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人类神秘的“第六感”
发布时间: 2022-11-21

  导读:美国大片《泰坦尼克号》,向人们展示了发生在100年前那场惊心动魄的冰海沉船事件。然而在轮船首航前,英国著名的实业大亨乔里·奥昆纳就预感轮船要沉没,从而放弃了难得的首航船票。对此,有人不解的问他原因,他说:“我做了一个怪梦,梦中看见泰坦尼克号沉没了。”果然,在轮船出发5天后,撞上冰山沉没了。美国前总统林肯在遇刺前三天就预感到被刺杀的场景,他把这个噩梦告诉了自己的亲人和好友,结果三天后遇刺身亡。这在美国家喻户晓。在今天看来,人们真的预见到了这些事情发生吗?还是因为存在“第六感”?

  现在已有证据表明,人类的感知功能除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五种感觉以外,人类还存在着一种“第六感”。英国生物化学家罗伯特·谢尔德20年来一直从事此类科学实验,他认为心灵感应和预感等现象可以从生物角度得到解释,它们是正常的动物行为,它经过了数百万年的演变,是为适应生存的需要而形成的。

  动物心理学家丹尼斯·巴登在《动物心理学》一书中提到,1940年希特勒对伦敦进行大规模轰炸,在德国飞机袭击前数小时,有一些猫就在家中来回走动,频频发出尖叫声,有些咬着主人的衣裙拼命往外拉,催促他们迅速逃离。动物发出的种种奇特信号,使得科学家开始破译动物神秘的第六感。

  为了对鲨鱼的第六感进行探究,美国研究人员对小斑点猫鲨的胚胎进行了研究。通过分子测试,他们在鲨鱼的电感受器中发现了神经嵴细胞(neuralcrestcells)的两种独立基因标志。神经嵴细胞是胚胎发育早期形成各种组织的胚胎细胞。研究结果显示,神经嵴细胞从鲨鱼的脑部转移至其头部的各个区域,并在其头部发育为电感受器,成为鲨鱼独特的“第六感”。

  参照动物的“第六感”,人类的认知系统中也存在着独特的“第六感”,人类也可以不通过感觉器官而直接感应到外界信息。

  美国华盛顿大学脑心理学专家已经确认大脑中一个区域能明显地应对早期警示信号。[1]脑部的这一区域又被称为前扣带皮质(anteriorcingulatedcortex,ACC),它位于大脑前叶的上半部,沿着区分左右脑的隔膜分布。

  当人们需要在多个相互排斥的选择中作出决断时,或是犯了错误之后,ACC区域有明显的活动,它能觉察出环境中细微的变化,并起到预警作用。也就是说大脑额叶部区域可早于人类意识之前感知到危险,并且提供早期的警告帮助人类逃脱。

  对此,华盛顿大学心理学研究员约书亚·布朗博士(DrJoshuaBrow)解释说:“当我们有可能犯错误时,甚至在必须做出困难决定之前,前扣带皮质实际上已经察觉到了这种‘困境’,因此前扣带皮质在大脑对外界的认知与反映中便担当了一个早期的警告系统。当我们的行为可能导致负面结果时,前扣带皮质便预先警告我们,让我们更小心,避免犯错。”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