的图景,但诗人的内在情感使其内容一以贯之,以清新轻快的景色寄托诗人内心复杂的情绪,构成一个统一的意境。一开始表现出草堂的春色,诗人的情绪是陶然的,而随着视线的游移、景物的转换,江船的出现,便触动了他的乡情。

表面上表现的是生机盎然的画面,而在欢快明亮的景象内,却寄托着诗人对时光流逝,孤独而无聊的失落之意,更写出了诗人在重有一线希望之时的复杂心绪,在那希望之外,更多的是诗人对失望的感伤。

绝句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 绝句创作背景介绍

1、《绝句》描写的是春天这个季节的景色,从古诗当中的第一联“两个黄鹂鸣翠柳”当中的“翠柳”一词就可以看出来是春季,《绝句》的作者是我国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诗歌的体裁为七言绝句。

2、《绝句》这首古诗的创作背景是诗人杜甫在草堂接收到了朝廷的任命书,满怀兴奋,准备出发赴任时有感而发创作出来的。全诗对仗十分工整,浑然天成,表面上写的是春季优美的景色,实际上则蕴含着诗人当下的高洁志趣与情操。

绝句描写的是什么季节 绝句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

1、《绝句》描写的是春天这个季节的景色,从古诗当中的第一联“两个黄鹂鸣翠柳”当中的“翠柳”一词就可以看出来是春季,《绝句》的作者是我国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诗歌的体裁为七言绝句。

2、《绝句》这首古诗的创作背景是诗人杜甫在草堂接收到了朝廷的任命书,满怀兴奋,准备出发赴任时有感而发创作出来的。全诗对仗十分工整,浑然天成,表面上写的是春季优美的景色,实际上则蕴含着诗人当下的高洁志趣与情操。

3、描写春天风景的传世佳句还有很多,例如南宋诗僧志南所写的“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又如杜甫写的“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白居易写的“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还有杜甫写的“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等。

绝句古诗是什么季节

《绝句》古诗描写的季节是春天。
《绝句》
唐代: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文: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词句注释
1、黄鹂:黄莺,鸣声悦耳。白鹭:鹭鸶,羽毛纯白,能高飞。
2、窗含:谓由窗往外望西岭,好似嵌在窗框中,故曰窗含。西岭:即成都西南的岷山,其雪常年不化,故云千秋雪。这是想象之词。
3、东吴:指长江下游的江苏一带。成都水路通长江,故云东吴万里船。
扩展资料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两个黄鹂在鸣叫,这就有了声音的意向。“一行白鹭上青天”,这就有了行为动作。“两”和“一”相对。这句诗中以“鸣”字最为传神,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黄鹂描绘的更加生动活泼。
接下来的“窗含西岭千秋雪”,是千年的积雪的一个岷山。“门泊东吴万里船”,门口停着万里长的船只。这样就形成了一迎一送,迎这个积雪的山头来进入你的视野,送这个船到下游去。
这个“万里船”能够通行,说明“安史之乱”已经进入了尾声,接近要平定了,这个时候那航船也可以通行了,做生意的人可以在这条江上来来往往了。这一首诗,本身是非常有修饰之美的,它四句都是对仗的。
从六朝开始就有绝句,到了唐代以后绝句就形成了非常圆熟的一种艺术。
绝句就是四句,四句往往都不对仗,或者四句前面两句写景对仗,后面两句抒情不对仗,或者是前面两句不对仗,后面两句对仗,那么现在他这首诗四句都对仗,可以说是一首非常工整的、写得非常认真的一首诗。

绝句描述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

《绝句》描写的是春天这个季节的景色,从古诗当中的第一联“两个黄鹂鸣翠柳”当中的“翠柳”一词就可以看出来是春季,《绝句》的作者是我国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诗歌的体裁为七言绝句。
绝句
杜甫 〔唐代〕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文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一行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坐在窗前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