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老中医高益民小事话养生
发布时间: 2022-11-21

  导语:养生学实际上是人类自己管理自己生命与健康的艺术和文化,个人养生要讲究一些艺术性,要根据个人的感觉,创立一个适合于自己的养生模式。

  高益

  国家级著名老中医,主任医师,教授,部级课题博士生导师,国家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导师。曾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顾问;卫生部新药审评委员会委员、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中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中医教育研究室主任。“北京四大名医研究”博士生导师、“北京中医发展史略研究”首席科学家、北京中医药数字博物馆首席科学家。

  见到面泛红光、声如洪钟的高益民教授,谁都想不到他已经79岁高龄了。在采访的过程中,坐在窗边的他显得神采奕奕,回答问题时也是思路清晰,反应敏捷,偶尔端起绿品上一口,抿着嘴暗自回味,乐在其中——爽朗的笑声、飞扬的神情,让人实在忍不住想一探他背的养生秘诀。

  我是杂食动物

  高益民教授曾经写过一本书,书名叫做《老中医解读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在书中他以自己多年做中医的经验,告诉老百姓应该吃多少,怎么吃?那么他自己平时的膳食又是怎样安排的呢?

  杂食让我营养均衡

  “合理膳食,运用到我的身上就是杂食。我从来不会天天吃大米白面,而是下意识地增加自己吃粗粮的次数。我家旁边有一个米粉店,一周我起码要去吃一次,我很喜欢米粉口感顺滑的感觉,它低脂肪、低热量的特性也很适合我。除了米粉外,贴饼子也是我喜欢的粗粮,我每隔几天都要吃上一次,贴饼子富含维生素B1维生素B12等营养物质,具有防止消化不良滋阴养血、减轻皱纹、色斑、色素沉着的功效,而且它外焦里嫩,香味扑,吃着它实在是一种不可多得的享受。煎饼也是我经常吃的,我说的煎饼不是平时路边上卖的那种,而是传统的山东大煎饼。煎饼很大,我每次买回来都得分两次将它吃完。吃得杂对身体非常有好处,可以让人体吸收各种食物的营养,做到营养健全。那些偏食的人,身上一般都会缺少某些营养物质。”

  食必须注意节制

  看高教授身材高大、面色红润,一顿应该可以吃掉一个煎饼吧!何以非要分两顿吃掉呢?听到提问,高教授含笑为问话者答疑解惑。

  “可以是可以,但我吃东西的原则是不要过饱,一个煎饼吃下去,就满了,就会与我平时七八分饱的原则相违背,所以我从来都是分两次吃,在量上有所节制,才会在补充营养的情况下,不伤害自己的身体。特别是晚上,我吃得都比较少,往往会吃一点干的米饭,吃粥虽然容易消化,但也会因为其分解得快,从而导致夜尿,为了避免夜尿,吃完晚饭后我就不再喝水了。除了吃得少,晚上吃饭我还有一个原则,那就是吃得早,一般7点前我就吃完晚饭了,这样,吃完后还有充分的时间,可以活动一下,让食物消化后再睡觉。

  也许正是高教授多年以来坚持杂食、多吃粗粮、饮食节制的原则,才会在79岁高龄时,还能思维敏捷、神采奕奕地坐在我们的面前吧!

  不吃辣椒好多年

  虽然说高教授是个杂食动物,但他却有一样东西是不沾的,那就是辣椒。据说,他已经不吃辣椒好多年。

  以前是个“狠”角色

  “其实我以前是吃辣椒的,以前吃面,我都会用沸油先将辣椒面炸一炸,炸到辣味扑鼻的时候捞起来,往里面加点盐,然后拌面条吃。那味道,套用一句现在流的话,真是辣到爽歪歪啊!”

  高教授绘声绘色的描述,让听的人仿佛都闻到了那油炸辣椒面的香味儿——既然这么爱吃辣椒,那怎么又会突然与辣椒绝缘,从此再也不碰它了呢?

  “为什么不吃辣椒?这里面有一个故事。”高教授接了一个电话后说,“有次德国中医学会的主席来中国访问,请我作陪,吃饭的时候我和他挨着坐。记得那天有一道菜叫做‘凉拌蛇皮丝’,蛇皮丝上浇上醋,还放了很多辣椒。德国中医学会的主席很爱吃这道菜,不停地夹起来放入口中品尝。看他吃得那么陶醉,我也忍不住尝了一口,这一吃不要紧,只感觉又酸又辣,味道十足,入口凉丝丝的,简直是太好吃了。尝了一口之后,我也停不了口了,直到把这盘‘凉拌蛇皮丝’吃完才罢嘴。”

  吃起来有滋有味,全身每个汗毛孔都是痛快的,但第二天发生的事,却给了高教授颜色看,让他至今想起来,仍然畏惧不已。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