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上班4年的简历中,应该突出哪些内容?简历上的哪些内容才是HR眼中的干
发布时间: 2023-07-17

本文目录

已经上班4年的简历中,应该突出哪些内容

1.突出你的能力,而非工龄

在过去,有经验的员工在职场是香饽饽,但随着时代的改变,很多人的经验已经变得一文不值,就像一句话说的,你不是有十年经验,你只是把一年的经验重复了十年。

如果没有一直提升自我,而是躺在过去的经验上面吃老本,那么这样的经验确实不值一提,别人也不会因为你的经验给你开更多工资。

经验还分为两种,一种是可迁移的,比如你做自媒体写作,这种技能无论是搭配IT行业,会计行业还是摄影行业,写作都是必不可少的技能。

但如果你是个打杂的,平时就是给领导跑跑腿,端端咖啡,学习的技能也只有你那个公司能用到,那么这样的经验就是不可迁移的,纵然你有再多的经验,到了新公司也是重新起步。

2.突出你的成绩,而非岗位

岗位这种东西是会随着时间发生改变的,比如你在这家公司可能是个高管,但换一家公司并不一定还能当高管,所以岗位不需要强调,而是把重点放在你对公司的贡献上,你过去为公司做出了什么成绩。

比如你过去是部门经理,在你的带领下,员工拿了什么奖励,你给公司出谋划策,管理上有了很大的提升等等,这些也算是你的成绩,说明你是个可造之才,新公司聘用你是件很划算的事情,这样别人才会考虑录用你。

3.突出你的附加分,而非专业

既然已经来应聘岗位的,肯定大部分还是挺专业的,那么在专业程度差不多时,公司都在暗暗比较到底录用谁对自己更有利呢?

现在大家专业能力怎么样还不知道,但是其他方面却可以比较出来,比如你应聘技术岗位,你突出自己还会写作这种技能,而这种技能对于跟客户打交道,网站的优化推广都是一件利器,那么公司也会优先考虑你。

此外,如果你表现得特别积极,自信,口才出色,那么公司也会对你印象更好,因为这也是一种软实力的竞争,所以除了你的专业能力,可能的话突出你的其他能力,也是不错的加分项。

我是苏乐,前500强企业文案策划,爆文作者,富书,樊登读书,卡娃微卡特约作者,青云计划得奖者,一对一写作培训师,专注分享写作干货和职场提升,欢迎关注我。

简历上的哪些内容才是HR眼中的干货

既然讲干货,就别那么絮絮叨叨的写那么多理论的东西。干货,干货,没有废话。这里讲的干货,意思就是HR最可能关注和最可能看重的那几个点。这些干货包括:

1.现住址:HR最怕应聘人现住址和公司距离比较远的人,每天上下班两三个小时,甚至更长,怕你长期以往,受不了。坐公交,走走停停,时间长;自己开车,高峰时期,大家都知道,平时半个小时,高峰期两个小时也不一定。所以现住址是个问题。

2.专业匹配:有些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聘的岗位是销售岗位;有些学英语的,应聘的岗位是行政管理;有些计算机专业的,应聘的岗位是生产管理......专业匹配度越小,HR通过的可能性也越小。

3.离职频率:离职频率太高的,估计第一眼就让HR给“枪毙”了。离职频度太高(比如:一年换工作就到达四五家的),HR会认为不稳定,极不不稳定的员工被HR作为候选人的可能性非常小。

4.年龄:现在招聘的职位越来越年轻化,一看40岁,就已经“太老”了。很多企业不知道为什么会要求35岁以下,但这在实际工作中确实成为HR招聘时关注的一个细节。

5.毕业院校类型:有些公司对毕业的院校类型要求比较高,没有听说过的院校或者普通院校第一眼就被过滤掉了。还有些成人大学或者非全日制类的大学根本入不了他们的“法眼”。

6.原公司类型:一个是公司的性质、行业是否和HR所在公司同类,其次是这些公司在规模、是否上市、企业品牌等方面是否能达到他们招聘标准的要求。

7.职位匹配度:如果一个原办公室主任或总经理助理,去应聘人力资源经理,成功的可能性不大;如果一个销售经理去应聘市场策划,或许也不会被HR认可。

至于能力,能在简历上就能判断出来纯粹是瞎扯淡;还有什么简历的格式、逻辑、颜色、模板,更是瞎扯淡。哪个HR会“百忙之中”去关心什么格式、颜色、花样?现在的HR都很现实,花里胡哨的东西只能减分。

简简单单,一眼就能让HR清晰了解简历的核心内容比什么都强。核心内容用“黑体字”标识出来倒是可以接受的。

既然是干货,就不啰嗦了,大家认为还有什么简历相关的干货,一起来讨论分享。每个人的经历不一样,结论或许会有差异,但我想应该大同小异。

简历上的哪些内容才是招聘者(HR、用人部门、老板) 眼中的干货

非常好的问题!简历是求职用的,可不是越好看、越华丽就越好,重点还是有干货——让招聘者看到咱们的胜任(或匹配)点——能力和态度。那么,怎么写才有这效果呢?需要从经历、技能、自我评价3方面来说。

第一,关于经历,一定要说清楚自己做了什么,得到什么成绩。

怎么叫说清楚做什么和成绩呢?现在,我们就用原景重现的方式,给大家分享一个简历故事,看看到底怎样才是一份好简历。

原版简历长这样——

2017年4月-至今 XXX证券公司 项目运营保障 主要负责产品运作涉及所有类别账户管理工作(包括清算、募集、直销、代销等)及部分运营协调与资产调拨工作,主要包括如下工作内容:

  1. 产品与业务的日常运营保障,保证产品账户正常使用;
  2. 制作项目运营账户管理相关分析报告,为产品创新、业务创新提供支持;
  3. 与部分外联单位及监管机构的沟通交流;
  4. 参与监管报表制作;
  5. 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简历这样写你觉得有干货吗?答案是,并没有!也许很多朋友觉得这样写木有毛病呀,但是你自己看:上面五条不就是从岗位职责上抄下来的吗!

事实是,这种简历很尴尬,说没写吧,也挺多字;说写了吧,可是你看——你说你参与监管报表制作,那是开会的时候坐边上沉默还是你真的起草了报表?你说你与外联单位和监管机构沟通,那么是负责接待倒茶,还是真的就公司数据和对方沟通?甚至,你这5项你可能根本做的很糟糕呢?!

总之就是不够有说服力,即没有干货。

那么,怎么改呢?

1、态度要改:这几条内容,太像是从岗位说明或者是公司招聘广告上贴下来的啦,这是敷衍。

2、内容要改:就是有细节和数据。比如,具体负责什么项目,分析报告是每个月一次还是一年一次?

经过和这位同学的沟通修改后的简历长这样—— 2017年4月-至今 XXX证券公司 项目运营保障

  1. 作为新成立部门的唯一员工,用3个月时间,开发了投资项目账户管理的机制与工作流程,经领导审批已经正式执行。
  2. 负责全公司50个投资项目的账户管理,保证账户运营,并完成月度账户分析报告。
  3. 负责每月现金流数据的核对,按期提交上报监管部门的相关报表,并协调各部门配合完成现场检查的接待工作。

是不是比原版的简历更鲜活一些呢?除了尽量用频次、总量、结果来证明自己的成绩的“技法”之外,这里分享一个“心法”——就是不要以为你的工作是没有价值的、打酱油的,你可以站在“为什么要求做这份工作”的角度,先理解这份工作对公司业务到底提供了怎样的支持,然后在想自己是怎么做到、为什么这么做、效果怎么样,这样简历的内容就呼之欲出啦。

第二,自我评价不可贪心,有重点且可信比写很多点重要。

我每天辅导的太多同学,会在自我评价方面担心不写清楚自己有多么优秀,担心不全写上的话,别人就不知道。

于是责任感、认真敬业、团队合作、亲和力、爱创新、有学习能力……所有的美好词汇都往自我评价里放,这就是太贪心了,恰恰证明你职业态度有问题。

对于有经验的HR来说,自我评价并不是重点,你经历了什么才是重点。所以,如果你真的写了冗长的自我表扬式的自我评价,只会让HR反倒觉得你没有“干货”。

因此,如果有足够经历,可以不写自我评价(不是必选项)。如果写,也请拣出你与岗位匹配度高的主要特点、写1-2条即可。比如,我昨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