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媒视点LG杯名额分配改革预示韩国已非最强盛-评论-围棋联盟网
发布时间: 2022-12-11
  最近,中国举办的第6届春兰杯分配给韩国5个参赛名额。24强的其他名额分配情况是中国10名,日本5名,中国台北2名,欧美各1名。那么,春兰杯参赛棋手的名额是如何进行分配的呢?   根据规定,春兰杯的参赛名额分配是:中国8名,日本5名,韩国4名,台湾2名,欧洲和美洲各1名。其他3个名额由上一届的冠军、亚军和季军自动获得。春兰杯上一届的冠军、亚军和季军分别是李昌镐九段、周鹤洋九段和彭荃六段。从棋手的实力上来分析,中国参赛名额是韩国的2倍,的确缺乏说服力。另外,如果不包括上届冠军的话,那么韩国的参赛名额却少于日本,又是一个不解之谜。   再来看一看上一届春兰杯中日本棋手的成绩。上一届春兰杯8强中,日本棋手只有张栩九段1人。因此,韩国棋迷对中国如此冷遇韩国棋手感到不公平也是有道理的。   中日两国的互惠   再来看看4月份举行的第19届富士通杯的棋手参赛名额分配情况。   在总共参加本赛的24名棋手中,上一届的冠军、亚军和季军自动获得资格。这与春兰杯的名额分配大体相同。其他21个的分配情况是:日本7名,中国和韩国各5名。其他4个名额由中国台北、欧洲和美洲瓜分。   第18届富士通杯的冠军、亚军和季军分别是李世石九段、崔哲翰九段和刘昌赫九段,故韩国队获得了8个名额,居各国和地区之首。   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一个权威的机构来管理围棋界,也没有关于世界各国棋手的世界棋手排行榜。因此,国际围棋比赛的各国参赛名额往往是根据主办国和棋战的赞助商的意图进行分配的。但是,如果一味地把棋战办成只有本国棋手夺冠才能够满意的比赛,那么围棋爱好者肯定是不欢迎的。这其实也是各主办国面临的一个棘手的难题。   第19届富士通杯,日本给本国7个参赛名额。不管怎么说,这比中国的春兰杯有8名中国棋手参赛还是要理性得多。韩国之所以比日本多出一个参赛名额,想必是因为日本主办方考虑到目前世界围棋的真实情况和实力状况的结果而决定的。但是,还有一个不解的情况就是,如果中国给本国棋手更多的参赛名额可以理解的话,那么“三流”的日本和韩国享受同等的待遇又是何意呢?   再来看看中国和日本举办的其他世界棋战的情况。由中国台湾应昌期先生创办的应氏杯举办到第5届时,参赛棋手分配情况是:中国8名,日本7名,而韩国包括1名种子在内却只有区区5名。   2005年举行的第2届丰田杯世界王座战中,本赛32强棋手名额分配是:日本10名,中国8名(包括上届4强中的3名),韩国6名(包括上届冠军)。这其中,日本和中国棋手的名额不相上下。这也许是为何中国的春兰杯特别优待日本棋手的原因所在吧。   那么,韩国围棋应该怎么做呢?   第10届LG杯的郁闷   LG杯世界棋王战和三星火灾杯世界围棋公开赛是韩国举办的世界棋战。2002年第7届三星火灾杯本赛32强中,中国14名(上届4强2名、国家种子棋手2名,预选赛获得资格棋手10名),韩国13名(上届4强2名,国家种子棋手2名,预选赛获得资格棋手9名)。但在最近4年时间里,韩国棋手的参赛名额多于中国。这绝对不是数字上的游戏。因为早在举办之初,三星火灾杯为了体现公正性和公平性,本赛棋手的名额组成采取了上届前4名,加上国家的种子棋手,以及通过预选赛晋级三者相结合的方式产生。   LG杯世界棋王赛的分配方式与三星杯有所不同。从1998年的第2届到2005年的第9届,LG杯世界棋王战的本赛参赛棋手为24名。具体分配方式是上一届种子棋手,加上各国的名额分配。这与中国和日本主办的世界棋战大致相同。但在LG杯的参赛名额上,韩国一直遥遥领先。在前6届的比赛中,24名棋手中韩国占到6至8名,到了第7至第9届,韩国参赛棋手更是达到了半数,即12名。   事实上,LG杯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韩国棋手成绩经常包揽4强。   韩国棋手连续3年包揽冠军、亚军和季军不是一件大好事,带来了很多问题。首先,这样的一边倒成绩失去了举办世界棋战的本来意义,给棋战带来了很大的打击。其次,连续由韩国棋手包揽4强也大大减少了网络的点击率。因此,LG杯世界棋王战从第10届起把棋手参加本赛的名额扩大到32名。这其中的16名参赛名额是要求通过综合预选赛进行确定的。上届的种子棋手名额也只给冠军和亚军。   因此,2005年第10届LG杯世界棋王战中,中国参赛的棋手达到空前的13个(上届亚军、国家3名种子棋手,综合预选赛获得资格棋手9名)。而韩国是10名(国家种子棋手5名,综合预选赛获得资格棋手5名),日本是6名(上届冠军,国家种子棋手3名,综合预选赛获得资格棋手2名)。本届比赛结果令人非常惊讶,中国棋手包揽了冠军和亚军。   在LG杯世界棋王战中,中国参赛棋手之所以比韩国多,原因是中国棋手在综合预选赛中显示出强劲的上升势头,获得参赛资格名额也很多。这多少让韩国主办方感觉到有些郁闷。   事实上,在韩国举办的世界棋战中,外国棋手进入决赛,包揽冠军和亚军的事情已经是很多年前的事实了。至少在最近几年简直是不敢想象的事情。   韩国开始“防守”   经过一番苦苦思索之后,LG杯主办方修改了比赛的规则,并追加了新的规定,自第11届LG杯世界棋王战开始,“除韩国外,包括上届种子(冠军和亚军)棋手在内的各国参赛种子棋手的名额总数不得超过5名”。因此,中国除了上届冠军和亚军之外,只获得了3个种子名额。   世界棋战的历史还不到20年。回顾这短短的十多年时间里,韩国围棋界俨然一步步成长为世界围棋的中心。早在1988年第1届应氏杯中,韩国参赛棋手只有特邀的曹薰铉九段1人。同年举办的富士通杯也只有为数不多的3名。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韩国逐渐完成了包揽世界棋战冠军的伟业,最后甚至超过了日本的“质”和中国的“量”。   但是,通过减少上届自动获得种子名额的权宜之计,目的是要减少其他国家棋手的参赛名额。这也许是韩国的一种防守对策,因为韩国围棋的最强盛时期已不复存在了。   我认为世界棋战就像是一个生命体,比赛使各国的围棋实力出现了某种程度上的兴盛或者衰败的现象。但各国之所以要举办比赛,其目的就是使本国及主办方能够得到足够的体面,对本国的围棋事业发展有利。中国主办方给韩国参赛棋手的名额少于日本的确有些不公平,或者有些遗憾,但这是可以理解的。中、日两国围棋界一方面有些顾忌韩国,另一方面他们也害怕围棋事业受到冲击。反过来,为了维持韩国围棋事业的兴旺之势,担心有朝一日他国棋手垄断局面出现的韩国围棋界也许会在某一天考虑给予外国参赛棋手名额设一个上限。   目前来说,在没有一个绝对权威的世界联盟管理围棋界的情况下,各国举办的世界棋战都是以本国为中心,优先考虑到本国围棋事业的兴盛之路。如果对手弱,可能就会熟视无睹、置若罔闻;如果对手强,就会想方设法限制、控制、削弱对手。参赛名额的分配方式也就成为世界围棋三大强国为了向其他两国显示本国围棋的强大一面而使用的一个小道具。因此,各国举办围棋比赛时不要过于考虑到比赛的分配方式,而是要以坦坦荡荡的胸怀彰显围棋的比赛内容。这才是围棋界所共同追求的目标。   (原载《朝鲜日报》,标题为编者所加)

微信

客服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