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仙宗刘培中先生自述成长故事(一)?有奇缘、遇异人?昆仑仙宗刘培中先生自述:无意取得三卷天
发布时间: 2023-07-10

本文目录

昆仑仙宗刘培中先生自述成长故事(一)有奇缘、遇异人

昆仑仙宗刘培中先生自述成长故事(一)

一.出生背景与家庭
师父姓刘,诞生于清光绪九年(公元一八八三年)十月十九日吉时于山东省临沂县,单名鑫,字培中,后以字行。

师生而灵慧,五月能言,有神童之目,先祖世世封侯,为鲁之巨族。父-炳臣公,乃清廷世袭侯爵。母-吴太夫人。
清光绪十四年(公元一八八八年),师父六岁、幼秉宿慧,迥异常儿,六岁得道祖度化,重拾道根,道号-妙真子。
二.幼年逸事
师父自述:妙真在幼年,未满六岁,在门外石上向后倒跳,不慎将左眉上撞破流血不止,以后得破伤风,伤处其痒难忍。
午间在院内坐晒日光待医生来,无人在,忽见一道长至,将我叫到屋内,命我跪在面前,取出葫芦,命我拔其盖,我用力不能拔开。
道长曰:不开窍。自将葫芦拔开,用竹签沾药擦伤处,立觉其凉如冰,有二分钟,痛如火烧,立刻全身大汗。道长曰:好了!起身而去。
妙真小不懂事就地而睡,后医生同父亲回来,见我脸上有药,随手一摸,药落、伤好。父问:何人用药?我答:道士。父问:道士何去?我答:走了。父问:何方道士?我答:不知道。回想师恩永难报也,今来台湾,时常痛泪,想念恩师,今人不知求修,只有伤心也
三.修行、布道历程
1.宫内学道祖师画像
清光绪十六年(公元一八九年),师父八岁,祖师着人赴山东,谕知炳臣公,将召进京。
清光绪十八年(公元一八九二年),十岁,是年五月十四日,以神童膺选入京,至清宫怀仁堂拜道长为师,研习天文数理、道功拳剑,道长赐师道号:妙真子。
老道人姓李,为一成道的道家明师,隐名居于怀仁堂钦天监之内。宫中之人皆尊称为李师父。时师实龄,只有九岁。进宫后,蒙光绪皇帝赐名「玺」。
师父自述:敝人自幼拜师,学气象天文,每日除凝视气象,听师讲解混天仪相象仪测量的奥秘,夜间观察星斗,日间按干支分析日月气象,以宫卦生化、定五行、七政飞星数,五行星的隐现,五斗星的移转,有时合玄数,有时合易理。
五年经过蒙师传授,早晚静坐,静功秘诀,先指点真气之窍,次指点如何发性神真气,打通元真之穴,固守灵玄之机,提发阴蹻奥玄之妙,打通三焦之气,开任督二脉。
正在无视无听,抱神以静,神将守形之时,忽然在目前发见太极图转动。当将所见禀师,祖师曰:太极为文武之圣,文能启发大智能,博古通今,性明易理。武能启发内三元真,贯通奇经,功能登造极,慧能引借天地之灵气,合全身功力,内外玄功,随心而用。
师父言:由此蒙师(祖师)在功课外加传太极拳。曰:此拳为道功拳,不但武功精湛,并能长寿。如以内功吸引天地之气,文武功同时臻于上乘,道者不但文武兼通,更可知明达圣,而遂于大明之上。
清光绪十九年(公元一八九三年),师父十一岁,是年十月满十岁。
祖师开示三才合一大道:妙真,你满十岁,天生灵慧,但须知脱化二字全在天地电能。吸地灵三年,当增寿百年。吸山海灵气五年,增寿千年。能吸收天上三光五星十年,寿增万年。能知三才元真合一归纳本体则金仙。

师父言:可惜世人有此坚决性少,太可惜也。
清光绪二十二年(公元一八九六年),师父十四岁,是年春二月受道长(祖师)之命、跟随梁公仲铭先生学习太极拳,每日以二、三招,反复练习,来年梁公仲铭先生授师父太极拳一百零八式使用法,举凡出掌换式,及手眼身法步法等要诀,均详加解释。
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一八九八年),师父十六岁,是年一月十四日晚,于北京中南海怀仁堂练所习太极拳。
祖师观后谓:此拳不能防身自救。又云:万种动物,皆有防身技能,如想自救,须学挨打。命师父以此禀告梁公。

梁公闻言,惊曰:李师父世外高人也!

乃另授软、绵、缩、小、巧,闪、展、腾、挪、封、避、砍,以及攻破之法。

此后,每日早晚复授师父拳术亦由一式变化出七招式,心法上亦指点内外窍穴,并将内功之运用,以及养气养神之秘诀,一一传授。

昆仑仙宗刘培中先生自述:无意取得三卷天书

昆仑仙宗刘培中先生自述成长故事(四)
5.取三卷天书
有一天,师父在无意中,忽有所感,总觉得着大殿后面有一山洞,并有很熟悉之感。于是信步而去,果然发现一洞,并无人看管,即进洞观看。
见洞内壁架上放着很多书藉,在当时师父曾自言自语的说:不过不记得从前那洞内放着有书。当时未追问,现在思之颇使人回味。
其中有一部书前面忽然光芒四射,近前一看发现书前面放着一面三角牌,才知道,光是由此牌射出。信手将书拿出翻阅,方悉分天、地、人三部。
正在翻阅时,忽有两个道装道人进来,稽道曰:恭喜师弟,我们在此守护此书已很久了;今你既得此书,尚望好自为之。说完即退出洞外。
正在犹疑不定的时候,道祖飘然而进,并和颜曰:此乃缘份,无法避免,恐怕你也要很快下山了。
师问何故,道祖曰:此书为始祖亲撰,从无人阅过,分天、地、人三部,奥秘尽于此书,得之者必下山负责传布仙宗大道。
师欲放回书架。道祖曰:不可,此为缘份。
三卷天书都是以古字书写,但以迨看均能明白。其内容师父记的如下:三卷天书。一卷是论天上所有事。一卷是论地下所生及所有益未来之事。一卷是论人身精、气、神,及周身三百六十五骨节,五脏六腑,三关九窍,性命之分,意神性灵魂魄之关窍,气分阴阳之成数,合宫卦之论,分先后之效力,如何能变化的现形,指何物而成道,这皆是所论之一部。
最后还有天、地、人合一之妙用,三才之阴阳分化,生出水火相镕,而变成了水火相济之源。如何生玄妙,如何有奥妙之法,如何夺天地之造化,如何借天地长生,如何永世长存,如何将四海水共成一体。再能变乾坤及人的变化,使物之变化,并以物变人,阴阳反变,人变物之反常,借用天地,使天地变化,乾坤随手而动,这皆是三卷天书中之论文。

昆仑仙宗刘培中先生自述成长故事2:三上昆仑

2. 修习与考验
到了十八岁,祖师为考验师父,从北京带他朝昆仑,当时没有利用交通工具,一路步行。
祖师在前面轻轻松松一甩一甩的大步走,师父跟在后面,背着宝剑与打坐用的垫子,紧跟着跑,几乎都赶不上。
走着走着,脚上也起了泡,久了水泡也磨破了,破了再起泡,苦不堪言,晚上就在乡间小屋歇息。
怪的是,那边已有锅、盘碗,拿些野菜,自已煮食,饭后把炊具、盘碗洗干净,摆在那儿。第二天继续上路,又到另一地方的小屋歇息,照样有干净的炊具盘碗可使用。但如果当晚用餐后未洗就放在那里,第二天上路后到达休息的地方,餐具也是脏的,只好洗干净再用。
晚上就静坐歇息,看看自已,满脚不是磨破就是水泡,痛苦万分,内心有一大股怨气。想想在宫中生活有多舒服,何苦要忍受皮肉之苦,千辛万苦去朝昆仑?祖师都看在眼里,可是却不吭声,尽管自已休息。
日复一日,旅途同样单调无味和艰苦,满腹委曲。过了一段时间,祖师便对师父说:我们回京去吧!就这样不明究理的返回宫中。
隔了不久,祖师又带师父做第二次朝昆仑之旅,一路上又与第一次一样,吃了不少苦头,脚上起水泡且磨破,内心又开始抱怨,想起在宫中及家里舒适的日子,更是烦恼,怨气冲天,只是不敢发作而已!这次又是没到达目的地,就折回北京去了。
来往于宫里的贝子,贝勤爷们,纷纷问师父朝见昆仑了吗?顿时令他觉得羞愧万分。

3. 三上昆仑
师父于十九岁任职钦天监,掌理全国天文舆地,为慈禧太后所器重。
其后,祖师第三次带师父朝昆仑,这次师父痛下决下心,抱着必成的决心前往,心想去了就不再回来,果真能上得山,也就不准备下山了南要是去不成也无颜回京。
经过彻悟之后,就不再胡思乱想,也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