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哪些地方可以表现林黛玉的咏絮才?“不在梅边在柳边”是在暗示宝琴所嫁之人是柳湘莲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红楼梦》中,哪些地方可以表现林黛玉的咏絮才

谢谢邀请!“咏絮之才”是东晋时,女诗人谢道韫在下雪时被叔父谢安问诗,谢道韫一句“未若柳絮因风起”,被谢安称为有“咏絮之才”。

《红楼梦》的判词“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这两句是该是说林黛玉的。林黛玉的才情在元春探亲大观园是表现了出来,凡是林黛玉起的名字没有一处改动,贾政高兴的说:早知道,都让林姑娘起名了。

《葬花吟》,林黛玉自比落花,联想自己寄居在贾府,孤苦伶仃,犹如落花一样漂浮不定,居无定所。感叹身世遭遇和纯洁的向往。是最能体现出林黛玉的文采的。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闺中女儿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除了很多诗能代表林黛玉的才华外,还有就是香菱学诗,更是能看出林黛玉的才华。香菱开始学诗,说只喜欢陆放翁的诗,林黛细心给她讲,学诗的方法等等。

林黛玉的才情是世人所熟知的,正是因为她的才情,她的凄清的命运,是看过《红楼梦》的人,难以忘怀这位委婉柔弱的才女,无不为之感叹!

“不在梅边在柳边”是在暗示宝琴所嫁之人是柳湘莲吗

第五十一回,薛宝琴新编十首怀古诗,算是十个谜语。其中第十首《梅花观怀古》,第一句“不在梅边在柳边”,联系薛宝琴的未婚夫是梅翰林之子,宝琴这首诗应该不是无的放矢。第七十回,她作《柳絮词》一首。宝琴两次写“柳”,有人据此认为她并没有嫁给梅翰林之子,反倒与柳湘莲结合。这种想法是好的,但也是错的。

梅花观怀古其十

不在梅边在柳边,个中谁拾画婵娟。

团圆莫忆春香到,一别西风又一年。

薛宝琴是《红楼梦》中最特殊的一个存在。这个后出场的女孩子很有魅力,贾母喜欢,贾家上下也都疼她。而她自幼随父亲游历天下,十亭走了五六亭。放在现在也是了不起。是没出过远门的姐妹们羡慕的对象。这首诗隐藏的谜语答案是“团扇”,其中隐写了一些与她相关的故事。

不在梅边在柳边——梅指冬天,柳指夏天,冬天不用夏天用,是扇子的特性。又隐喻聚少离多。

个中谁拾画婵娟——梅花观的典故出自《牡丹亭》,杜丽娘死后葬在梅花观,书生柳梦梅拾到杜丽娘画像,二人有一段人鬼情未了。柳指柳梦梅,梅指梅花庵也是杜丽娘。柳梦梅和杜丽娘最终还是结合了。宝琴当然也嫁给了梅翰林之子。

团圆莫忆春香到——团扇外形团团圆圆,春香是杜丽娘的丫鬟。明指丫鬟带来团圆,暗喻宝琴与丈夫团圆不易。

一别西风又一年——西风代表秋天。夏天一过,团扇收起来明年夏天才会相见。严格来说,虽然“不在梅边在柳边”很有隐喻薛宝琴与梅翰林之子劳燕分飞之意。可牵绊很牢固,仍有经常见面机会。

整首《梅花观怀古》借助《牡丹亭》柳梦梅和杜丽娘的故事,讲述的却是团扇。团扇的寓意是先团圆,再离散。扇子作为《红楼梦》最重要的隐喻,处处存在,以晴雯撕扇子代表对“散”的徒劳反对。

薛宝琴的婆家是梅翰林,《梅花观怀古》寓意她与梅翰林之子的姻缘。从诗中透露出二人关系,并不是彻底分开,而是聚少离多。就像团扇一样。一年四季只有一个季节才会使用。其他时间大多束之高阁。薛宝琴与丈夫聚少离多当然谈不上幸福。但与柳湘莲扯上关系就不靠谱了。

柳湘莲在尤三姐自尽后,以尤三姐为妻子,彻底看破红尘。关于柳湘莲的故事其实已经结束。至于有人说柳湘莲做了强盗是弄错了顺序。薛蟠遇到强盗抢劫,柳湘莲“恰巧”出现,就是指出柳湘莲当初入伙做了强盗,救了薛蟠反而给了他脱离强盗的机会。柳湘莲就算再出现,他与尤三姐的孽缘已经了了,不可能与薛宝琴扯上关系。

《柳絮词·西江月》:

汉苑零星有限,隋堤点缀无穷。

三春事业付东风,明月梅花一梦。

几处落红庭院,谁家香雪帘栊?

江南江北一般同,偏是离人恨重!

大观园众人都作《柳絮词》,柳不可能代指柳湘莲。薛宝琴的《柳絮词》写得气势壮,与她自幼的经历眼界有关,颇有苏东坡的豪放架势。“有限”“无穷”是她的胸怀。可她的人生用薛宝钗的话说“终不免过于丧败”。

薛宝琴的《柳絮词》和《梅花观怀古》透露的是一致的离别情怀。汉苑、隋堤本有国破家亡之意。白居易《隋堤柳》诗:“隋堤柳,岁久年深尽衰朽,风飘飘兮雨萧萧,三株两株汴河口。”薛宝钗说宝琴“丧败”也源于此,说她比喻的不吉利。

“三春事业付东风,明月梅花一梦”凸显出宝琴姻缘的不幸福。宝琴的柳絮词是《西江月》,她是月,丈夫是梅花,就像柳梦梅和杜丽娘一般,梦里姻缘。“几处”“谁家”都是别人的生活,薛宝琴的人生,像长在江南和江北的柳树并无区别,可有丈夫陪伴和无丈夫陪伴是完全不同的。“偏是离人恨重”,怎一个恨字了得。

通过《梅花观怀古》和《柳絮词》,推测薛宝琴嫁给了梅翰林之子无疑,婚后薛宝琴与丈夫聚少离多,过的并不幸福。至于“不在梅边在柳边”肯定不是指与柳湘莲的关系。柳湘莲已经完成孽缘被跛足道人度化而去,不可能再与其他人有牵连。

最后引用一首班婕妤曾作的《怨歌行》,借团扇自诩,很契合《红楼梦》众人。

“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文/君笺雅侃红楼】

欢迎关注、收藏:君笺雅侃红楼,每天为您带来更多新颖的红楼视角!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80回本 ;【石头记】周汝昌校订批点本80回本 ;【红楼梦】通行本120回本 ;【清·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林黛玉的芙蓉花签“莫怨东风当自嗟”,对林黛玉的人生有什么样的隐喻

古往今来,大凡貌美聚才过人的女子都是薄命的。黛玉一个名门之女,却有着不如尘世间的人命好,可叹自己:六岁丧母,九岁丧父,失双亲成孤儿,在外婆家也是四面黑云八方来风。“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生活使她想到:但凡有一天,自己泪尽将飞向天空,投奔父母得到真爱。“愿侬今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这就是黛玉命运的真实写照。

红楼梦中薛宝钗有没有表达过对贾家的不满,为什么

红楼梦中薛家举家在荣国府一住好几年,任凭贾家明里暗里几次催促也不搬家。作为亲戚,无论什么借口,也没有赖在人家几年不走的道理。薛家努力推动金玉良姻的目的昭然若揭。对此贾家上下清清楚楚。作为金玉良姻中的主角薛宝钗什么心路历程呢?其实薛宝钗当着贾宝玉的面,明确表达过自己的观点,言语中对贾家充满了鄙弃和不以为然。

薛姨妈一到贾家就和王夫人说薛宝钗的金项圈是和尚给的,还说要捡有玉之人才好厮配一对,结成良缘。薛姨妈和王夫人两姐妹心照不宣,只是苦了薛宝钗。薛宝钗在贾家非常尴尬。年纪轻轻大姑娘,被人在背后说三道四议论纷纷,贾母说得好:只一见了清俊男子就想起了终身大事。这是何等难堪。

薛宝钗因往日母亲对王夫人等曾提过“金锁是个和尚给的,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等语,所以总远着宝玉。昨儿见元春所赐的东西,独她与宝玉一样,心里越发没意思起来。

薛宝钗之所以躲着贾宝玉,觉得没意思起来,皆因薛宝钗的自尊心不容许她心安理得的泰然处之。宝钗虽仅仅是商人家庭出身,到底也是大富之家,从小诗书教育,虽不免为以后攀权附贵做准备,到底是高学历出身。宝钗对母亲的行为觉得丢脸无疑。可她也没办法,身为薛家女儿,薛家已经到了生死存亡边缘,如果不攀住贾家这棵大树,薛家即便有舅舅王子腾也坚持不了多久,毕竟打铁还需自身硬!

薛宝钗每天周旋在贾家,很累,也很无奈。可随着对贾家加深了解,宝钗也越来越对贾家有了某些看法,究其原因就是贾家也并不如外表看起来那么高不可攀,某些地方还不如薛家。贾家子弟腐朽程度更是远甚于薛家。这个日暮西山的家族除了外表好看,内里早已经腐朽了。薛宝钗对这样的贾家不屑一顾。