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常识压力适应与心理健康
发布时间: 2022-11-21

  从心理学角度,压力是由外部事件引发的一种体验。

  在人们的生活中,存在着许多与生存发展相关的事件。有的是已被意识到,如家庭争执、恋爱婚姻等;有的是尚处在潜伏阶段,如考试可能失败,彩票可能中奖等。生活事件,就后效来说,可被分为令人愉快的和令人不愉快的两类。但是,无论哪类性质的事件,都要求人们去改变现状,以便应对事件带来的新情况,要求人们付出努力,去应对生存环境所发生的变化。这种应对,就叫“适应”。

  适应,意味着脑力和体力的付出,包括对事件的性质和强度的评估,对自我能力的评估等。

  承受压力的能力因人而异。同一个人,可因不同的身体状况或心境状况而承受能力不同。这说明,所谓压力,并不单纯是客观事件本身,而且更多的成分是人们的主观体验。

  (一)压力的内省体验

  心理学中所说的压力,乃是人的内心冲突和与其相伴随的强烈情绪体验。

  我们生活在充满矛盾的世界里。为此,我们随时都会面对各种各样的、互不相容的、互相排斥的甚至针锋相对的事物,心理作为现实的反应,便把它们引入我们的脑海,在我们内部世界形成动机的冲突、目的的冲突,以致在我们心里,形成左右为难、无所适从、无法选择的心态。当一个人正处于此种境遇时,便会体验到苦恼和焦躁不安。这时,我们说他正体验着压力。

  心理学家勒温和米勒按冲突的形式,将内心冲突分为四大类:

  1、双趋冲突

  当两件有强烈吸引力,但两者又互不相容的事物出现在面前时,比如中国俗话所说“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情况出现时,人的内心便形成了双趋冲突的局面。这种情况,如果夹带着情感色彩,体验到的压力就更大。比如:一个男子同时被两个女子看中,她们两个对男子都有吸引力,现行道德只允许选其中之一,这时,男子便陷入双趋冲突之中,体验到痛苦的压力。

  2、趋避冲突

  当一个人想达到一个吸引力的目标,但达到该目标却有极大危险,这时,便进入了趋避冲突的境界。比如,一个人想结婚,但结婚这件事必然承担种种责任,并且失去某些自由,所以,一个人在结婚前总有一番心理冲突。

  3、双避冲突

  当一个人面临两种不利的情景,便体验到双避冲突的压力,比如处在腹背受敌的情景时。人们遇到这种情景,往往长期不能决策,最后“听天由命”,陷入被动境地。

  4、双重趋避冲突

  双重冲突由两种可能的选择引起。当两种选择都是既有利又有弊时,面对这种情况,人们就会处于双重趋避冲突中。比如:一个工作机会工资高,但工作性质却没有发展前途;另一个工作机会工资不太高,但工作性质却有发展前途。一个人面临这种情况时,不论选择哪个工作,都有利有弊。于是就会出现双重趋避冲突,体验到双重趋避冲突的压力。

  (二)压力的种类

  按压力的强度,可把压力分为三大类:

  1、一般单一性生活压力

  在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遭遇到类生活事件,这些事件,是人们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无法回避。如:入学考试、完成困难的任务、遭遇从未经历的事情、恋爱、婚姻、就业、失业、亲人亡故、迁居等。

  如果我们在生活的某一时间阶段内,经历着某一种事件并努力去适应它,而且其强度不足以使我们崩溃,那么我们称这时候体验到的压力为一般单一性生活压力。

  经历一般单一性生活压力,对于承受人来说,其后效不完全是负面的。在适应这类压力的过程中,虽然付出了许多生理和心理的资源,但是只要在衰竭阶段没有崩溃,并且没有再发生任何事件,那么,承受人在经历过一次压力之后,会提高和改善自身适应能力。以往有许多研究证实,经历过各种压力而未被击垮的人,可以积累许多适应压力的经验,从而使他有利于应对未来的压力,这正像通常所说的“吃一堑,长一智”。

  2、叠加性压力

  叠加性压力有两类。

  第一类,同时性叠加压力。在同一时间里,有若干构成压力的事件发生,这时,当事者所体验到的压力称为同时性叠加压力。俗称“四面楚歌”。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