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熟蒂落的故事(“神童”魏永康逝世年仅38岁,他短暂的一生说明了什么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神童”魏永康逝世年仅38岁,他短暂的一生说明了什么

曾经的“东方神童”魏永康创造了许多让无数家长羡慕不已的奇迹:4岁小学毕业,8岁初中毕业,13岁以600分的高考成绩考入湘潭大学物理系,17岁被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破格录取,硕博连读。然而,曾经的“神童”却因欠缺生活自理能力而被中科院劝退,38岁去世。走完了短暂的一生。

魏永康的一生说明:违背孩子的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欲速则不达。成功是什么?有人说,孩子学有所成考上名校;有人说,孩子出人头地升官发财;有人说,孩子才艺超群当上明星。而我说,孩子身心健康成长才是最大的成功。

现实生活中,无数家长受精英教育思潮的影响,为了不让孩子输在人生起跑线上,总会想当然的过早的对学生进行早慧早智的教育和培训:孩子还未出生,给胎儿听音乐讲故事;一到三岁,就开始教孩子学孩子背单词;刚上幼儿园,就让孩子开始参加各种培训班......

魏永康的童年正是如此:刚出生两三个月,妈妈曾学梅就开始教儿子识字,2岁时就掌握1000多个汉字,4岁基本学完了初中阶段的课程,小学只读了二年级和六年级。曾学梅认为孩子只有专心读书将来才会有出息。于是她包下家中所有家务,照顾魏永康的生活起居,直到儿子读湘潭大学时,她也一直跟在身边“陪读”。

俗语:自力更生,丰衣足食。正因为魏母包揽了魏永康衣食住行的一切,导致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大大下降。所以到北京学习后,魏永康什么也不会,由于缺乏母亲的照料,他无法适应、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最终在没有拿到学士学位的情况下,被中科院劝退。

中国国学讲究:厚积薄发。一个人在其成长的过程中,必须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循序渐进,日积月累,长此以往,才能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终成正果。魏永康的成长历程恰恰反证了拔苗助长、急功近利的害处:欲速则不达!

说到这里,不禁让芳草又想起我国北宋改革家、文学家王安石所写的一篇散文介绍的神童方仲永。方仲永四五岁时,见物作诗,信口拈来。其父暗自窃喜,四处显摆。等到十二三岁,已和普通人没有区别了。一代“童星”,最后陨落。

冥冥之中,似有巧合。“魏永康”和“方仲永”都含有一个“永”字。他们都是所谓的“神童”,但结果并无二致:未老先衰,一事无成。作为家长,我们必须明白,孩子一生应该和必须拥有六个学会”,即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求知,学会审美,学会健体,学会创造。

38岁,即便在任何一个时代,也是一个人一生如日中天,有所作为的大好年华。可是,命运多舛,时代赋予了曾经的“天才”“神童”以平庸和没落。随着光环的消失,他们最终会被时代和人们所遗忘。在身心健康面前,一切光环和名誉都是浮云,终将成为过往,没有永远。

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让他们在家里洗衣做饭,扫地购物;让他们到野外嬉戏玩耍,捕蝶抓虫;让他们在学校游戏竞赛。因为他们是孩子,这是他们的天性,也是他们的权利,没有哪一个父母能够剥夺,能够截留。诚如是,孩子幸也,父母幸也,家之幸也!你同意吗?

你听过或见过哪些重男轻女的事情,这些故事的结局如何

在中国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重男轻女的思想是根深蒂固地。在计划生育是国策的八,九十年代更是如此。

回首往事,确有很多故事,可当叙写,今从大局略谈一二。记得当年家中尽生女儿,没有男丁,可是当事夫妻甚觉颜面无光地事情了。

从女孩的名字便能看出,什么招弟,盼弟,引弟,多多……不一而举。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绝户头“的名号是谁都不想带冠的。

可世事造化实实弄人,想男丁偏不生育,想女孩偏不给予。有的家庭能生五福临门,而有家庭能生七朵金花。人生难如意事十有八九。

于是违犯自然规律的事情便发生了,查B超,做人流。时至今日,时过景迁,可造成男女比例的严重失调,女孩成了香饽饽,男丁无喜愁白头。

难怪语出调侃。女儿是汇丰银行,儿子是建设银行,家有女儿几个,了无负担,坐收渔利,不用卖车,不急卖房。早上东边晒日出,日午西边议荫凉。

家中偌有几个男丁,纵使你昼夜不睡,累尽春夏秋冬。几笔天大的款项就使难你,挫骨扬灰,实难负担,愁断肝肠!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谁又能想到,当年的男女之间,能产生如此巨大的变化与落差呢!真是:生女莫道天公偏,自享福乐唱晚年。生儿只喜片時欢,那堪忧愁来暮年!感而叹也!感而叹也…………!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