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因素是高血压病因之一
发布时间: 2022-11-21

我们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高血压这个疾病,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说某些疾病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危害,我们只有很好的了解了我们身边的疾病之后我们才可以更好的保护我们自己,高血压的病因都有哪些呢?心理因素很可能是高血压的病因之一。

高血压这个疾病在很早以前就有了,在19世纪以前 ,高血压病一直被人们看成是普通的身体疾病 ,认为它的发病与心理因素无关。从 19世纪初到 20世纪末 ,随着医学和心理学的发展 ,人们逐步认识到 ,身体的疾病往往与心理的因素和社会适应的程度有关 ,高血压是一种身心疾病。它的发生除饮食习惯、环境、遗传等因素外 ,心理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对预防高血压 ,保持血压的稳定至关重要。

高血压这个疾病在很多的老年人身上比较常见,高血压病的发生与心理因素相关。有些职业可使这些人的心理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如电脑操作人员、接线员、电报员、调度员等。外界刺激因素可引起强烈的、反复的、长时间的精神紧张及情绪波动,引起焦虑、忧虑等,使大脑皮质和皮层下中枢的抑制和兴奋过程发生冲突,大脑皮质功能紊乱会丧失对皮层下血管舒缩中枢的调节作用,使血管处于收缩状态,为此引起全身小动脉痉挛而使血压升高。

人们的表情很丰富,这个是大家都知道的。喜、怒、忧、思、悲、恐、惊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七情有节,不但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而且亦能治疗和减轻某些疾病。如果七情太过,则不但有损于人的身心健康,而且又可导致疾病的发生和加重。有人曾做过试险,如果使一个健康人处于舒适状态,并用语言暗示使之精神愉快,那么此人的血压就会有所下降,脉搏每分钟也可以减少8次。这也就说明了心情对人体是有很大影响的。

同时,高血压可引起心理的异常,其主要表现为对周围事物缺乏兴趣,表情呆板,思维迟钝,行动缓慢。患者也可出现幻觉,精神运动性兴奋,可有自伤或自杀行为,严重时可致意识障碍。心理障碍的程度与高血压的波动、不稳定性有一定关联。

虽然高血压病的发病机理尚不完全明了,但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调查表明,高应激区人群的高血压发病率明显高于低应激区的人群,这说明心理紧张程度与高血压病的关系密切。高血压病患者多具有一定的人格特点,比如具有雄心壮志、争强好胜,办事过分认真,容易激动、焦虑等。预防高血压病的发生,首先应克服性格中易动、易焦虑的缺点,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其次应制造一个和睦的生活环境;再者要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培养个人适应环境和对付应激的能力,使自己能在突然出现的强烈刺激面前处之泰然。

在很多的时候人们都应该重视自己的身体状况,只有我们很早的发现我们自己患上的疾病我们才可以及早的治疗,可以在疾病的早期就治愈,这样减少了很多的痛苦,疾病的病因对于我们来说是很重要的。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